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7-04-22胡保玲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才

胡保玲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模糊,妨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深刻剖析应用型人才“是什么”这一问题,文章分析指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职责所系,也指明可供地方本科院校选择的两条培养路径:明确“服务导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确定“能力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 地方本科院校 职业能力

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高等教育重点日益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成长的必然选择。在政府引导与推动下,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变,但是一些院校并未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应用型人才,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降低了学校的档次,是在向高职高专靠拢,还是希望能在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找到一个人才培养的平衡点。现实中,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仍套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尚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要想改变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本科院校首先必须清楚应用型人才“是什么”,然后思考怎么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型人才的定义与特征

理论界已给出多个应用型人才定义,但尚无一个权威性概念。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能将专业知识或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1],并能较快地适应一线生产、管理和实践需要的一种专门人才[2]。季桂起与李永平进一步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哪些知识、能力与素质,认为应用型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及到生产一线实践的能力[3]。潘懋元与石慧霞特别指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其拥有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4]。这意味着学术水平不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追求的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要以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或企业实际问题为标准。

由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扮演了转化者角色,是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效率或效益的重要桥梁,也是将“智慧”转化为“實惠”的关键所在。它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社会性与非学术性四个特征,其中复合性是应用性的基础,指的是应用型人才既要拥有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社会性是应用性的目的,指的是要满足地方社会或企业实践的需求;非学术性是应用性的保障,指的是妥善处理理论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保证具备成功转化所具有的应用能力;应用性是核心和本质,因为只有学以致用了,应用型人才的角色价值才能实现。应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要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或能力;二是要有的放矢,知识或能力的使用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与优势行业的需求。

二、应用型人才的层次

应用型人才是人才的一种类型而非层次[5],也就是说,不存在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孰高孰低的问题,它们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但是,应用型人才自身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主要有两种细分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应用型人才细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三个层次。刘焕阳与韩延伦认为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属于知识应用型人才[6],它与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别。华小洋与蒋胜永认为技能型人才不应归属于应用型人才,而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才类型,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相并列[5]。

另一种方法是将应用型人才大致分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应用型高端人才,应用型高端人才指应用型硕士与应用型博士[7]。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应用型高端人才数量不多,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构成。高等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要达到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是中高层次的高素质人才[8],后续职业发展潜力大。地方本科院校不应再诟病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不会降低学校的档次。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条路径

通过应用型人才“是什么”的探讨可知,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中高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不会降低学校的档次,也不是在向高职高专靠拢,应用性是其本质特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务必纠正对应用型人才的错误认识,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自身使命与职责所系,探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明确“服务导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并坚持“服务导向”,以积极进取的姿态主动服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

1.提高认识

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还是面向学科设置专业,而不是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很难满足行业需求。面对这一状况,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以行业需求为本位开展专业建设,增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配度。专业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9]。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不能坐等他人上门,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主动寻求专业建设的长期合作者。

2.明确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要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回答服务对象、合作动因及人才要求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地方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明确服务的产业领域,重点是所在区域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其次要清楚服务领域内企业的经营能力、合作动机与出发点等信息,分析出它们的核心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找到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按照双赢互利原则选取合作伙伴。最后要深入了解合作企业对不同行业或职业群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帮助落实人才培养的职业取向,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职业适应性。

3.主动调整

为了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主动调整专业。调整标准就是现有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结合度,校企双方融合度,以及企业对现有专业的认可度,其中首要标准是结合度。建议取消一些没有结合度的专业,改造一批有结合度但融合度与认可度不高的专业;同时专业设置要有开放性,只要是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有需要的,就要创新性地开办新专业,但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深度合作。通过主动调整,力求形成围绕区域内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集群布局,产生集成优势。

(二)确立“能力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结合应用性这一本质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能沿袭传统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应探索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坚持“本科标准”的前提下,突出培养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

1.开展能力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是岗位的职业能力,而应是行业或职业群的职业能力。并且职业能力的要求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与职业群差异,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内不同职业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能力分析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专业服务对象,即为哪个行业或职业群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步是理论分析职业能力“是什么”与“有什么”,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应该包含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第三步是了解合作企業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与认知,明确界定每个职业能力层次包含哪些具体要素;最后是结合研究结论,在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2.重构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合作企业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理论课程,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首先,将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与要求,注重各实践教学环节与不同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其次,在职业能力与理论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完整、实用、有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最后,优化理论课程结构,适当降低必修课程比例,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减少纯理论讲授课程的学时或门数,腾出适量的学分,增加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注重在理论课程中培养不同的职业能力。

3.重组教学内容

仅仅重构课程体系还不足以保证能力的获得,地方本科院校还要以亲近产业为目标,围绕职业能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只有“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对接,才能真正培养出职业适应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10]。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重组策略。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要降低理论研究的分量,构建项目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于新引入的专业课程,采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将教师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的训练项目,并固化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强调技能应用、突出真实性,一方面实习实训项目来自企业内部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任务,另一方面让学生围绕这些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所内具体开展,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各项知识点与技能点。

参考文献:

[1]刘耘.务实致实: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7-9.

[2]金凌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4):24-26.

[3]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2-25.

[4]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5]华小洋,蒋胜永.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1-103,157.

[6]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83.

[7]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8]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72-174.

[9]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10]钱国英,杨亚萍,崔彦群.强化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以浙江万里学院专业综合改造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3):29-31.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业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项目编号:DIA130329);青岛理工大学名校建设工程教改项目“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MX4-1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