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策略

2017-04-22段新苗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段新苗

摘 要: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社会、文化和经济中特有事物的语言,如何使这些中国特色词汇既不失原味又使翻译价值被英语读者接受,是值得所有语言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汇 词汇空缺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和国际社会的交流中,出现了大量富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经济发展特色的词汇语言,它们在中西文化经济交流过程中不能直接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现成可以直接对应的词语,产生了词汇对应空缺的现象,进而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障碍。因此,我们在对这些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过程中应重视和研究如何扫除这个障碍,为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铺平道路。

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及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各民族的语言,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难免存在着迥异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含义,于是,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即无法在对方语言的范围内寻找到现成可以直接相对应的词汇。

1.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语言强烈反映了传统文化思想,并在人们的认知中根深蒂固。例如:汉语中因为一些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图穷匕见、东施效颦、画饼充饥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匹配的词语。而英语的一些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等。这是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造成了人们对有些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进而造成了词汇空缺。

2.地理环境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

汉英民族各自的历史发展、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一个民族语言的产生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地理环境差异带来的文化发展特色也会镶嵌在各自的语言文字中。中国古代,人们基于对自然环境和天气的认知,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表达,例如:“雨水”、“惊蛰”和“清明”等,这些词汇在英语表达中没有可以直接对应的表达。而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水,因此,英语语言表达中关于海洋的词语就比较多。例如:at sea茫然,不知所措;water under the bridge既成事实等。

3.风俗习惯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各自迥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养成迥异的英汉风俗习惯,如:饮食、婚嫁、对色彩的偏爱等。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学习交际,这些差异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进而造成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比如:英民族的人喜爱狗,他们认为狗很忠诚。而狗在汉文化中常被被人看作是“低贱”的代名词,所以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多含有貶义,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但英文中,有关狗的词语大多没有贬义,如:be top dog居于高位、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等。

4.因宗教信仰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东西方不同的宗教词汇是东西方人们的宗教思想和信仰方式迥异的真实写照。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所以英语里就产生了这样一句习语: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相当于汉语中的“一贫如洗”或“穷无立锥之地”),因为在西方神圣的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以供耗子吃的食物,教堂内的耗子则经常挨饿。而在中国历史上,儒、佛、道三教占主导地位,人们常见的建筑物是庙宇(temple),心目中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根深蒂固。因此汉语中就有不少借用庙宇、和尚、佛等做比喻的词语。中国人常常念道“菩萨保佑”或“上天保佑”,以菩萨、天为崇拜的偶像,这也是宗教信仰影响的结果。

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

翻译活动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转化的问题,还涉及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精髓,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思考如何在保留中国特有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可以让西方的人们弄懂和接受,那就不仅需要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目前,翻译界在对跨文化翻译交流问题上提出了各种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注译等。但是直译、意译、注译等只是在语言层次上讨论两种不同形式语言的转化。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包含了最深刻的文化文学乃至政治内涵,在它们之间进行的传播、融合和转向,译者必须将这种特色词汇的翻译从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到文化层面,采取“文化同化”或者“文化异化”的策略。

1.文化异化策略

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异化翻译策略,是指在汉语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保留汉语的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目的是通过语言文化移植达到中外交流的目的,让目的语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并能够丰富英语语言的表达法。它具体包括音译和直译的方法:音译是指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过程中完整地保留词汇的读音,比如:“馄饨”,由中国流传至世界各国,也是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其他的如:英语中的yamen(衙门),xiucai(秀才)等。音译法既保持了汉语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激发了目的语读者的兴趣,又顺应了语言交际的环境。直译是指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过程中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保留原文形式又保留原文内容,特别是保留中国特色词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如:“江湖世界”直译成the jianghu World;“一国两制”直译成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

2.文化同化策略

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同化翻译策略,是指在汉语翻译的过程中,尽量用目的语的表达形式来翻译中国特色词汇,具体方法是在对中国特色词汇深层蕴意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汉语词汇的表达结构有机地转化为英语的表达结构,重在再现中国特色词汇的蕴意,真实地传达其所含的信息,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译文通顺,使目的语读者读起来像是在读母语的创作,将文化差异的因素尽量缩小,如:新农合New-typ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鱼米之乡a land of honey and milk;暖房子工程thermal insulating project of civilian building等。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同化翻译策略是一种不拘泥于原词汇形式的翻译方法,重在传“神”不是“形”似。

3.文化异化与文化同化策略的结合

文化同化和文化异化作为一对矛盾,既有相互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因此,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文化异化中往往包含文化同化,而文化同化中也难免伴随着文化异化。它具体包括音译加释义和直译加释义,是保留中国特色文化信息的首选方法:(1)音译加释义的方法是指把中国特色词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英语里的文字表达形式,并添加解释性的英文文字。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汉语特色词汇的语言形式,又可以借助合适英语文字说明,帮助英语读者理解。如:“阴”yin:the passive, female cosmic principle in Chinese dualistic philosophy;“下海” xiahai(starting a shop or going out doing business at the risk of losing ones job.(2)直译加释义的方法是指用英语直接翻译中国特色词汇,并添加解释性的英文文字。比如:“桃符”peach wood charms against evil,hung on the gate on the lunar New Years Eve in ancient times.这两种文化同化和文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在翻译我们国家的特色语言时,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这些语言的形象性、历史性、民族性和文化性,不但使英语民族的人读后深感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

四、结语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过程可以很好地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所以译者不能机械化处理,应该全方位立体地看待每一个特色词汇,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发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元,王银泉.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顾静.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1).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