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词思维:让语文学习更有灵性

2017-04-22孙正磊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灵性思维

孙正磊

“关键词思维”就是一种利用“关键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是学生内化为自主学习、思考的一种思维策略。如果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树立常态的“关键词思维”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在头脑中构画出一个个简明清晰的“思维导图”,并且训练有素地梳理、整合纷繁复杂的语文资源,灵活地运用与创新,那么我们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充满灵性。现以《卖白菜》教学为例,探寻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思维”进行“灵性”学习的新途径。

一、“关键词预学”:组织灵性而有效的自主学习

在预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衡量其效率、效果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利用“关键词思维”进行预学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妙招,那么,如何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开展有效且充满灵性的自主学习呢?

首先,识记生字词要利用好“关键词思维”。因为疏通的生字词本身就是关键词,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这种方法基础但不可少,缺点是学生识记效率不高,根源在于学生思维活动量不够;第二步利用“短语积累法”加大学生的思维量,掌握其中的重要生字词,以填空题等形式识记重要关键词,提高记忆的效率,一定程度上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其次,通过一组“关键词”,组织学生脱稿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在第二天的交流活动中,学生根据关键词自由组织语句即兴介绍作者,这样能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化、文学常识。

第三,通过一组“关键词”复述课文。有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很轻松地抓住复核的要点,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既掌握复述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卖白菜》的课堂教学中,我先在课前利用学案让学生检测自己的预学情况,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一些易错字词与拼音,利用文中的短语积累识记重要字词。如给加点字注音(瞥见、抽屉、哽咽、抽噎、黑黢黢、挨到集上、箢篼、秤、一沓、腮帮、肮脏),根据拼音写汉字(暴zào、湿lùlù、lǐn liè),反馈迅速而有效。再让学生根据在积累短语过程中识记一些文学词汇(即关键词),如寒风____(凛冽),眼睛____(湿漉漉),____的嗓音(沙哑),____的腔调(温暖),低声____著(嘟哝)……学生似乎一下子开了窍,兴趣浓烈了许多。

然后出示一组“关键词”:莫言,1955年,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博士。乡土作品, “怀乡”“怨乡”,“寻根文学”作家。魔幻现实主义, “融为一体” ,《红高粱》。诺贝尔文学奖。然后让学生在讲台前脱稿介绍作者莫言。学生没有了讲稿,一下子蒙了,只好硬着头皮将“头脑中的真知”说了出来,经过几位同学的补充,形成了对莫言先生的完整的了解。

最后,我让学生简要谈谈复述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关键词“因为,三棵白菜,集市上,一毛钱,流泪”来简要概述全文,学生经过简短的讨论后,立即能够轻松完成任务,既初步把握全文,又学会了复核的技巧。

二、“印象关键词”:引入轻松而灵性的初步感知

在预学的基础上,还需要找一个切入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某一篇文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一个“印象关键词”说说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就显得既轻松又有意思。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用一个关键词说说读完一篇文章后的“第一印象”。

在文章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用一个关键词说说自己读完《卖白菜》后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了“诚实、诚信、自责、尊严、苦涩”等,说明学生对内容与主旨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张本。

然后,我让学生从莫言的角度“猜猜”他对“卖白菜”这件事是什么印象,并用一个关键词表达。学生猜出了“自责、信念,后悔”等关键词,我肯定学生的发言后,说出了“最后悔”,许多学生点头示意,还出示了一段补充材料:《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部分),说出了“最后悔”的来源。“……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流泪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若有所思。

三、“切入关键词”:寻求灵性而巧妙的探究新视角

进入一篇文章的学习,有时需要一个切入话题的角度。角度越是巧妙,探究越顺畅,课堂气氛越活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题目或题目中的关键词,二是与题目相关的文中的某个关键词,这两种关键词我们称之为“切入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开始探究文本的关键点、切入点,从这些关键词入手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地理解、探究文本。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先从文章题目“卖白菜”这个关键词入手,让学生解读题目,鼓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看到题目后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了“谁卖?谁买?为什么?怎样卖?卖成?”以及“谁在算帐”等有意思的问题。

然后,我从“白菜”入手,提问“这三棵白菜好吗?”“三棵白菜会卖出好价钱吗?”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两个关键词“卷得不紧”“卷得十分饱满”来作答。从这两个关键词开始,我又进一步追问:(1)是谁说白菜“卷得不紧”?为什么?(2)是谁说白菜“卷得饱满”?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下面对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切入的精巧带来学生的思维灵巧,教学流程自然而流畅。

四、“主次关键词”:开展深入浅出的灵性研读

问题设计有主次之分,关键词自然也有主次之分。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主关键词”就是核心问题的解答中提炼出的关键词,“次关键词”就是具体文中的关键词或起辅助作用的关键词。在人物形象分析这一环节,我们可以从“正向”“逆向”两方面进行研读。“正向”指列举文中的的关键词进行深入探究,主要是顺势提炼的“次关键词”;“逆向”指让学生用一些关键词整体上感知人物形象,主要是整体上提炼的“主关键词”。

在深入探究文本时,我从关键词“卷得饱满”入手,先“逆向”分析母亲形象,整體上把握母亲性格特点,并结合文中关键词,赏析刻画母亲性格特征的语句。为了提高研读的效率,我还出示了一些提示:1.家里一贫如洗,母亲决心卖白菜;2.我流泪时,叫我坚强;3.家里急需用钱,不允许多收钱。然后,我又出示几个关键词:“眼睛湿漉漉、眼睛红红、两行眼泪”,分享自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最后,我还补充原文中的关键词:“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下到沟底”,结合原文删掉的材料:“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最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母亲形象。经过讨论,师生总结出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接着,继续由“卷得不紧”引入对老太太的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老太太。提示学生从关键词和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学生找到了像“贴”“一张张地”等关键词,我就进一步比较分析“一张张地数”与“一张张地数着”的区别,引导学生赏析“着”字。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弯曲”“枯柴一样的”等关键词启发学生正确评价老太太,并体会“恶感”的来源。经过讨论,我们得出老太太既挑剔、吝啬又显得精明,生活也很困苦、艰难。

最后我让学生了解文中的“我”是谁,并补充莫言的回忆材料:“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要比现在聪明,当然也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就与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每逢开饭,我就要哭一场。1960年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黑暗的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恶感”“刺”等关键词,理解莫言创作的源头与风格,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品质。

五、“写法关键词”:揣摩写作技法的灵性链接

揣摩作家的写作技法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知识而言,它们可以浓缩成一个个关键词。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结合一些关键词或提示语让学生自由联想、分析、总结莫言先生的写作技法。具体角度有:1.“关键词”;2.人物,细节,环境;3.第1段描写母亲的犹豫、矛盾,老太太的形象;4.刻画老太太的动作语言,“我”的心理,恶感;5.母亲宽待老太太,严格批评“我”;6.“我”上学后,母亲与老太太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梳理出莫言的写作技巧。最后,结合板书总结出“炼词、描写、衬托、铺垫、对比、留白”等手法。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既复习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又感受到莫言先生的创作技法。

六、“关键词感悟”:激发灵性而深邃的思绪

最后的教学环节应该是最有灵性的、最重要又最深刻的思考,它能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能在课外自觉地开展创作的体验与实践。这同样离不开关键词,这里有三种方式: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2.结合相关半命题题目,提炼出文章核心的思想或情感,并以关键词方式出现;3.结合教师自己发现或提炼的关键词进行全新解读,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延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我有意将“终生难忘的声音”这个关键词放到最后,让学生重点感悟母亲心中复杂的情感,设身处地的体会母亲当时的“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在此感受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感悟,完成句式“再穷也不能失掉________”,让学生用一个关键词来提炼本文的核心思想。结合板书,我们得出“善良”“诚信”“尊严”,“有原则”等关键词。最后我分享了自己发现的一个关键词——“脸”,让学生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结合文中的“丢了脸”以及“母亲为什么这么在意自己的‘脸?”等问题,出示我的解读:“脸”背后就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国人的“羞耻之心”。从而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得到新的认识与感悟,并以“中国人,你要……”的句式板书。

七、“关键词导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内驱力

学生的学习从来都是由课内转化课外,由课内的“举一”到课外的“反三”,由课内的“例子”到课外的“生活化语文”。由此,我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导图”的形式复习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简化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养成用“思维导图”学习、复习及创作的习惯。

在布置作业环节,我先让学生阅读《挖荠菜》《柳叶儿》以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了解那一段历史。然后再让学生选取“关键词”,自由联想,画出思维导图,如:“童年”“苦涩”“那些珍贵的记忆”等。

在这节课中,我的板书就是一棵白菜,也是一幅“关键词导图”,包含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法等,最下面加上一条线所代表的大地,下方写有核心句:“中国人,你要善良、诚信、有尊严、原则、羞恶之心……”另外最上面加了莫言的名字,形成一座金杯的图案,送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这时,学生的眼神似乎在放光,我知道学生思绪正在打开,伸向无边无际的冥想世界。

纵观这节课,我认为,我们应该发展学生的“关键词思维”,帮助学生通过“关键词预学”“印象关键词”“切入关键词”“主次关键词”“写法关键词”“关键词感悟”“关键词导图”等思维角度进行全新的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思维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视野将更加开阔,学习兴趣更加浓郁,我们的学生将变得更有灵性、智慧,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变得更加灵动、多样,意韵悠长。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文峰中学]

猜你喜欢

灵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肿瘤科护士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照顾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大学生灵性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