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分析

2017-04-21王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序数时所表达式

王霞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分析

王霞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序数语法表达式是利用语法手段来表达序数的语言形式,具有数量性、对比性、序列性、表序手段的语法性等必有语义特征。必有语义特征内部存在细微差异,数量性包括数量实指、数量虚指、数量无指,对比性包括单比性与通比性、单体性与多体性等,序列性存在强弱差异。

序数;数量性;对比性;序列性;语法手段

汉语中表达序数的语言形式就是序数表达式,从表达序数的手段来看,包括序数词汇、语法和缩略三种表达式。序数语法表达式是指表数成分(数词词语、数字串、天干地支、外文字母)与某些语言成分按语法手段组合构成的具有序数义的语法结构,如“第一个、老二、三姐、二零二教室、甲等、A级”。对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研究较长时间停留在附带地形式描写阶段,成果散见于教材、语法专著和论文中,但20世纪90年代起,其研究方法从描写转向描写与解释并重,开始关注它的句法语义分析。例如马庆株探讨次序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1],陈青松重视表示非时空排序的序数表达式的句法语义分析[2-3],陈一考察“第二个N专”与“N专第二”的语义和功能差异[4],王霞重视序数语法表达式中序数标记“第”和量词的隐现机制研究[5-6]。遗憾的是,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尤其是语义分析非常不够,本文尝试探讨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语义特征。

一、序数语法表达式必有语义特征的提取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语义特征体现为一组区别性特征,这组特征既包括它与同一序数范畴的序数词汇和缩略表达式所共有的、其他语义范畴的句法结构所不具有的语义特征,又包括它与同一序数范畴的序数词汇、缩略表达式区别开来的语义特征。实质上,不同语义特征在地位上存在必有性和可有性的对立,我们区分出必有和可有两类语义特征。必有语义特征是指序数语法表达式的所有成员必须具有的内涵特征。可有语义特征是指序数语法表达式的部分成员具有的独特特征。下文主要分析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观察必有语义特征的内部差异,并依据必有语义特征来区分相关非序数现象。

语义特征的提取可以采用内省概括、对立比较、变换分析、组合分析等方法[7],本文采用词语解释法,结合对立比较来提取语义特征。序数是数量范畴里与基数相对的一种语义语法范畴,序数语法表达式属于数量表达式中的序数表达式,其必有语义特征的提取一是建立在与非数量表达式的比较基础上,二是建立在与基数表达式的比较基础上,三是建立在与序数词汇、缩略表达式的比较基础上。

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对“序数”和“基数”的解释:

序数[8]1471:表示次序的数目。

基数[8]601:①一、二、三……一百、三千等普通整数,区别于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百、第三千等序数。②作为计算标准或起点的数目。

序数表达式表示序数,基数表达式表示基数。从上面的释义可见,表示数目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两者具有数量性,这一特征可以与非数量表达式区分开来。

序数的构成暗含了比较,它建立在同一集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所以序数本身具有对比性。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目,只要有次序关系,就会形成序列,所以序数具有序列性。就序数表达式与基数表达式而言,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是否具有对比性,二是表示次序还是表示计数,是否具有序列性。

就序数语法表达式与序数词汇、缩略表达式而言,序数语法表达式的构成手段是语法手段,序数词汇、缩略表达式的构成手段是词汇、缩略手段,它们的区别在于构成手段的差异,即表达序数的手段是否具有语法性。

据此我们可以概括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数量性、对比性、序列性、表序手段的语法性。实际上,数量性、对比性、序列性也是序数词汇、缩略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本文主要讨论前三个必有语义特征,表达序数的语法手段将另文讨论。

图1 数词的两层含义

二、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之一:数量性

序数表达式和基数表达式的共有语义特征是数量性,分别表示数点(数轴上的特定点)、数段(从原点到特定点的距离)。两种表达式的数量性主要由表数成分来体现,所以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的数量性,就是讨论表数成分的数量性。先来看看数词的主要功能:

A.累计计数功能。例如“三个”“四件”中,“三”“四”都表示累计数目。

B.区别功能。例如“三九胃泰”中,“三九”仅仅起区别作用,它与“三十九”“第三十九”毫无关系。

C.排序定位功能。例如“第三个”“第四个”中“三”“四”表示序位。

D.既有区别功能,又有排序定位功能。例如“一四三中学”中,“一四三”的主要作用是编号,以此制造区别,同时也有排序定位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数词被凸显的方面不同,其功能也不同:

当凸显A时,数词表示基数,即数段,它具有明显的数量性。

当凸显B时,数词不具有数量性,它仅仅是区别性符号。

当凸显C、D时,数词表示序数,即数点,但必须以A为前提条件,因为若某些对象无法被累计计数,则无法被区别,也无法被排序。可见,数词凸显C、D时仍然暗含A的含义,即隐含数段的含义。也就是说,数词表示序数时,包含了两层含义。请看图1:

如图1所示,数词具有排序定位功能或者既有区别功能又有排序定位功能时,主要表示序数,即数轴上的数点,但也暗含了数段,即从原点到特定点的距离。例如“第三”中,“三”表示数轴上的第三个点,但它同时也暗含了数段,即从原点到第三个点之间的一段距离。

序数语法表达式中有四类表数成分:

第一类:数词词语。如“第一、第三百五十一位”中,表数成分分别是数词词语“一、三百五十一”。

第二类:数字串。如“三五九旅、四一二房”中,表数成分是数字串“三五九、四一二”。

第三类:天干地支。如“甲等、乙等”中,表数成分是天干地支“甲、乙”。

第四类:外文字母。如“A级、B级”中,表数成分是外文字母“A、B”。

序数语法表达式都具有数量性,但内部存在一定差异,包含不同表数成分的序数语法表达式具有不同的数量性,具体体现在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与它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的差异。有的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等于它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例如“五”在“第五”中主要表示次序和位置,即表示数轴上的第五个点,但也间接表示了数段(从原点到第五个点的距离),它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中所暗示的数段与它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一致。有的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与它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不一致,例如“403房间”是指四楼第三间房,“403”中的数词分开表示次序和数量,“4”表示第四,所暗示的数量是从原点到第四个点的距离,“3”表示第三,所暗示的数量是从原点到第三个点的距离,所以“403”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中并不意味着四百零三,这与“403”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即四百零三(从原点到第四百零三个点的距离)并不一致。下文依据同一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与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之间的关系,把数量性概括为数量实指、数量虚指、数量无指三大类。

(一)数量实指

数量实指是指同一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与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一致。其中又可以依据是直接一致还是间接一致,分为直接实指和间接实指两类。

数量直接实指是指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与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直接一致。数量直接实指的序数语法表达式中,表数成分主要是数词词语和部分数字串。例如“第三排”中,“三”既表示次序和位置(数轴上的第三个点),又暗示数段(从原点到第三个点的距离)。“四十二楼”中,“四十二”既表示次序和位置(数轴上的第四十二个点),又暗示数段(从原点到第四十二个点的距离)。以上表数成分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中所暗示的数段与它们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是一致的,所以是数量直接实指。

数量间接实指是指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与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间接一致。数量间接实指的序数语法表达式中,表数成分主要是数字串,这些数字串采取分段的方式表示序数,它的各分段都能暗示数段,并且所暗示的数段与它们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看作数量间接实指。例如“308教室”是指三楼八号教室,它不等于“第三百零八间教室”,可见“308”在“308教室”中不能暗示数段“三百零八”,但是“308”中的数字能分开暗示数段,“3”和“8”所暗示的数段分别是从原点到第三个点的距离、从原点到第八个点的距离,这又与“3”和“8”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看作是间接实指。又如“107国道”是指以北京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第七条国道,它不等于“第一百零七条国道”,可见“107”在“107国道”中不能暗示数段“一百零七”,但是“1”和“7”能够分开暗示数段,这与它们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看作是间接实指。

(二)数量虚指

数量虚指是指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所暗示的数段比较虚弱。数量虚指的序数语法表达式中,表数成分是天干地支、外文字母等。天干“甲、乙、丙……癸”、地支“子、丑、寅……亥”、外文字母“A、B、C……Z”分别构成一个系列,各成分之间存在固定次序,这与自然数列“1、2、3……”的次序性是一致的,所以它们在一定语境下也相当于自然数列,从而具有较强的数点性,但是数段性比较虚弱,所以称为数量虚指。例如“乙级”是指第二级,并且意味着前面还有“甲级”,所以“乙”所暗示的数段大致相当于从原点到“二”这个点的距离。“又如C等”是指第三等,并且意味着前面还有“A等、B等”,所以“C”所暗示的数段大致相当于从原点到“三”这个点的距离。

(三)数量无指

数量无指是指表数成分表示序数时虽然能够指示数点,但不能暗示数段。数量无指的序数语法表达式中,表数成分主要是数字串,它们不能暗示数段,也就是说无法与该表数成分表示基数时所指数段形成对比,它只是一个区别性符号,所以称为数量无指。例如“一一九师”不等于“第一百一十九个师”,也不等于“一百一十九个师”,它并不意味着前面必定有“一师、二师……一一八师”。这是因为为了军事保密和方便以后建立新的单位时命名,部队番号并不是按“1、2、3、4……”这样的次序严格排列的,它中间还有一些空额。从功能上看,番号的最主要作用是制造区别,但是这些番号前面一般都能加专门性标记“第”,并且能以表数成分的大小表示相对次序和相对位置,所以番号本身还是序数。

三、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之二:对比性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对比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序列单位进行比较时是单比还是通比,所比较的序列单位是单个个体还是多个个体的集合,是同一集合内的单层比较还是多个具有包含关系的集合的逐层比较,是顺向比较还是逆向比较。这里仅介绍单比性与通比性、单体性与多体性。

(一)单比性与通比性

在进行比较构成序数时,比较可以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也可以在某个个体与集合中其他所有个体之间进行,所以比较有单比和通比之分,相应地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对比性存在单比与通比之分。

单比性是指构成序数时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例如“三哥”暗含了与“大哥、二哥”等个体的比较,“三等奖”暗含了与“一等奖、二等奖”等个体的比较,这两例所暗含的比较都是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的,都有客观的比较标准,前者以时间先后为标准,后者以属性等级地位为标准。

通比性是指构成序数时个体与它所在集合的其他所有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例如“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暗含了华西村与全中国所有村子的整体比较,“天下第一才子”暗含了所指对象与天下所有才子的整体比较,这两例所暗含的比较都是在特定个体与它所在集合的其他所有个体之间进行的,比较标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单体性与多体性

在进行比较构成序数时,所比较的单位可以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个体单位,也可以是由多个个体构成的集合单位,所以比较有单体和多体之分,相应地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对比性存在单体与多体之分。单体性是指排序单位为单个个体。例如“第一个电站、第二副总统、表三、四季度、五楼”,它们所表示的比较单位都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

多体性是指排序单位为多个个体构成的集合。例如:

(1)2005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 000元,同比增长12.9%。(《人民日报》2006.01. 12)

(2)《上农》是专讲农业政策的;后三篇总结了先秦的农业生产经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例(1)中“前三季度”是以三个季度为集合单位参与排序,例(2)中“后三篇”是以三篇为集合单位参与排序,这两个序数语法表达式都具有多体性。

四、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之三:序列性

序数与基数的最主要区别是序列性,序列是指集合成员各有次序。实际上,只要有次序关系,就会形成系列,[+次序]就暗含了[+系列],但具有系列关系,不一定就具有次序关系,所以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把[+序列]分解成两个语义特征,即[+系列]、[+次序]。

系列是指相互关联的一组事物构成的集合。单个成员无法构成系列,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才可能构成系列,所以系列构成的最基本条件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成系列的事物很多,例如“笔、墨、纸、砚”“油、盐、酱、醋”。系列不一定就是序列,上面所述系列均不是序列,只有当系列成员具有次序关系时才能构成序列,例如“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又如“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但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列序列中,“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类的序列不是序数,因为它们不具有数量性,只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类的序列才是序数,它们具有数量性。

尽管序数语法表达式都具有序列性,但它们中间的序列性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序列性存在强弱之分,有些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序列性很强,它能无限延伸,如“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有些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序列性比较弱,序列中其他成员都是隐含的,不用或者不能用序数语法表达式表达出来,如:

(3)a.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二山、*天下第三山

b.第一时间、*第二时间、*第三时间

c.*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d.*第一感、*第二感、*第三感、*第四感、*第五感、第六感

上述a、b两组所表示的序数是在通比手段下构成的,意义有所引申,除非特别对比强调,“第二山、第三山”“第二时间、第三时间”才会说。c、d两组中“第一者、第二者”“第一感、第二感、第三感、第四感、第五感”所指对象是默认的,无标记的,不能用有标记的“第一、第二……”来表达。

五、从必有语义特征看序数语法表达式与相关现象的区分

数量性、对比性、序列性(包括[+系列]、[+次序])、表序手段的语法性是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语义特征,是区别序数语法表达式和非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句法结构缺少某个必有语义特征,它就不属于序数语法表达式。为进一步界定序数语法表达式,我们必须区分一些相关的非序数现象,主要是区分无数量性、无对比性和无序列性的现象,有对比性但无数量性和无序列性的现象,有数量性和对比性但无序列性的现象,有对比性和序列性但无数量性的现象,有数量性、对比性、序列性但表序手段无语法性的现象。请看以下六组例子:

(4)a.桌子、大米、高兴、绿油油

b.锅、碗、瓢、盆

赤、橙、黄、绿、青、蓝、紫

c.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

八六三计划、九八五工程、211工程

d.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e.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

f.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a组不具有数量性、对比性和序列性,所以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

b组都是相互关联的成组事物,分别构成厨具、颜色系列,这些系列成员之间具有对比性,但是不具有数量性,成员之间没有次序关系,不具有序列性,所以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

c组分别是节假日、工程计划集合,都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例如“八六三计划”是指一九八六年三月提出并实行的计划,其中“八六三”是具有序数义的表时成分,但“八六三计划”却不能表示序数,因为它并不能与其他结构形成序列,也就是说这类结构只具有数量性、对比性,不具有序列性,所以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

d组分别是季节、职称系列,都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例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存在时间先后关系,具有对比性、序列性,但都没有表达数量,不具有数量性,所以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

e组都表达了序数,具有数量性、对比性和序列性,但表达序数的手段分别是词汇和缩略手段,这两类手段不具有语法性,所以不是序数语法表达式。

f组分别是季度、奖项系列,都是序数语法表达式。例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用数词表达了数量,具有数量性;三种奖项之间存在地位差异,具有对比性和序列性;表达序数的手段具有语法性,所以是序数语法表达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b、c、d、e、f六组的主要区别是:

[1]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J].中国语文,1990(3):161-173.

[2]陈青松.现代汉语中的非时空排序表达及其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2011(4):458-469.

[3]陈青松.“序数+形容词”与非时空排序[J].汉语学习,2011(3):44-52.

[4]陈一.“第二个N专”与“N专第二”[J].中国语文,2012(3):251-255.

[5]王霞.序数短语“(第)+数/数字串+量+名”里量词的隐现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1):59-68.

[6]王霞.汉语序数标记“第”的隐现机制[J].世界汉语教学,2015(4): 513-525.

[7]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21-28.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On the Necessary Semantic Features of Grammatical Ordinal Expression

WANG Xia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The grammatical ordinal expression is one structure using grammatical means to express the ordinal,and it has necessary semantic features such as quantity,contrast,sequentiality and grammaticality of ordinal means.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necessary semantic features,for example,the quantity includes actual,imaginary and non-numerical reference,the contrast includes one-to-one or one-to-many comparison,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comparison,and there are differents in the strength of sequentiality.

ordinal;quantity;contrast;sequentiality;grammatical means

H14

A

1671-9743(2017)01-0104-04

2017-01-0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方言序数表达式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源流研究”(15BYY04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汉语序数短语的多样性与倾向性研究”(16B207);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王霞,1976年生,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序数时所表达式
有序数方块
Kappa运动摇摇杯
一个混合核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范数表达式
表达式转换及求值探析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澳议员用“纳粹言论”遭抨击
生活中的有序数对
『基数』和『序数』
有序数方块
议C语言中循环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