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三农”政策研究问题

2017-04-21吴天顺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社会学三农体制

吴天顺

在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大国,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开拓新的思路,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农”问题的实质,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采用财政社会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三农”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我国“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不合理的国家集权型财政体制,无论是农村税费改革,还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都要求把农村财政放到一个更坚实的制度基础上来,彻底改变我国传统财政体制下农村城市不当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建立农村城市协调发展的工商基础型公共财政体制,实行民主财政。

一、财政社会学分析框架及财政体制模型

财政涉及广泛的责权利关系,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联动性”。19世纪的财政学文献表明,重商主义时期的财政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综合化特色,它包含有今天的法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政策学等内容。只是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各个学科的单方面发展,财政学才变成一门技术性的学科,并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既有理论的虚拟观念的基础上,忽视了财政现象与社会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本文以为,财政社会学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分析的最佳视角,它可以通过吸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革新对财政及财政体制的理解,恢复财政学的古典色彩,从而使其理论更具解释力。下面,作者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一个简单的财政社会学分析框架,并从中引申出四种主要的财政体制模型。一国的财政体制需要在国家合法性最大化、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绩效最大化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引起国家或社会的动荡,从而需要通过改革或革命来重新趋向平衡。这构成了一个简单的财政社会学分析框架。正是由于财政体制的这一内涵,使它对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立宪”层次上的意义,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也可以在财政社会学框架内通过对财政体制的研究得到解答。

二、把落实农村政策摆到突出位置

党的农村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每一次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1982年到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拆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社体制和高度计划、垄断的经济制度,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农民从离社不离土、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向农民开放发展空间和改善发展环境,解决了粮食短缺、商品短缺、城市发展资源不足等难题。农村政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解决农产品短缺需要政策推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更需要政策推动。从当前面临的环境和形势看农村政策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综合性。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立足“三农”,又要跳出农业和农村寻求破解的途径,农业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有适应和探索的过程。只有通过政策创新和突破,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三农”,使这一“重中之重”由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二是导向性。政策既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图,也包含着农民的希望和要求。政策落实的过程也是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过程,使工作政绩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乡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

三是实效性。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最快,增收效果最好,涉及的面最广。今年的费税改革、粮食直补、减负等政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四是突破性。现行阻碍农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主要是由各种类型的政策构成的。如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城乡不统一的劳动用工制度等只有抓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才能逐步改变原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基于农村政策的重要作用应当把政策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作为农业部门的突出重点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三、明确农村政策落实的重点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把农业的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相配套把村庄改造、市场建设、非农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相衔接避免散、乱、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支持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劳动保障制度突出抓好農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完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政策尽快使农民享受完全的国民待遇。四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继续搞好对口帮扶,动员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加快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农民增收。五是统筹城乡社会资源配置。妥善处置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

(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一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建设。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0%支持农业发展、实施沃土工程、良种工程等政策,加快建设100万亩生态农业基地、100万亩优质专用粮基地、8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和2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推动畜牧、蔬菜、林果三大支柱产业快速膨胀。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龙头企业列入财源建设扶持范围的机遇重点,扶持22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扩大规模促进乳品、肉兔、肉鸡、肉鸭、生猪、蛋粉、果品、蔬菜、木材9条龙型产业快速膨胀。三是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进行市场准入制度试点,组织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四是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粮食支持政策,抓好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50万亩专用玉米和30万亩杂粮基地建设,实施好50万亩优质小麦节本增效开发工程,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四、建立农村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农村政策监督检查机制,是确保政策落实的有效手段。

(一)建立政策落实考核机制

我市确定把“三农”工作列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作为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通过政绩考核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提高“三农”工作的成效。

(二)建立政策落实的协调机制

农村政策的落实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建立农村政策落实协调机制,把政策落实的任务分解到部门,明确责任人,统筹解决农村政策落实中出现的矛盾,促进农村政策的全面落实。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和正确的政绩观,确保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猜你喜欢

社会学三农体制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意外遇见社会学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经典来信
意外遇见社会学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