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2017-04-21朱宝羡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小艇船夫总能

朱宝羡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为语文定性:“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精神,从“内容分析”转向“学语言、用语言”呢?本人在传统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进行了些许的突破。

一、“用”在文章精彩处

课文第2自然段中,对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的刻画,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素描勾勒,寥寥几句,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栩栩如生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文本中出现的如此经典、精彩的语段,曾经的课堂大都采用“转话为画”的教学策略,画后又针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推敲,威尼斯小艇是否形象到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修改那“翘起的小艇的两端”,“艇身的窄与深”的画面,把学语言用语言的责任抛到脑后,演变成威尼斯小艇的临摹画。紧接着的环节就是对比喻句的理性分析,搞的支离破碎。高效的课堂,教师就应改变教学策略,先引领学生欣赏画面,反复诵读感悟,然后需要精心挑选如此有价值的“空白点”及时训练。例“作者眼中的威尼斯小艇样子如——如——又如——。你心中的威尼斯小艇又是怎样的呢?用一句精彩的感悟批注在课题后面,请用上破折号。”发言的例文举偶(例文1:林欢同学: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水蛇,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里敏捷地游动着。例文2:蔡家城同学:威尼斯小艇仿佛挂在天边的优雅的新月,两头微微翘起,犹如一位淑女轻轻提起的裙摆)。

这样采用正相关的迁移形式,观察同一种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心中呈现的小艇的样子迥异而妙趣横生。不但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引发学生思维触角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二、“用”在技能迁移处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的顺序来布局谋篇的,非常典型。精准的一组关联词组“不管——,总能——。不管——,总能——,还能——。”让孩子们仿照课文的结构作为小练笔的“抓手”进行。

如设计展开想象,总分结构小练笔。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他总能——。不管——,他总能——还能——”。关联词组让学生对一连串的动作进行了准确的描述,把一系列复杂连贯的动作描绘得清晰明了,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现场写起来得心应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用”在情节扩展处

有些课文的高潮,主题的升华,突然形成画面的“定格”或动态空白,呈现一幕“无声胜有声”的情景。如课文第3自然段的“说不完的情趣”。说不完道不尽的情趣,最高境界的个人情绪体验,要把准最佳复活时机综合训练叙描议抒等多种表达。曾经的课堂,很多老师也捕捉到“情趣”二字,展开想象:“他们是如何打招呼的?”呈现出的课堂景观往往是琐碎的生活画面的重复,显得缺乏内涵与深度,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场景,更谈不上“情趣”的体现了。痛定思痛后,教学前的文本设计,我先还原作者在文本中所介绍的旅途见闻,形成三个具体的场景,采用半命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填空补充完成。第4个场景开放式,让学生自由创作。以上题目四选一现场练习。

教学片段设计如下:展开想象,假想旅游,体验情趣:(任选其中一题完成)。

1.假如我们坐在威尼斯的小艇的船舱里,早晨微风习习,我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捧着书________________

此时此刻,我________________;

2.傍晚时分,当我们坐在威尼斯的小艇的船舱里,河面顿时热闹起来.有的——,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此时此刻,我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日里,一家人(或同学\朋友)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游玩,眺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真__________,__________;小艇飞快地穿过一座座石桥。这么多石桥,形式各异,有的像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此时此刻,我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篇篇典型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在学生的自由驰骋中迸发出一个个延伸的情趣空间。

发言的例文举偶(例文1:苏文婧同学:假如我们坐在威尼斯的小艇的船舱里,早晨微风习习,我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捧着书津津有味地一页页贪婪地品着,如痴如醉。此时此刻,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安详宁静,快乐舒畅。例文2:马欣怡同学:假日里,一家人(或同学、朋友)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游玩,眺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真宏伟,比比皆是的建筑物巍然耸立,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参差交错,错落有致排列着;小艇飞快地穿过一座座石桥。这么多石桥,形式各异,有的像花型拱门,有的像一条彩虹横跨河两岸,有的像敞开的碉堡……此时此刻,我就像一只充满气的皮球,顿时心花怒放、喜气洋洋……例文3:周骏同学:在凉风习习的夏天,我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拍摄两岸的美景,游览威尼斯的古建筑。这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打开了雨伞,请船夫把船靠岸遮雨。雨一滴一滴地下著,连成了一条线,像把天空和地面缝补链接起来似的。雨后彩虹映照下的威尼斯风光别有一番情趣,我忍不住又忙碌拍摄起来。)

第4自然段课文中的“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上,在穿梭般的船只中,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总能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或障碍。可船夫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驾驶技术特别好。将原文这一场景加以具体化,增添必要的想象性情节。如设计“在常年的驾驶工作中,船夫们还可能发生哪些状况呢,他们是怎样操纵自如?”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他总能——。不管——,他总能——,还能—。”的结构来扩充这一段话。

现场实施前,我有意识调积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细节和场景:“玩过碰碰车的同学请举手?”“哇,好快乐的童年!”“驾驶过中山公园游船的同学,请举手?”“啊,好幸福的童年!”这样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亲历,回味已有的情绪体味。设身处地去扮演课文中的船夫操纵自如地驾驶小艇的场景。学生便不知不觉中,步入文本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具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在巡视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再及时提醒“请注意用上神态语和准确的动词”。这样学生不但更加透彻、深入理解课文,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绽放思维的火花,语文课堂变成为智慧飞扬的课堂,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新威尼斯船夫》故事”就诞生了。

(发言的例文举偶。例文1:林泽华同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遇到多猛的风,他总能让冷静应对,准确判断方位。还能轻松地哼着威尼斯地方小调,敏捷地挤过去。例文2:缪琳心同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前面有多少古建筑挡着形成的狭小弯道,他总能把威尼斯的小艇驶成“S”形穿过去。不管遇到刮风还是下雨,他总能将小艇驶得平平稳稳,不左右摇摆。还能悠闲、沉着地充当免费导游呢。例文3:刘诗颖同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春夏秋冬,他总能安全行驶。不管他心情好不好,他总能一丝不苟地划船,没有丝毫烦躁,还能快速地将客人送到指定的地点)。

此时的学生一个个可是情绪高涨。临近课堂尾声,又提醒学生想像:在水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什么情况,设身处地地思考着。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把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生活能力直接“搬到”水中,在“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的威尼斯的河道上,又会出现哪些挫折与惊奇呢?孩子们的灵感又再次被点燃,塑造出一个个风格独特、出手不凡的驾驶威尼斯小艇的高手……能“动”的课文,孕育灵动的习作!妙哉!

这样根据本课例教材的特点,依托课文,找准一个个小而精的表达训练点。意味隽永的空白,不但拓展文本情景空间,丰腴了文本,还在一个个小而活的片段练习中,烙上学生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坚定了一个理念:语文教学,是把文字转化为场景,转化为生活。语文教学不就是引领孩子感悟文字,用想象用生活填补文字空白的立意,成为文字的解读者与创造者吗?

猜你喜欢

小艇船夫总能
哲学家与船夫
那个人,总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池上
船夫和风
我们告诉孩子们努力总能成功。但当他们还是失败时,该怎么办? 精读
愿我总能吃到最美好的你
听,总能听见什么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话丢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