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摭谈

2017-04-21房小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情趣美的

房小英

中学阶段实施美育的途径很多,但由于语文教学始终贯穿和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教育,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遥望风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座座中华民族文化的丰碑,哪一座不浸润着深沉的人文底蕴?近观现代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有哪一处不渗透着广阔的大千世界?语文教学的美,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其意义和魅力是巨大的,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应当根据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结合审美教育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求达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该从何处入手呢?

一、营造审美情境氛围,提高审美情趣

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要紧密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突出学生在审美欣赏中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审美情景,营造浓郁的审美氛围,让学生置身其境,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尽快与课文建立审美关系。如教《苏州园林》这一课,阅读伊始,我先从旅游览胜的角度,告知学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紧接着让学生观看一组有关苏州园林的精彩图片,创设一个优雅、美丽的园林景致的特定审美情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文阅读,然后鼓励学生探讨问题,想一想文中哪一句话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苏州园林与我国传统建筑有何区别。这就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他们会兴味盎然地带着一种憧憬苏州园林美景和领略苏州园林风光的审美情趣,自觉进入审美的天地。经过课堂讨论交流,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应该通过揣摩、吃透教材,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思想先行“同化”。上课时,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不同方法,以生动流畅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恰如其分的教学气氛,扣住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引导学生共同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

二、培养形象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中语教材不乏文质兼优、字字珠玑的佳作,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要引导学生提高眼力。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而对作品的审美,更应该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特定心境,充分领悟到审美对象的深层意蕴。如对《记一辆纺车》一文的欣赏,那劳动竞赛场面“沙场秋点兵”是美丽而壮阔的。如果仅从画面上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音美等方面去感受,就显得浅尝辄止。但如果进一步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之后,理解作者的意旨是对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热情讴歌,就能深刻地理解出画面的意境美。又如欣赏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景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除了结合语境体味,还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处境,感受其中的艺术之美。这里的环境如此祥和安静,使得作者被贬以来忧愤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抚慰。然而观赏自然景物带来的愉悦毕竟是有限的,作者很快便由眼前秀丽的风景因长期无人问津,备受冷落,联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本领不能得以施展,被贬到这贫穷荒僻的永州。小石潭的美景已经有人赏识,可是自己呢?何时能够再展宏图?这寂寥幽深的环境更使人感到抑郁、悲怆。

三、调动审美想象功能,培养审美情趣

高尔基说:“想象——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與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就能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锻炼他们的审美想象。例如《春》一文的教学中,对结尾一部分的处理,我先让学生根据作者所提供的表象展开想象,思考春天与小娃娃、小姑娘、青年有什么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排比及三个比喻运用的意蕴。在讲读这篇美文之后,我开始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文中所展现的一幅幅优美图画,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从中获得赏心悦目、春意撩人的愉快。

四、展开辩证审美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文艺“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并成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为我们确立了美育的基本任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这种优势,在指导学生理解美和鉴赏美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学遗产批判地继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本质认识。鉴赏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演讲,或辩论,或自由讨论,或专题探究等,形式不必拘一。如教学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既要使学生明确作品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它描绘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和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鄙弃世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憧憬。但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的乐知天命、逃避现实和归隐遁世的消极一面。又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生动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典型形象,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总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一篇篇美文,向学生展示了美的生活和生活的美,为我们提供了赖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诸多生动素材,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天地无限广阔,只要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情趣美的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好美的雾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