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7-04-21干文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习惯小学生素养

干文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储备也就缺乏“后劲”。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特殊的功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更好地获取能力、发展智力、张扬个性,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成为人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与想法。

一、小学生所应具备的语又素养是什么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对小学阶段的素养培养目标,从道德品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对文化科学素质的要求是:“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相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对语文素养要求是十分明确的,有阅读、书写、表达的双基要求,也有其能力提高和习惯养成的要求。我们平常说语文素质好,概括起来有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了丰富的语又开识,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刀;二是养成了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从语文的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在两者中语文能力又是语文素养培养的重点。语文能力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能力、书面语言能力,这属于语文的特殊能力。而思维能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是以智力因素为主体的,为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被称为语文的一般能力。而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将贯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总之,同有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努力而自觉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如何?原因何在

概括说来,“学会”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而“会学”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更没有解决好。因此看来“知”与“行”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在语文教学中,“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小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差。例如,有不少小学生还不能自觉地在读中学写,还不能自觉地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一到读书、作文就无从下手。其根源一是没有摸着读写的门道;二是还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日记、日記,天天记的好习惯。试想,学生一旦离开老师走向社会,没有掌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动手操作、创造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没有一种自觉的行为,简言之,没有良好的素质。怎么能适应未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呢?那么,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学观念不够端正,教学思想还不够解放。过分看重内容,忽视语文本身的规律,忽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二是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三是教学方法陈旧,费时不少,效率不高。在处理讲与练、教与学、结论与过程、课内课外、知与行的关系上还不够妥当。综上所述,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学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学的方向、目标、归宿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如何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教育

(1)转变观念,师生平等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素质教育,要切实打好基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由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培养学生优良素养的教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向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由串讲串问向导思、导读、导练转变;由读写分离向读写结合转变;由只重课内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由上下级的师生关系向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

(2)改变方法,优化课堂

为了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思想,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如:优化教学目的,使之符合全面性、科学性、具体化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课文内容适当调整;优化教学结构,对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知结构,师生活动结构、讲练编排结构等进行严密安排”;优化教学方法,概括课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提问、讲解、练习的方法;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带入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情境中去。

(3)拓宽内容,养成习惯

语文教学要接触自然,要与社会接轨,就必须拓宽内容,课堂内外要有机结合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阅读、作文、口头表达等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大课堂”中激情趣,开眼界,长知识,学方法,养成习惯。

(4)评价得当,激励推动

语文教学评价手段要改变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局面,要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实施评价。从语文学科特点看: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的考查要从知识要点、基本技能、习惯养成的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入手。从评价的过程看,要把平时与期终、口头与书面、家庭与学校、课内与课外的考查结合起来,使教学评价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

四、鼓励创新,张扬个性

创新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不竭的原动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论述,如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教者莫过于急以求成,急功近利,应让学生在学习、建构、积淀、生成、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习惯小学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