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

2017-04-21叶莲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生差异学习策略

叶莲芳

【摘要】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的主要来源,但是,同一本教材不可能满足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的需要。在尊重教材体系和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本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论述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实施背景、方法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教材调整与取舍 学生差异 学习策略 师生发展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凡是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都可称为“教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将英语教材定义为“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读物、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狭义的教材则主要指教科书,就是俗称的课本。本文中的教材是指教科书,且以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

一、为什么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

教材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技能的主要来源。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编排方式,全面考虑形成综合语言能力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它對学生以及教学过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有:

1.教材的吸引力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对小学生来说,教材内容的新鲜感、人物形象的鲜活度、语言活动的趣味性甚至插图颜色和版面排列都有可能是影响他们对教材关注度的因素。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具有版面设计美观,活动形式多样等特征,并且教材设计的语用情境多是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使用教材时不仅容易产生亲近感,而且更易于将教材中学到的语言迁移到真实的交际中。

2.语言的循环和复现

语言学习的规律表明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条线” 而不是“一个点”。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尊重语言学习规律,一些重要的语言内容都有很高的复现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为例,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依次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的第一、二单元,不同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语言学习的延迟效应,教材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频繁提供所学的语言材料,向学生展示语言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是如何被使用的。

3.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策略

学生听、说、读、写语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其实是学生自己学会,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译林版小学《英语》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配合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向学生列举了不同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使用它们来学习和运用语言,如:合作表演、自我评价、做笔记、使用参考资料、推理和联想等。

4.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轻松而自信的学习者会学得更快。译林版小学《英语》的编写者在设计语言素材和活动的时候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用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取代了重复机械的句型操练,同时还增加了需要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的任务,如:Draw and say, Draw and write, Make and play, Make and say等。学生在完成这些略微高于他们能力或语言水平的活动时能获得成就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但是,没有完美的教材,没有一种教材能完全满足所有教学环境和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归纳起来,教材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1)教师被动使用教材

尽管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提倡教师合理使用和开发教材,但总体来讲教师还处于被动使用教材的状态,他们在使用教材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受教材左右的现象非常突出,经常无视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中各个板块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学生实际能力与活动内容间的差距

由于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的差异,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和要求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当活动过难或过易时就有可能扼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既然教材的内容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不完全吻合的情况,那么教师就得立足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

二、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

1.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

总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具备完整体系的,不过,由于学情的不同可能会遇到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教材系统性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减。以笔者所处的施教区为例,学生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英语,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能够正确书写26个字母,能够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可是,进入三年级后,他们面对的教材却是以零起点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按照教材的既定内容教学无疑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并且还可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就应把过于简单的内容删减掉,同时提高教学要求或增加新的语言材料。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授课内容为例,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这些语言对于有两年英语学习经历的学生来说太简单了,此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语言活动Listen and respond改为Listen, respond and choose 或者 Listen, respond and write,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根据所听到的话语进行回应,而且还要选择或者书写相关句子。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有时,为了使教材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或者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通过比较教材各板块的内容,我们发现单元的课文内容多围绕特定话题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展开叙述,情境特征明显,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不过,也有部分板块的语言由于缺少语境的烘托,难以让学生融入其中。目前,小学英语教材有不少新增加了文化板块,主要通过对中外以及英语国家之间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鉴别能力。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编者往往只用两张图片和简短的叙述来描述,为了弥补这种文化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不足,教师可以用补充背景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和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化板块是有关英美两国对楼层的不同表述方式,笔者就此编了下面一段材料:

Mary and Sandy work in the same office. One day, Mary is ill at home and Sandy goes to see her. But she doesnt know which floor Mary lives on. So she asks Mary. Heres a message from Mary to Sandy: “Sandy, My home is on the second floor.”

Now Sandy is on the second floor. But she cannot find Marys home. Do you know why?

在故事内容的驱动之下,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给出各种解释,后来,经过老师的提示,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是文化差异导致了Mary和Sandy在理解the second floor 时的偏差。这种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的做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文化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3.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一般来说,教材的编写总是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但有时难和易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且不同学生间的能力和接受水平还存在差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的需求。如前所述,教材编写者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经常会将一个语言知识分散到多个单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这种编排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学习,但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一次性地将某个语言知识讲透更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中有关序数词的教学内容为例,首次出现序数词是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單元,不过仅向学生介绍了first, second 和third三个。在课堂组织语言活动时笔者观察到多数学生特别想了解其他序数词的表达方式,所以就临时决定把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前,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了序数词的使用和构成规律,然后结合本单元楼层的话题,拓展课文中的语言,使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语言产出,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单元间教学内容的顺序调整,教师还可以就一个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多以板块形式排列,为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变化对板块内容进行重组并且调整教学顺序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教材取舍和调整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调整体现了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用教材教”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不过,也要避免盲目根据个人喜好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现象发生。概括来讲,要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师在决定取舍和调整的内容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受益。

2.尊重教材体系和框架的原则

教材的编写是基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精神,且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随意的删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知识体系的不完整。

3.采用真实语言材料的原则

教师在补充或调整教学内容时要选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因为真实的语言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

四、结语

对教材内容实施合理的取舍和调整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从教师角度来说,主动地使用教材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观点的过程,这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最终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孙晓慧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学生差异学习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析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尝试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大班额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照顾学生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