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对社会新词的阐释力

2017-04-21吴姜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阐释

吴姜

【摘要】新词作为词汇发展的风向标,层出不穷。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科学理论对其进行正确阐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回顾了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社会流行语的研究,接着结合概念整合理论对近两年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新词进行了分析。这不仅拓宽了认知语言学与隐喻学的研究视角,也对语用者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社会新词;阐释

一、引言

新詞(neologism)即最近创造的词语,它也暗指原有词语义的新用法。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新词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也成为社会人际圈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词一旦在公众或网络社交平台上推广,为大众普遍接受后,便衍变为流行语。新词以其新颖、诙谐的表达方式及富有深意的内涵促进了词汇的发展,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词的构成方式较广,但主要的是源于词汇学中的修辞法,包括隐喻、转喻等。长期以来,社会新词因其诙谐、创新、鲜活、意味深长的语言魅力,备受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青睐(沈梅英,2012)。多年来,社会上对新词的研究大多是从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涉及词语的结构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近些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日益兴起,更多的学者开始探究社会新词的认知理据和认知动因。概念整合理论是继概念隐喻理论之后第二代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事物的形式意义及构建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但是在目前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对社会流行语的探究中,除了靳琰、王小龙(2006)、沈梅英(2012)和王晓玲(2012)等人的分析外,相关的研究著作甚少。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中,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近两年中国社会的流行新词进行研究分析,为词汇流行语发展提供认知理据。

二、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源于心理空间理论,其正式提出可见于Fauconnier (1997)。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和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汪少华 2001:38),其基础是人类共有的背景知识,并在共有性知识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思想上的临时性表征。而后来,Fauconnier(1998) 进一步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空间整合成最终带有层创性的合成结构。Fauconnier& Turner (2002:34) 认为概念合成理论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即后台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或展现自然语言意义在线理解的方法及各心理空间的相互映射过程(袁周敏,金梅,2008: 218)。总的来说,概念整合理论是从认知主体的自身背景出发,并随着交际认知过程中不同场景的激活展现而体现的一种与日常语言现象相互作用联系的网络框架。

在合成空间理论中,概念整合网络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概念整合网络包括了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两个输入空间中共有的信息结构被投射到类属空间里,而在其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映射、匹配和选择进入了合成空间。合成空间又在两输入空间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扩展、完善和加工,最终形成了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如此,四个概念空间通过映射链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如图1(汪少华,2001:39):

Fauconnier & Turner(2002: 120-135) 指出,概念整合网络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简单型网络(Simplex)、镜像型网络(Mirror)、单域型网络(One-scope)和双域型网络(Two-scope)。

(一)简单型网络

简单型网络,顾名思义,即为概念整合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简单型网络中有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包含框架,框架里面含有角色(role),另一个是价值(value)。例如:Mary is the mother of Jim. 当我们看到这个句子时,输入空间Ⅰ中出现了“母亲—儿子”的空白框架,而输入空间Ⅱ中则包含了“Mary, Jim”两个元素。经过了简单的跨空间映射,输入空间Ⅱ中的元素被填充到输入空间Ⅰ中。

(二)镜像型网络

镜像型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包含了相同的组织框架,只是各自包含的元素不同。例如:小敏咄咄逼人的质问令亮亮无言以对。我们可以发现该句的两个输入空间均提供了相同的框架内容——争论,通过“扩展”“完善”和“加工”,我们最终得出浮现结构:小敏胜于亮亮。

(三)单域型网络

在单域型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有着不同的组织框架。其中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框架内容投射到合成空间之中。例如,华为在这次销售中给了中兴致命一击。该句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框架:输入空间Ⅰ是战场的框架,输入空间Ⅱ是商场的框架,经过不断地“扩展”“加工”和“完善”最终呈现了浮现结构:商场如战场。

(四) 双域型网络

在双域型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有着不同甚至冲突的组织框架,但区别于单域型网络的是,两个输入空间均投射到合成空间,并在其中运行。例如:same-sex marriage。在该例中,输入空间Ⅰ展示的传统的由不同性别的人组成的婚姻家庭,输入空间Ⅱ是由相同性别的人组成的婚姻家庭。很显然,这两个组织框架是相互冲突的,但是经由两者的部分投射最终构成的合成空间里面浮现了这样的内容:由两个同性别的人经过传统意义上的婚礼而见证组成的家庭。

上述四种为最普遍的概念整合网络类型,但有的时候,由于事件背景理念的复杂性,概念整合理论也可以让多个事件在一个或多个心理空间上连续运作,这就是Fauconnier& Turner(2002)之后提出的一种相对复杂的概念整合网络——多域型网络。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社会新词的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社会新词的构成也具有极强的阐释力,通过对其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新词形成与发展的认知动因与推理依据。基于时效性考虑,下面就以最近几年具有影响力的几条社会新词为例,分析其中的意义建构過程。

(一)有钱就是任性 (镜像型网络)

“有钱就是任性”源自于网络上网友调侃某诈骗事件而使用的流行语,本意用于对有钱人做事风格的嘲讽,现多见于网络上聊天时的无意调侃。该流行语展现了两个有相同组织框架的输入空间(均为形容词结构)。输入空间Ⅰ包含了“有钱、挥霍、放纵”,输入空间Ⅱ包含了“任性、自由放纵”。两者的共同框架为“某种生活状态”。经过扩展、完善与加工,我们最终呈现出浮现结构——有钱的人做事放荡不羁(多为调侃之意)。

(二)“看不见的手”(双域型网络)

“看不见的手”最初是经济学术语中的一个隐喻,用于阐释该项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然而,该术语如今却在社会行政道德领域发挥着广泛而积极的作用。根据概念整合理论,该术语产生两个不同且冲突的输入空间框架。空间Ⅰ包括“看不见的、隐形的、不易察觉的”,空间Ⅱ包括“手、看得见的、操纵者”,“看不见的”为形容词,而手本身就可见,如果要用“看不见”修饰,那么只能理解为不易察觉的;手的延伸含义即为操纵者,所以最终经过两输入空间的部分投射,一个典型的双域网络形成。我们可以推理出,“看不见的手”即为背后隐藏的操纵者,如今主要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自发调节。

(三) 冰桶挑战(多域型网络)

冰桶挑战又称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是2014年在网络上发起的为对抗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该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面对这一活动,创作者首先形成输入空间Ⅰ的框架,里面包含“冰桶”的角色,同时还形成输入空间Ⅱ,此空间包含“挑战”。通过简单的跨空间映射,两者逐渐作用产生一个简单型网络(合成空间Ⅰ),即用装满冰水的桶完成的一项任务。

可是通过此次整合并不能得出冰桶挑战的真正含义。因此,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心理空间,其中包含抗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的公益活动。最终,合成空间Ⅰ在和新输入的心理空间再次融合,即形成合成空间Ⅱ,产生浮现结构——“抗击ALS的冰桶挑战赛公益活动”。

四、结语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它可以实现在多个空间内合成建构意义,推动了动态型构建框架的发展。概念整合冲破了传统形式语言学的束缚,客观上进一步贴近了人类的现实生活。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社会新词进行图示分析,不仅为新词的构成与发展提供认知动因和理论基础,也揭示了社会背景下人类认知发展的普遍历程,不失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建构世界的必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Fauconnier, G. & M.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Cognitive Science, 1998,22(2): 133-187.

[3] Fauconnier, G. &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4] 靳琰, 王小龙. 英汉仿拟的心理空间理论阐释[J].外语教学, 2006(04) : 15-18.

猜你喜欢

阐释
《韩诗外传》“孔子学鼓琴”章的现代阐释
阐释学视角下的《正纬》
印度《欲经》之“欲”的多元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