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的魔法师
——小班幼儿草坪游戏中材料的投放策略

2017-04-20浙江省杭州市三里亭特级幼儿园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7期
关键词:娃娃小班游戏

■文/浙江省杭州市三里亭特级幼儿园 唐 娟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室内娃娃家中,我看到当区域活动开始时,幼儿就会开始瓜分材料,同时,室内高结构的材料,形象逼真的玩具较多,玩法比较单一,很难发挥幼儿的想象创作力。小班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典型特征就是“替代物的使用”。因此,空间的局限、材料的高结构固化等原因,导致幼儿没有“真游戏”“真快乐”。

二、当前娃娃家的现状与策略

在带班中,我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游戏一开始,很多幼儿都挤进角色表演区,争着进区,甚至连鞋子都来不及脱,就抢着插进区牌,秩序混乱,气氛紧张。进区后,幼儿马上瓜分材料,紧紧抱住。当玩了一会儿后,又发现有的幼儿在区域中,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搬来搬去。

以上情况反映出一些问题:空间的局限,满足不了平行需求;数量的不足,推动不了游戏情节;材料的逼真,实现不了“以物代物”。我发现室内娃娃家,对于幼儿的人数有限制,同时提供的材料也不能满足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需求。于是,我们将室内娃娃家搬到了户外——开展小班草坪游戏,这也是对室内娃娃家做了一个延伸。

三、草坪游戏材料投放策略

(一)材料的提供要按“需”

1.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高结构材料使用频率比较平均,容易引起幼儿单一的角色游戏行为。而低结构材料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有些材料能引发多种游戏行为,有些材料在本次游戏中没有被使用,但总体的使用频次并不低于高结构材料。

2.观察幼儿的性别差异

幼儿性别特征也和材料有直接的关系,女孩使用低结构材料时主要围绕烧饭进行游戏,而男孩则生成近5种新游戏行为:快递员、进货买菜、搭建城堡、装感应器等。可见根据幼儿的性别和个性差异投放适宜的材料能引发不同类型的游戏行为。

3.分析幼儿的生活经验

游戏中,幼儿对洗菜、烧饭、哄娃娃等经验比较丰富,因此在和材料的互动中容易形成固有模式。小蓝与小红在使用高结构材料中的频次和玩法都大致相同。而对于低结构材料,幼儿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在材料的使用频次及玩法上都有所不同。

角色游戏材料使用频次记录表

(二)材料的提供要“多元化”

1.多元的自然物引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泽泽在游戏开始时很开心地跑去搬木头,过了一会儿,他将木板搭成了一个鱼塘,自己打量了一下,满意地跑开。只见他到草坪上捡了树叶放进了“鱼塘”里当小鱼,接着拿着一根长枝条,专注地钓鱼。

小班幼儿没有成熟的形象思维,经常用一些动作来替代完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泽泽已经出现了使用替代物。从行为看,他正是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根据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特点进行合理使用,在户外一些多元的自然物引发了小男孩的想象和创造。

2.多种类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两个女孩子在用斗笠进行游戏:洗篮子。一个女孩说:“我弄点菜(花瓣替代)。”过了一会儿旁边的女孩说:“有了菜,要加点调料。”于是用沙子做调料。说完两个人一个择菜,一个撒调料,忙得不亦乐乎。

案例中,幼儿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体验,他们的想法会相互作用与同伴产生共鸣进而推进游戏发展进程。在这个案例中,多种类的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同时引发了孩子的创造,生成了游戏的情节。

3.数量充足的材料满足平行游戏的需要。

游戏开始时,我们观察发现孩子A抱着“工具”很久了,却迟迟不进入游戏。过了一会儿,只见孩子B靠近,想拿铲子,却一把被孩子A推开。接下去孩子B的哭声便开始了,游戏几乎完全没有进行。

游戏材料的数量影响着游戏的成效,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平行游戏居多,对于数量的保证是很重要的。充足的数量能够让孩子自主选择,满足平行游戏的需求。游戏材料不仅能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为。

4.朴实简易材料激发幼儿兴趣创造运用

娃娃家游戏开始,粉色小姑娘将木桩替代成了小卖部,卖起了茶叶。而另一个小姑娘将木桩替代成了桌子、椅子开始给娃娃喂药。乐乐小女孩当成了架子鼓,用两根树枝做成鼓棒。

幼儿在游戏中对物品的假想是多种多样的,最明显的表现是以物代物中的一物多用。朴实简易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运用。

(三)材料的提供要有“度”

1.游戏开端——高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

高结构材料相对较固定,形象逼真,可以直接用来代替或者模拟其他物体进行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但由于高结构材料不易改变的特点影响着幼儿持续角色行为的发生,不能够促进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后期,我们需要低结构材料的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2.游戏中期——半成品材料迸发幼儿游戏的内驱力

高结构的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在里面没事可做,游戏进入了停滞状态。于是我们撤走原有的部分现成材料,而提供了许多半成品材料,如彩纸、各种蜡笔、胶水、剪刀、橡皮泥等。我们发现幼儿开始用这些材料自己制作面条、馒头等。后来大家还用各种材料制作小礼物来招揽生意,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同时他们的技能与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

3.游戏高潮——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自我生成游戏

幼儿的游戏不是规定的操作程序,而应是在主动摆弄材料中尝试不同的游戏程序和玩法,低结构的材料恰恰符合这一特点。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摆在了游戏的特定环境中,都成了幼儿的游戏素材。在面对这些多维度的低结构材料时,幼儿不仅感触到了各种材料的特性,了解了各种材料的功能,而且还萌发了探索的欲望。

综合以上分析,在材料的投放时,需要我们用教师智慧去权衡材料投放的比例,根据幼儿的需求、兴趣、能力差异等进行投放材料。在游戏初期,以高结构材料为主,让幼儿产生游戏兴趣。接着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投放半成品材料,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需求投放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游戏最高表征“以物代物”。

在材料投放中,我们应注重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尊重幼儿,注重材料的及时调整,要注意材料投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四、我们的思考

1.材料的投放从“忙碌”到“轻松”

材料是为教育活动服务的,准备的材料必须按照活动的目标而来,并不是准备的材料越多越好。有时我们为了方便幼儿的选择和探索,将一些有关的无关的材料一股脑地抛给幼儿,而不管这些材料是否适合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当我们明确材料提供的目的之后,材料准备显然轻松起来了。

2.材料的投放从“茫然”到“亲近”

“材料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触摸过的,要考虑幼儿主体与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对周围的物品产生假想,因此材料投放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就越高;生活经验越贫乏,他们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就越低。

3.材料的投放从“盲目”到“清晰”

高结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而低结构材料则更容易引发生成游戏。从幼儿的玩法中可以看出高结构材料能引起幼儿角色游戏行为,能让他们的游戏持续较长的时间,比如做造型,但相对来说都是较为平行的游戏;而低结构材料则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情节。在这里就需要我们教师辩证地去看待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味倾向哪一方,要把握好材料投放的比例,要掌握好高结构、低结构、半成品材料的投放度。

猜你喜欢

娃娃小班游戏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三个娃娃一台戏
爆笑游戏
简易娃娃床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