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2017-04-17薛庚标

师道·教研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美的教材情感

薛庚标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如何在語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

1. 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有美丽大好河山,也有动人的人物故事。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名篇佳作,是作者通过观察慧眼和独特的视觉,用自己的匠心,创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而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做出的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的逻辑,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或化抽象为具体,化实物为虚幻,化静止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塑造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更集中、更理想地反映现实生活。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要做到与时俱进。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补充必要的新知识、新信息,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

2. 要做到呵护学生个性。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双方相互协调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艺术审美愿望、兴趣以及表现能力是语文教育开展的根本动力。

3. 要做到以“景”感染。这是一个形象作用于直观产生的感染过程,进而使受教育者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情感随之升华,在这个过程中,直观感受具有不可取代的触发作用,形象具有不可取代的激发作用,而感染则有微妙的升华作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

1. 教材明确美育目的。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

2. 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美。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3. 提升教师审美教育能力。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指导者和主讲者,应该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这样,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的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4. 合理设计审美教育形式。如《海上日出》,可以使人感受朝霞、旭日的梦幻般的色彩之美;《观潮》使人领略到奔腾壮观的声势之美;《桂林山水》可以使人感受山水的清、静、奇的玲珑剔透的图画之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可以使人感受到婉转悦耳的音乐之美。当然,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绘,不是自然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因而引导学生学对教材中所描绘的自然美进行鉴赏时,不能局限于自然美的外部形态,还应该包括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通过合理设计不同的审美教育形式,让学生获得美、培养美。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美的教材情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