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以《陈涉世家》教学实践为例

2017-04-1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陈胜三环学案

(上杭县第四中学,福建上杭364200)

“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以《陈涉世家》教学实践为例

龚金汉

(上杭县第四中学,福建上杭364200)

经过近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摸索和实践,我校“三环九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成型并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文章笔者主要从教师角色定位、导学案编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点拨、达标测评等方面阐述“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探索和思考。

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探索思考

自2013年秋起,为彻底摆脱“死水一潭”的教学尴尬,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历经三年的艰苦而愉快的研究实践,我校提炼出了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的“三环九项”模式。(预习环节、展示环节、达标环节;其中预习环节包括课前驱动、课前展示、督查导学案三个子项,展示环节包括自主合作、快乐展示、精讲点拨、拓展延伸四个子项,达标环节包括课堂测评、课堂延伸两个子项。整个课堂共三个环节、九个子项,故称“三环九项”。)实践证明,“三环九项”这股课改春风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活力四溢的课堂和快乐高效的教学正迎面走来。

下面就以《陈涉世家》教学实践为例,阐释“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粗浅体会。

一、教师角色:“退居二线”——变主“讲”为主“导”

教师转变教学角色,重新定位教学身份是构建“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这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求教师“退居二线”,变主“讲”为主“导”,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起的是“导向”作用。

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预习课的督查、质疑、释疑,展示课的精讲、点拨、追问、提升,反馈课的纠错、纠偏、总结、反思等。如在教学《陈涉世家》时,事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知识,并在预习课板演或口头展示;课文中的字音、句读、重点字词含义等也应该交由学生自主解决。如果这些知识依然像过去的课堂那样,一切以教师“讲”为主,即使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一堂课下来到底有多少学生听,多少学生没听?多少学生听懂了,多少学生未听懂?实际上绝大部分教师并不知情。课堂成了教师独角戏,学生不痛不痒。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把充足的时间还给学生学,这才是正道!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作为学生学习主导者的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自主学习、组内合作、组际协作、课堂展示、纠偏纠错等都是课改课堂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通过这些形式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最终使学生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二、前提准备:“设置路标”——变“教案”为“导学案”

教师精心编写导学案,是构建“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教师按预设的“路线”(教案)拖着学生不情不愿地走;而“三环九项”的“导学案”则是引领学生前行的“路标”。既然教师已经退居二线,由主“讲”变主“导”,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教师要备学情、备教材、备教法,尤其是要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1]融入教师个人的智慧对教材进行“精”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导学案来。还要注意把握好学案的长度、梯度、难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如在编写《陈涉世家》导学案时,自主预习部分既要有作家、作品、重点字词等知识罗列的基础题,帮助学生将散乱的知识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切忌搞呆板翻译,对文中词句用法应设计好题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合作探究部分则要抓住重点字词,如“亡”“等”“间”“之”“往往”“次”“数”“书”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今词义的差异,养成确切辨析词义的习惯;还可以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如“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公等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并杀两蔚”“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一方面通过翻译领悟文意,另一方面以组员间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厘清起义原因、舆论准备和起义经过;通过题目设计、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陈涉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进而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的地位。

笔者认为一位好教师就应能写出一份好学案,好学案就要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应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过程化,过程悬念化,思考挑战化,思维开放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三维目标。

三、自主预习:“课前试水”——变“以教代学”为“先学后教”

成功的课改模式都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自学,即所谓“先学后教”。自学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认真,思考深入,预习到位,展示课才有问题可提,有观点可说,有规律可总结,才能对知识拓展与提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展示欲,展示课才会活跃,才能避免假讨论,假展示。“三环九项”的课堂模式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做好导学案,是检查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的一个抓手。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在自主学习前提下,碰到不懂的问题可小组内讨论交流,可向其他小组同学或教师请教,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等。如教授《陈涉世家》时,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整理,或交流讨论,为课堂反馈和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四、小组合作:“人人主角”——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

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2]“三环九项”课堂模式中的小组学习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协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作为“三环九项”课改模式的精髓与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小组帮扶阶段:学生独立做完导学案后,各小组共同交流预习成果,出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组内展开“兵督兵、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的帮扶活动,清扫疑难障碍。对于通过小组合作帮扶已经完全掌握了的基础题,就不在课堂上展示了,为解决教学难点重点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2.任务分配阶段:充分组内讨论交流后,将重点、难点和一些普遍性问题分配给各组。各小组明确任务后,再次进行组内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或口头表达,或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

3.展示提升阶段:展现环节是学生预习成果的汇报,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助推器。一般是学困生展示基础题,潜力生展示提高题,优等生纠偏、补充、点评。做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善表演的,可将课文改编成小品、戏剧;善辞令的,可进行辩论等。每个组员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尤其要多鼓励学困生多发言。各组成员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展示较好的的小组,教师及时给于表扬奖励,让组员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和指导是必要的。例如,如何理解《陈涉世家》中陈涉说的“公等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几番话的含义,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凭借工具书或注释能够自主翻译,然后分组讨论这几番话对当时起义的作用,以及反映陈涉的性格特点,再来让潜力生展示,优等生纠偏、补充、点评。再如,分析描写陈涉、吴广“并杀两蔚”所用的“广故数言欲亡,忿恚蔚,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蔚果笞广,蔚挺剑,广起,夺而杀蔚。”其中的一连串动词,及叙写起义军胜利进军所用的“攻”“收”“蕲”“徇”“行”“比”等一系列动词时,也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想一想,这些动词好在哪里?有何作用?进而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理解陈涉、吴广是如何赢得民心,发动起义,建立领导系统的。还有,可以引导学生延伸课外阅读有关陈胜、吴广的文字(研讨与练习三选段),全面了解陈胜、吴广其人其事究竟如何?并客观地评价他们。

当然,小组的合作还不止这些。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分组时,要好、中、差搭配,好差帮扶结对,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家庭作业、还是检测既要看个人得分,也要看小组整体情况,根据表现每个周评选一个优秀小组,这样既可以促进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帮扶,又可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使小组合作得以良性发展。

五、成果展示:“精讲点拨”——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三环九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展示的过程可按组次展开,也可抽签定确定顺次,代表本组展示的同学主要讲述解题思路,演示解题过程及适当的拓展延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点评。作为教师主要帮助学生点明知识的关键点、帮助总结答题思路方法;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肯定,以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展示中的亮点,进行及时奖励(对小组或个人进行加分)。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课堂展示要力争让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放手让他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表现。教师要耐心悉心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比较欠缺的,展示再不好,也应以鼓励为主。教师不能着急完成教学任务,不要过于担忧教学质量,一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了课堂的主角,师生共进步同发展也就计日可待了,何愁教学质量?

展示不是让学生唱独台戏,教师的适时精讲点拨极为重要。在学生遇到疑难徘徊不前时,教师加一把火,让学生顺利走下去;在学生把握不准时,教师引导并拨通理解上的关卡,使得研讨结果明晰。因此,教师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点拨要点在点子上,拨在要害处,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3]当然,有时教师还可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加深学生印象。

如《陈涉世家》一文在归纳主要人物陈胜的性格特点时,学生可能会见仁见智,争执不休,但当学生观点走偏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展示做即时的、灵活的点拨、追问和提升,引导学生从“有志向,足智多谋,有胆有识,善于把握时机”等方面去正确评价陈胜。又如文中出现了行卜者、独守陈地的守丞等几个插曲人物、他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特别是行卜者,很多学生可能会从封建迷信、出身卑微缺文化、农民见识短浅等方面说开,这就脱离课文的主题,教师要及时纠偏纠错,明确卜鬼的推辞,在陈胜看来,是准备起义的舆论先兆,足见此陈胜的足智多谋。再如作为史学家,作者在写《陈涉世家》时,并未把个人感情直接流露在字里行间,但他对陈胜、吴广有自己个人看法,看法是什么?学生就会碰到疑难徘徊不前,争论不休,教师如能及时点拨理解的关卡,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文言段落,注意文章标题,作者把一个出身卑微的农民,编入了世家,足见作者对陈涉义举的充分肯定,更可看出作者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由此学生便解疑释窦,豁然开朗。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不错,但“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存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适时干预之下,精讲点拨,师生协作,学生主体才能与作品之特质和作者主体达成深度调节,才能得到学生与作者情感交融思维碰撞的解读。

六、达标检测:“成效反馈”——变“课后作业”为“当堂检测”

“三环九项”的“当堂检测”既是反馈学生课堂成效,也是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关键一环。

检测形式多样,主要以口头表达和书面笔试相结合为主,即利用多媒体课件、白板、黑板、高拍仪、导学案练习、教辅资料等,或口头提问,或书面测试;或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当场反馈学生收获情况,并及时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易错易混点,可作为第二堂课的课前展示内容,再次强化训练或变式训练。这样就能使所学知识堂堂清。

还可利用教辅练习、导学案练习、周过关考试,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测评,教师要定时定量批改并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讲评和个别辅导,还可利用每月阶段性会考,多媒体专题训练等进行测评。这种课堂延伸测评,使学生所学知识周周清,月月清,得到极好的巩固。

课改犹如煦暖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在这大好春光中,教师们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让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1]赵敏.誓将课改进行到底[EB/OL].[2013-05-12]ht tp:// www.5ykj.com/Ar ticle/ldjhxxjh/107471.htm.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1]21号,2011-05-29.

[3]李艳.化学教学中的点拨艺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Z1).

(责任编辑:石修银)

上杭县教育局课题“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三环九项’高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杭教[2014]94号)。

猜你喜欢

陈胜三环学案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乡愁导学案
Transient air-water flow patterns in the vent tube in hydropower tailrace system simulated by 1-D-3-D coupling method *
三环陶瓷小镇
趣填三环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Influence of flow field on stability of throttled surge tanks with standpi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