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2017-04-14朱小丽

山西农经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习题布置

□朱小丽

(新余市第一中学 江西 上饶 338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朱小丽

(新余市第一中学 江西 上饶 338000)

合理的习题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为提升学生对各种数学问题的应对能力和达到举一反三的答题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把生活融入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教学;习题设计

1 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数学是激发人类思维的最好方式。那么对数学学习起到重要作用的——课后习题布置也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做出合理系统化的布置,并落实布置到课后当中,为他们日后数学学习中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巩固,为他们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由此看来,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也是数学学习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

2 以生活为中心,强化练习题的现实意义和目的性

数学学习就像一条铁链一环扣一环的。与以往知识会有紧密的关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上了初中以后你会发现数学与以往会有所不同,会变得更加的抽象化,甚至需要大量逻辑运算、丰富的联想,单凭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根本是不可能掌握的,学生也根本无法适应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后习题设计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充分帮助学生对抽象性问题的理解。但教师要学会从生活原型中挖掘体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缓解学生解题的心理障碍。

比如在八年级数学几何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明白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时,教材只是以简单的理论化告诉我们AB+AC>BC,AB-AC<BC。但通过这一抽象化的公式并不能让每一位学生理解。在需要大量的逻辑运算,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的问题中,有些学生为了掌握这一知识点甚至会选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并没有可取性,只是单凭对知识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通过以往经验的总结,我们寻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且这是一种十分有趣味性的方法:随手画三个点,任意选取一个点为固定点,然后用笔依次连接每一个点,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连接他都会变成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把每一个点依次命名为点A,B,C按照教材材的内容进行操作分析,从任意一点出发,沿着三角形边到达固定点,可以画出多少条路径?可以看出无论你从哪一个固定点出发都只有两条路径。再往深一步探究,边与边之间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发现任意两边之和都会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都会小于第三边,否则不能构成三角形:通过这一简单的动手画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几和关系就得以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抽象几何图形概念变得生活化,理解起来更相对简单,根据以下教学试验可以看出,通过理解记忆的东西会比死记硬背的更为高效。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一些解题的技巧方便学生理解,通过理解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练习题的难易

在抽象化的几何图形教学中,几何运算及数理运算的复杂化解题的方法也是多样混合化的,不同的学生都会选择用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其对题目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也会显得十分吃力,大部分教师面对这一教学的现状,会采取把题目难度系数降低的方法,因为假如习题难度系数过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无法完成,更不要说解题技巧了,随着课堂知识程度的加深,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日渐加大。因此,教师在习题布置中不应该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应注意方式方法的养成,布置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在适量的练习锻炼中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化难为易。教师要合理设计习题的难易程度,分阶段设计习题,如基础习题强化解题方法通过难题来进行突破性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行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在小组习题的设计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

结束语

课后习题的设计是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最好培养,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面对各类型数学问题的应对能力和相应的解题技巧,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1]戴怡敏.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作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64.

[2]韦凤莲.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92.

[3]陈丽清.初中平面几何的概念课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39.

1004-7026(2017)06-0115-01

G633.6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6.081

猜你喜欢

数学课习题布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网红”数学课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