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探讨

2017-04-14茹秋霞

山西农经 2017年6期
关键词:山西美丽旅游

□茹秋霞

(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山西 阳城 048100)

山西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探讨

□茹秋霞

(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山西 阳城 048100)

在全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山西也积极展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实践工作。本文首先对山西美丽乡村发展的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随后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山西如何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作了简要探讨。

美丽乡村;山西;建设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山西既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又是中部欠发达省份,建设美丽乡村意义更加深远,对于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 山西美丽乡村规划与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山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境内有太行山、吕梁山相依,北依长城,黄河蜿蜒曲折,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也是古时黄帝、炎帝主要生活的区域。山西省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资源,稍加开发就是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山西地处中部,有着中部发展的天然优势,交通网络建设日趋成熟,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能够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群体,加之离中原地区比较近,能够非常便利的利用周边互补优势,更为方便的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内外游客,给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客源基础。

1.2 劣势分析

一是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欠缺。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本身欠缺,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就会出现显著的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方面的建设力度不足,乡村旅游的居住环境、餐饮情况、生态卫生、导游服务等很多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也造成了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二是乡村旅游创新能力不足。虽说我省具有特殊鲜明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乡村旅游的创新能力不足,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突出,优势不足。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不再满足于观光类旅游,仅凭乡村的自然风光是无法有效的发挥乡村旅游优势的,必须挖掘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

1.3 机遇分析

当前,政府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美丽乡村的持续推进以及已经建成的美丽乡村在经济发展上展现出来强劲的发展势头,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生态环境利用和保护的巨大价值,不断的促进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的融合。此外,美丽乡村推进使得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实现。另一方面,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能够提高山西乡村在旅游市场中的独特形象,从而稳步增加旅游客源。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将乡村旅游作为假期的休闲方式,乡村旅游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1.4 挑战分析

一是旅游整体行业竞争的加剧。众所周知,旅游行业目前的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美丽乡村的带动下,很多乡村地区都开展了乡村旅游。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行业竞争出现了白热化甚至井喷的局面。激烈的竞争也使得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出现了瓶颈和滞涨,对于山西而言,本身是资源大省,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方面欠缺长袖善舞的能力,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旅游行业整体环境欠佳。山西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时间并不算长,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维持好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经济提升等多个方面的平衡性。然而我省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程度的欠缺,在旅游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等多个方面仍需大力改善。

2 山西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

2.1 理顺产业发展思路

现行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要求中明确表明,要真正使村庄成为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在模式方面有如下的建议:第一,大力发展休闲养生产业。开发新型生态农业和绿色健康产业,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使美丽乡村不仅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农业基地,而且是富有农耕乐趣、田园情趣的现代休闲养生新农村。第二,大力发展生态农庄。生态农庄将绿色生态、农耕生产以及农村旅游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乡村旅游要尽量回归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庄,发挥生态农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潜力,提升美丽乡村的知名度。

2.2 规划要符合山西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生态各异,一个地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能够完全照搬,南方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山西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南方的模式,必须要走具有明显山西特色的发展道路。关于美丽乡村的形态,应当保持和发展其文脉神态和自然生态,但同时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是不能片面的按照城镇化的审美要求来建设乡村,而忽略乡村人民的生活改善。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流于表面,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只做简单的道路硬化和村容村貌的美化,这样美丽乡村的内涵就不会得到提升。要大胆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与潜力,营造与美丽乡村相适应的内在美。

2.3 要注重乡村生态文化的和谐

建设和谐的乡村生态文化,是传承与发展传统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要逐步推进美丽乡村农业的产业化。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经济。每个乡村要善于寻找自身特色,挖掘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经营之路,力保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效果。其次,要注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和配置乡村资源,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城市和乡村提供绿色生态、自然健康的有机食品。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理念,依托和谐生态,建设美丽乡村的生态文明,保障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设和谐的乡村生态文化。

2.4 重构与融合,实现乡村繁荣美丽

当前,城市化发展在快速推进,涌入城镇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资源和供给呈现紧张趋势,人们在生活压力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回归乡村的“逆城市化”潮流。推动美丽乡村发展,不仅有助于缓和城乡矛盾、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又满足了人们对美丽乡村健康自由的美好向往。宏观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资源要多向农村倾斜,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大力加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清洁河塘、优化环境、美化乡村。要加强乡村民生建设,积极推广和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制度,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使农民老有所依。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力度,挖掘农村资源,深耕传统文化,比如山西的锣鼓、剪纸、面塑、旺火等艺术形态,要大力发扬,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要通过不遗余力的、一轮又一轮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农村物质条件和基础,优化美丽乡村的人文环境,重构与融合,打造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让乡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3):5-12.

[2]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理论月刊,2013(9):165-168.

[3]和沁.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187-190.

1004-7026(2017)06-0001-02

TU982.29

A

茹秋霞(1977.9-),女,汉族,就职于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调整产业结构办公室,中级经济师。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6.001

猜你喜欢

山西美丽旅游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旅游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