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2017-04-14罗宛婷

山西农经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居民金融服务

□罗宛婷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浅析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罗宛婷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以及“普惠金融”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着诸多机会与挑战,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理论和实践做了学术探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以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及建议为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并对其研究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见解。

农村金融;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1 国内研究

1.1 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

1.1.1 根本约束条件: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农村贫困的一个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失灵,我国现在仍旧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是农村金融的基本前提假设、主要经济环境和根本约束条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升级和改革创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的重要保障。

1.1.2 政府“辅助者”与“引路人”角色把握不足。周孟亮(2015)指出,我国以往的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是政府外生主导的改革模式,政府对原本内生于农村的信用社保持着强大的控制力,缺乏农民参与的合作基础,不能有效地培育农村合作金融机制,造成了中国事实上的合作金融残缺。相反,在另一些方面政府又存在职责“缺位”现象,指出政府缺乏对农村金融系统层面的引导性调整,对农村公共金融基础设施、农村信用体系等外在条件的建设重视不足,没能为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1.1.3 农村金融发展服务方式与金融需求存在矛盾。我国现在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需求多样性与金融服务方式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尽管我国今年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有了较好的改善,但是其主要业务仍为传统的存、贷、汇业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

1.1.4 农村居民金融意识淡薄。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经验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淡薄,这已经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拓展中的软性障碍。通过数据分析也指出我国农村居民普遍缺乏金融及信息技术知识,对电子金融服务也了解不足。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积累不足造成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制约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发展。

1.2 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周孟亮(2015)提出政府部门应该增强市场意识,转变监督理念,利用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1]。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提出对于农村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要区别对待,对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优先考虑出台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而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务之急是建立更为严格的内外监督机制。要健全农村金融创新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围绕农民对金融产品的实际需要,开发出更适合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与农民生活切实相关的金融服务,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相似地,通过对县域金融网点分布做分位数回归,发现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并未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现象。但缓解金融排斥问题不能只靠政府,地方政府要以改善县域金融环境为切入点,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的进入。洪正(2011)在中国改革模式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赋予农民更多的金融交易权,促进农村金融内生增量体系的城长。

2 国外研究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龙和爱德华·S·肖在1973年时就对农村金融做出了研究,并相继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著作。他们在书中均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的论断,这可谓是农村金融相关理论的起源。根据“金融抑制”理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辅相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农村金融发展也相对较为落后,而农村金融的滞后又反过来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乏力,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问题,罗纳德·I·麦金龙、爱德华·S·肖也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他们认为之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就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金融二元性”问题的存在。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也相继于1996年提出了“金融约束”的理论,指出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干预作用的必要性,对金融部门的选择性干预有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上,经济学家海伍德·W·弗雷斯格在2003年就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并以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他认为任何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运作都依赖于一定的法律基础、习惯、方法等,因此农村要加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加强法律规定、完善合同履行、加强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的建设、健全产权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

3 当前研究的不足

3.1 尽管农村金融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更多的是定性研究,缺少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当前研究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农村金融实践,难以回答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规模、体系、当前发展困境等问题。

3.2 研究主体单一

当前研究多从政府或是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并未深入到农村居民的视角。农村居民是农村金融的服务受众、最终受益人,对其切身体验不做实地调研,一切政策实施结果及建议都显得苍白无力。

[1]周孟亮.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模式:适应性成长——基于现实剖析与理论溯源的创新 [J].全国经济学研究, 2015,30(2):74-84.

[2]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44-58.

[3]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98,40-42.

[4]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M].载《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39-42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Luo want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xi Nanchang 330013)

with the advance of"precise poverty"strategy and"Inclusive Finance"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ral f inancial service system is facing many chal lenges and oppor tunities,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research on its theory and practice,has produced a series of new resul ts.In this paper,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and suggestions as the perspective,combing the main research resul 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academic point of view,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for its shor tcomings.

rural f inance;rest rictive factors;development suggestion

1004-7026(2017)06-0010-02

F832.7

A

罗宛婷(1996.11-),女,湖北潜江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6.006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农村居民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