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视阈下的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14兰明洁

山西农经 2017年6期
关键词:视阈教学模式课程

□兰明洁

(贵州财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25)

基于慕课视阈下的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兰明洁

(贵州财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教育的时代性呼唤教育新手段、新视角。慕课的蓬勃发展,创新了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平台。文章从慕课的特点入手,介绍了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的三个层次,并针对慕课视阈下的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提出新的尝试路径,符合时代要求。

慕课;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开放性;层次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12年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向世界范围内复制和发展。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并实现了由入盟到本土化发展的过渡,清华大学成功建立了“学堂在线”和“东西部高校共享联盟”,标志着在线课程的蓬勃发展。

1 慕课呈现的特点

慕课的发展较之传统教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它以互联网为前提,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对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点显著。

1.1 慕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学校传授知识的功能被网络逐步打破,慕课的出现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方向,讲授风格选择适宜自己品味的课程。慕课的出现,实现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迈进了一步,尤其对于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甚至任何人,都可以平等的共享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优秀课程。

1.2 慕课具有交互性的特点

慕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还可以通过论坛聚集世界各地、各个层面的学习爱好者畅所欲言,及时将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重点、心得体会、教学体验等内容交换意见。

1.3 慕课具有自主性的特点

慕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授课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方式以及青睐的课程等等,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多元选择,不用拘泥于以往课堂中同一进度的学习。学习者还可以自主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讨论、研究。

1.4 慕课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互联网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也可以同教师、同学的互动通过平台随时进行。

2 我国高校网络教学形式的层次

教育部结合教育新需求,网络发展新趋势,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新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导当前的教育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校网络教学就开放程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校内共享的在线课程、校际间共享的在线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则属于三个层次中的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依次递进,对于开放群体、开放程度、知识共享层层深入,各有倚重。校内共享的定位是辅助作用,教学团队或者教师担纲完成的课程录制,只供教学使用,从数量上看,课程多样;从质量上看,参差不齐。

3 基于慕课视阈下的高校网络教学模式保障路径

3.1 教学平台保障

作为基础性保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核心地位。网络教学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满足慕课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有完善的匹配功能,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能够在线全面支撑学生注册、上课的使用,兼容浏览方式以及使用手机、微信、电脑等多种访问终端的共同使用,能够提供线上下线下分区讨论以及嵌入视频、课件进行预习、测试以及随时检测学习进展状况,能够对上课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和处理情况,能够服务于在线学习、讨论、反馈信息的模式,能够设计优化课程,完善制作需求,能够无缝对接和推送全球教学资源的情况等等。

3.2 团队建设保障

课程建设非一人之功,一己之力完成,完整的优秀的课程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团队合力的杰作。一门课程能否受到欢迎,是建设团队水平的体现。教师设计环节好不好,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讲课风格能否吸引人,网络制作是否前沿,色彩搭配是否符合意境等等多元因素共同组成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网络课程制作的前期设计,中期的技术维护和运营、信息搜集、统计、分析以及智库专家,后期的平台和信息维护以及评价团队等,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有千秋,共同维系保障网络教学课程的持续完成和良性运转。

3.3 技术保障

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网络教学在新媒体技术下大规模展开的时效性。移动终端的发展,WIFI覆盖率的提升,使在线学习从固定的计算机设备转向任意时段,随时随地进行。这种时空性的打破,促进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感。

网络教学的新模式,需要国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政策上要支持,经济上要扶持,建立适应网络教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促进和保障网络教学平台改革创新持久开展,顺利进行。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30.

[2]孔雨生.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65-71.

1004-7026(2017)06-0104-01

G64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6.073

猜你喜欢

视阈教学模式课程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