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7-04-14武晓燕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武晓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因此,ESP与EGP融合的教學是外语教学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ESP国内教学与科研的现状,研究了EGP与ESP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具体提出了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EGP ESP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31-02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多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英语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令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学者感到尴尬的是,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通过在校学习大学英语,能看懂英语文学名著,能在各种英语类考试中取得高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不够,他们看不懂英语的商品说明、商业合同或者文书;他们不会用英语检索文献资料,更不用说进行文化学术交流或撰写学术论文。其原因与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采用EGP教学密不可分。EGP教学主要教授的内容是英语基础知识,它重视学生对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基本结构的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巩固英语语言基础,使语言规范化,为成功的语言交流打好基础。但在EGP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局限,仅仅能欣赏英语文学作品和应付各类英语考试上。

“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提出,更加明确了ESP与EGP融合的教学是外语教学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ESP与EGP教学研究的深入,如何将两者有效地进行融合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焦点。

一、关于ESP国内教学与科研的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国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加深,进而形成了ESP(国际通用英语),并日益扩大,形成了一门学科。它是根据学习者实际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1988年的ESP国际研讨会上,Strenvens将ESP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的内容必须和授课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关;授课重点是词法篇章等相关的语言应用;与EGP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跨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对ESP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外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经过近50年的发展,范围包括ESP的分类、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设计和师资培训等几个方面。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外语界提出专攻科技外语,由此,“机械英语”“电工英语”等一些科目流行起来。但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系统性不强,科技语句长难句较多,又因为学生起点低,而形成教学效果不良,最终这种教学方法退出讲台。80年代,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英语教学开始受到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实施使大学英语教学与估评逐渐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但是,这一时期的ESP教学依然毫无起色。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对英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就更高,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大纲首次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要贯穿于大学四年当中,要求各高校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开展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国内各高校有关ESP的教学科研开始全面复苏。但是,“学术界关于ESP教学的论文和著作等少之又少,对国外ESP理论的相关研究也是少之又少。跨入21世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对于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层次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联系也更为紧密。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高校的逐渐实行,使关于ESP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个发展好时机。但与EGP的教学模式相比,ESP教学模式却杂乱无章,与教学内容与学习所达到的目的不符。秦秀白(2003)教授认为,我国高校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都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这种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ESP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2)大家对ESP的教学方法和本质的理解各不相同;3)对ESP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透彻。2007年蔡基刚提出了“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一词,他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中总结出该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二个特征为“规范统一的教学正向个性化教学发展”,继而又指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慢慢地从基础英语培养向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转移。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ESP与EGP有效地进行融合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专业加英语的教学理念,一部分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另一部分则过多地关注于课程设置和设计等宏观方面。缺乏实证研究和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

二、EGP与ESP相结合的必要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英语作为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专业英语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教学中,ESP的引进具有必然性。目前,高校英语已经认识到其教学现状,EGP与ESP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课程设置上,明显偏向于EGP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也造成了无法进行ESP教学。很多教师只具有教学经验,而缺少实际经验,对于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另外,EGP教学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课堂授课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因此,二者之间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将EGP教学的内容细化,做到语法结构讲解清晰,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同时,合理地渗透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三、构建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出既善长专业技术能力,又能用英语去熟练沟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通过这种把EGP与ESP相融合,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要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的英语表达与使用。

根据Hutchinson、Waters的理论,ESP的主要任务是选对教材。对教材的选择我们一般根据以下原则:首先,真实性,也就是所选用的教材语言必须真实,必须要符合学习者的专业。其次,适合性,所选教材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应学生的程度。三是广泛性,教材要包括学生学习所必需的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能真正学习并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的历史文化。四是兼容性,所选教材既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程度,又要适合教师。要有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去教授课程。ESP英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对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对授课教师培训相关专业知识。ESP模式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目前我国还没有从整体上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作出规范,所以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学习ESP英语的目的有所不同。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条件,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EGP和ESP有机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础应用方面来看,EGP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者对英语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考试中常见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EGP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是学习英语的准备阶段,而ESP教学的目的是属于应用范畴,是更高级的阶段,属于基础英语的应用阶段。因此ESP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的。

为了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我们可以从教材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估手段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

1.教材设置

在教材设置上,要把EGP和ESP依照不同层次和阶段分册编写,要合理安排教材的结构。基础阶段的教材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重点是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提高阶段,主要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设置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要体现出专业化,紧密联系专业术语和专业相关知识。在听说教材中,重点练习情景对话,练习专业内容相关的对话训练。

2.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不同和社会需求的不同,我们要把专业和英语技能两方面结合起来,分阶段、分层次地去设置课程。用一两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基础课程,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可以开设适用面更广的拓展课程。ESP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并把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的不同而去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

3.教学手段

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与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以EGP教学为主,提高部分以ESP教学为主,EGP教学是为了ESP教学打好基础。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要强化对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知识培训,提高其用英语去对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ESP教学最好采用小班授课,这样可以增加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情景对话,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增加课程的信息量、时代化及趣味性。

4.师资水平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语言基本功要扎实,还要对授课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有所了解。大学英语教师一般所学专业多为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虽然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都很丰富,但是却对所授课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尽了解。因此,学校应该专门组织针对ESP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所授课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另外,英语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与合作,学校也可以鼓励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

综上所述,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教材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更加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原则,把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出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善长用英语交流的综合人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7).

[2]蔡基刚.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9(03).

[3]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郑树棠.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外研之声,2008(01).

[5]瞿云华.大学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ur society needs more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fied people.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ESP and EGP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ocial advancem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ituation of ESP in China, research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on of EGP and ESP, and puts forward the college teaching pattern of integrating ESP and EGP.

Key Words: EGP ESP College English

責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