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渗透,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2017-04-14尚庆朵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线数理数形

尚庆朵

“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思索问题的解法。”这是美国数学家斯蒂恩的名言。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形结合思想是多么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有局限性,直观思维比较活跃,而抽象思维较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结合形式调动其学习思维,必将产生重要学习主动力,帮助学生尽快构建完善数理认知。

一、创设图画情境,引导学生多元观察图形

數形结合应该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常态知识,特别是多媒体全面引入课堂教学之后,给教师数形结合展示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进行“连加、连减”学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是几个同学一起折叠纸船的图片,教师提示:注意观察图片,看有几位小朋友,他们都在干什么?通过图片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快速展开观察活动,并给出观察结果:图片上有三位小朋友,她们在折叠小纸船。其中小紫折了27只,晓红折了18只,小兰折了23只。通过这些数字信息,我们自然想到,三位小朋友一共折叠了多少纸船?如果列出算式,就是连加:27+18+23=68.

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提示是具有针对性的。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一些信息,然后根据思维整合,自然想到连加列式,这当然是数形结合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图形观察开始,最后落脚到数理计算,实现了数形结合认知。

二、注重图形变换,调动学生立体思维意识

图形呈现个性特征,而且处于动态之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图形很多。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转换,或者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了解图形转换,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动态图形概念。低年级学生认知大多从观察和实践操作展开,并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参与图形的实践操作,利用拼、剪、贴等方式,感受图形之间的关联性,最终完成认知的理解和巩固。

如“厘米与米”的学习,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根白线和一根红线,并展开图形变换操作:首先将一根白线平放在桌面上。提问:这根白线是直的吗?学生回答不是。让学生拿出红线平放桌面上,并将红线拉直。提问:这根红线是直的吗?和白线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操作和讨论。有学生发现:白线是弯曲的,红线是直的,像这样有两个端点而且直的线,就是线段。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操作,将白线一端提起来,看呈现什么形状,或者是斜拉又呈现什么状态。学生反复操作,对线段形成了直观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条线进行直观展示比对,给学生创设图形变换观察机会,学生在具体操作后,对图形变换有了一定认知。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在对比中形成的学习感知是非常深刻的。教师随即引入线段概念,学生利用直观工具进行验证操作,逐渐掌握了线段的基本特点。

三、应用生活图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数学图形具有直观性,也富有生活性。在学生生活中可以遇到很多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与数理学习相结合,不仅会丰富学生学习视野,也有效提升学生认知品质。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剖析,找到生活与图形接轨点,为下一步引导创造条件。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接轨生活认知时,需要关注学生数理概念基础,不能脱离学生认知积累范畴,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机会。最后,要发动学生寻找生活图形案例,学生数理思维得到历练,其认知也会更为丰富。

如进行“我们身上的尺”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学生尺测量自己一拃、一步是多少厘米,然后利用一拃、一步展开测量活动。教师设计:根据刚才测量结果,用拃或步实际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开始实践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对学生个性问题进行跟进指导。成果展示显示,学生测量误差都在合理范围之内。教师继续设计: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一周的长度,用我们的步幅来测量,如何才能提升其精确度呢?学生热情很高,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实际操作。学生测量误差比较大,教师让学生查找原因,学生又自发展开讨论。

数学教学中,能够将数形有机结合,可以把数理关系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创设图画情境、注重图形转换、运用生活图形,都可以调动学生数学思维,并通过具体观察、分析、比对、归结,形成完善数理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白线数理数形
兑现不了的诺言
践行“德融数理” 打造“行知乐园”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青丝与白线
白线
最天然呆笔记 谁说数理就一定枯燥艰深?
数理科学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