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纳尼亚传奇》看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

2017-04-13谭爱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纳尼亚叙述者传奇

杨 慧,谭爱平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从《纳尼亚传奇》看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

杨 慧1,谭爱平2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基督教文学家C.S.Lew is在50年代初期所创作出版的系列小说。作品主要围绕时空、结构和声音三方面展开,体现了近现代英国儿童文学作品在多重时空和民间故事结构角度的叙事风格及策略,表现出了英国儿童文学独特、丰富且庞大的想象空间和时代语境特点。

《纳尼亚传奇》;叙事风格;儿童文学

作为当代英国最为推崇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之一,C.S.Lewis的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科学幻想色彩和儿童人文文学主义情怀,而亲切的、时刻体现着道德品质的谆谆教诲般的叙事风格,也让他成为了英国儿童卡内基文学奖的获得者。C.S.Lewis在创作文学时的叙事风格主要围绕时空、结构和声音三方面展开,使得某些魔幻主义色彩内容与画外评论声音更容易融入到作品当中,从而形成完整且缜密的作品叙事架构,体现了近现代英国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基本思路。

1 基于“二重空间”的叙事风格

时间与空间这两大要素在《纳尼亚传奇》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这也为作者超越现实主义的魔幻叙事风格奠定了基础。在英国儿童文学界看来,所谓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就是空间与时间被共同融入一个被人类认知的整体中。而在这其中,时间时刻凝聚变化,体现着艺术中各个元素的可见性,而空间则趋于紧凑化,推动文学情节、历史运动的发展,所以空间需要时间来理解与衡量,时间需要空间来浓缩和沉淀,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

在小说《纳尼亚传奇》中,当小主人公们穿梭于两个平行世界时,他们就分享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不同时间体制和两种经历,但当他们从纳尼亚回到现实世界时,时间却几乎没有流逝,在英国儿童文学创作中,这就被叫做“童话时间”。童话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也是英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都愿意尝试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童话时间里,孩子们也能同样经历心智成长的曲折过程,它为孩子们创造了心灵栖息之地,虽然说人类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去往真正的纳尼亚国度,但它并不妨碍孩子们将它视为是梦寐以求的地方。[1]所以这种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童话化叙事风格,也让即使是死亡,也变得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成为了更美好的梦想。

叙事时间在文学创作中,代表了作者通过话语权来操纵并安排一切的创作意图,在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中尤其突出。它不仅仅代表了对叙事元素的整合,也代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新奇体验,美化作品中形象角色,给予读者以更大的思考和幻想空间。在《纳尼亚传奇》中,故事情节拥有两种独特的时间体系:日常时间和纳尼亚时间。正如《纳尼亚传奇》的第一卷《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所描述的那样,彼得、埃蒙德等一群小伙伴在纳尼亚打败了白女巫并当上了国王,而后长大成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当他们从大衣柜回到现实世界后,他们又变回了普通的儿童,没有了国王的猎装和武士的铠甲,而依然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装扮。现实世界的时间没有改变,但孩子们却经历了一场终生难忘的冒险,这些都恍如隔世,似乎是瞬间发生过的事情。这种设定不但满足了他们对于去往魔幻世界冒险、成为英雄的幻想渴望,也让他们的心智得到了成长,而并不是年龄和容颜的成长,孩子们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例如尤斯塔斯不再自私了、埃蒙德学会了诚实待人。换言之,孩子们在幻想的魔幻世界中预演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是纳尼亚世界赋予了他们更多成长的勇气与经验,这也是《纳尼亚传奇》对儿童最为难能可贵的人生启迪。[2]

《纳尼亚传奇》与众多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一样,在一开场就为作品中主人公创设了一条衔接不同时空世界的空间隧道——神奇的魔衣柜,这一设定就是典型的童话叙事风格,它告诉读者:当你融入到作者的童话叙事氛围当中时,就很可能已经进入了一片未知的、但充满新鲜事物的叙事世界。这种虚化的叙事效果也是希望营造一种接近于梦呓的作品叙事氛围,并告诉读者这是一个面向儿童世界的故事文本,儿童世界是允许合理的夸张和无限的想象力的。读者首次领略纳尼亚王国风光时,带领我们的便是小说中的小主人公露茜。在被冰雪覆盖的纳尼亚土地上,露茜看到远处有光,虽然这光亮来自于衣柜外的房间,但作者却将它描述为来自于纳尼亚国度遥远城堡的火光,这种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让作品的幻想主义色彩更加浓重,而为读者所创设的想象空间,也突然变得豁然开朗,一片广阔。就英国儿童文学中这种独特的空间描述特征,荷兰叙述学作家MiekeBal就指出了他“空间表达双形式”的理论观点,一方面英国儿童文学作品善于用结构来表达空间,它可以代表某一个行动的地点。在这个地点中,创作者和读者的具象及抽象思维得以汇聚,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联想画面。另一方面,在英国儿童文学创作中,空间是经常被“主题化”的,这就说明空间虽然描述的是对象本身,但实际上,空间所描述的真实对象其实是“正在行动的点”,而并非“行动的场所地点”。所以说,《纳尼亚传奇》中的空间描述,其实就是在描述以主视角出境的孩子们,而纳尼亚只是作者为孩子们所创设的冒险舞台。[3]作者希望用小主人公们的经历来一步步展开纳尼亚王国的画卷,为作品构建强大的舞台空间和故事叙事背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小主人公们的纳尼亚传奇冒险当中。为此,C.S.Lewis也曾经说过:“当小说世界的空间地域与读者所熟悉的地域存在较大相似性时,读者的想象补充能力就会提升到最兴奋、活跃的状态,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提高。”作者将现实世界与纳尼亚世界这两大空间真地联系了起来,它不像人间的任何一个地方,却有着人间中所应有的韵味,这让读者更愿意去接受和信任这样一个世界,更能理解发生在这两个平行空间中的所有叙事情节及风格。[4]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策略,《纳尼亚传奇》的写作方式也使得更多读者通过作品文本对C.S.Lewis笔下的文学地理产生了多重共鸣。

2 基于民间故事结构的叙事风格

作者C.J.Lewis将作品划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两个维度,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安排叙事情节,体现作品独特的整体布局构思和叙事风格,使读者能够了解在叙述顺序后所隐含的内在故事结构联系。

作为一名基督教文学创作者,C.J.Lewis在创作《纳尼亚传奇》时巧妙借鉴了《圣经》中第一章《创世纪》的叙事结构风格,即始于历史的开端,止于历史的尾声。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完美的理想主义叙事结构,首尾相连,相得益彰。所以再看《纳尼亚传奇》的七卷书,恰好就复制了《圣经》的故事叙述结构类型。从全七卷的叙事结构设置来看,《纳尼亚传奇》完全描述了一个独立独特世界的开创、演变和毁灭过程,这里融入了主人公之间的相识相知到死亡,诠释了一个极为完整且全面的叙事结构,真正做到了首尾呼应。[5]以《纳尼亚传奇》的单部作品为例,它所诠释的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拥有着极为缜密的叙事结构。值得一提的是,C.S.Lewis为作品的表层结构采用了儿童文学中的基本方式:“在家——离家——回家。”这种方式在整部作品的主线故事中,被体现得很整齐也很普遍。除了《能言马与男孩》的整个故事叙述结构都发生在幻想世界空间,其他作品全部都秉承了小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起步,到通过神奇的通道离开家去往纳尼亚世界,再到经历了一番冒险后回到现实世界的家中,恢复正常生活。以其中的《银椅》为例,尤斯塔斯与女同学吉尔在学校被一群学生欺负追赶,他们不知不觉就逃到了一个荒野的小屋,却意外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于纳尼亚的世界中。在纳尼亚,阿兰斯指派两个孩子去寻找失踪的瑞廉王子,两个孩子在经过千辛万苦的历险旅程后,终于在北方荒原找到了控制瑞廉王子的女巫,并击败了女巫,将王子带回了纳尼亚,最后二人在梦境中回到了学校。作者通过表层叙事结构,希望传达给读者一种激励和鼓舞,而在这段魔幻的冒险过程中,无疑为故事融入了更多的团结、友爱、互助、勇敢、智慧等正向能量,使作品的叙事结构变得更加充实、有血有肉。

在美国文学理论学家Joseph·Campbell看来,C.S.Lewis的这种叙事表层结构体现了英国儿童文学中所倡导的“单元神话”叙事模式特征。他也在自己的《千面英雄》中描述道:“当众多不同文化的民间故事、魔幻主义故事乃至梦境都遵循着几近相同的基本形式时,我们就可以将其命名为“单元神话”。”显然,英国儿童文学在魔幻主义叙事特征上基本都遵循于“召唤——启程——历险——回归”的叙事框架特征,这种叙事模式,也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无意识性。

相比于表层结构,《纳尼亚传奇》的深层结构更加抽象对立,例如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的对立等等。用这种对立关系来分析作品中的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甚至人物关系,就会发现,作品的叙事主体在时刻发生变化,例如《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以露茜为首的4个小主人公,在《能言马与男孩》中的沙斯塔与阿拉维斯,在《最后一战》中的尤斯塔斯。七卷作品中,叙述主体频频变化,所以后人也将其称为是《纳尼亚传奇》的集体主人公。集体主人公的描写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常见的方式,它有利于儿童读者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喜欢换的角色,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思考自我在集体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

集体主人公虽然人物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解放和保护纳尼亚,不同的主人公经历不同的纳尼亚冒险,每次都给予读者以新鲜的叙事内容及悬念,这样让该部作品从头至尾始终保持着富有人文文化与魔幻主义价值性的叙事特征。再者,与主体相对的客体也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的白女巫、《银椅》中的绿衣女巫、《最后一战》中的卡乐门军团等等,这些作为反对者的客体与主体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展开着斗争,激化矛盾,使其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冲突,也使作品的深层结构内涵得到不断深化。

在《纳尼亚传奇》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他们为故事的深层叙事结构增添了魔幻主义色彩,也为文学创作塑造了典型及核心冲突,这一点在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演绎过程中非常重要。C.S.Lewis正是抓住了主体与客体之间虽然保持关系对立不变,但主客体角色组成动态化的特点,在七卷中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不断生成全新的叙事转换模式,不断改变着叙事结构,强化情节演绎,即对立于《纳尼亚传奇》的表层结构,实现了所谓的“相同叙事线索、不同叙事情节”的文学叙事风格,让本来老套的除恶扬善故事变得异常新颖。我们也可以从《纳尼亚传奇》来窥探到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独特叙事风格特征。

3 采用权威声音的叙事策略

叙事声音是指在作品中设定一个置身事外的声音,这个声音的叙述者好比站在一个致高点上,通观故事情节发展的全局,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必要的阐释和评论,叙述者本身是不进入时间角色中去的。早期的英国儿童文学多采用类似方式,由于声音多有说教的特点,语言乏味,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淡化。相反,《纳尼亚传奇》却充斥着大量的叙事声音,叙述者要么为读者讲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要么对事件人物进行评论,引发读者思考。通过声音的介入,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引导读者接受其基督伦理和价值观,体现了C.S.Lewis对传统的认同和弘扬。

美国叙事学家Chatman认为,叙事交流活动会涉及到六个主体: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受述者。其中叙述者与受述者的关系最为关键。[6]叙述者一边讲述故事发展的过程,一边与受述者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言语评论影响受述者的理解和观点。在《纳尼亚传奇》中,叙述者“我”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作者,受述者“你、你们”主要指儿童读者。叙述声音主要为读者解读小说中任务的经历和感受。当阿斯兰被女巫杀害后,怎样将苏珊和露西的痛苦感觉传递给读者呢?“如果你曾有过——如果你整夜没睡,哭的再也哭不出眼泪——你就知道到头来,心境就会有一种平静。……这两个女孩子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因为儿童读者生活经历的缺乏和理解受限,叙述者只能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解读小说中人物的感受。这种方式拉近了叙述者和受述者之间的距离,让儿童读者感到故事的真切,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所谓干预,就是对叙述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论,是西方传统小说经常采用的一种叙述风格。[7]C.S.Lewis运用指点干预解释故事为什么这样设计,人物为什么这样安排,促使读者进入受述者位置,达到感染和影响读者的目的。这种道德干预直指当时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弊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作者的道德伦理观。当尤斯塔斯和吉尔呼唤阿斯兰的时候,听到了同学的声音,他们就立刻逃走了。叙述者以“由于实验学校的古怪教学法,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发法文、数学、拉丁文一类的课程,可倒是真学到了一旦他们在找他时徐苏悄悄脱身的好多办法”为由来解释其逃跑原因,言语中充满了讽刺。这种道德干预还表现在对小说任务的描写。例如“喜欢发号施令、恃强欺弱”的尤斯塔斯和他“新潮、先进”的父母,“非常诚实”得露茜和“爱说谎”的爱德蒙等等,叙述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有意识的一到读者接受自己的道德立场,以一种权威的声音向读者传递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义。

4 结语

《纳尼亚传奇》的叙事风格及叙事结构设置体现了C.S.Lewis源于基督教所衍生的时空观与价值观,他希望通过对时间超越的所谓“永恒性”来为儿童构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与未知的魔幻梦想世界,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就接受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影响。当然,作为一名会讲故事的高手,C.S.Lewis也深知儿童文学作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我建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为作品融入了大量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让读者能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主体性存在价值,并拥有鲜明的立场,这也是现代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难能可贵的叙事价值体现。

[1]刘领.《纳尼亚传奇》中双重时空的叙事策略[J].作家,2014,(12):56.

[2]刘玲.英国儿童文学创作理念与艺术风格探究[J].芒种,2014,(4):38-39.

[3]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3:75-98.

[4]周明刚.试论《纳尼亚传奇》文学地理的建构及其意涵[C].//中国儿童文化(第七辑).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110.

[5]张华.圣经文学的奇幻版本——解读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J].东岳论丛,2008,(04):99-100.

[6]肖铭艳.《纳尼亚传奇》中权威声音的叙事策略[J].作家,2014,(18):101.

[7]赵毅衡.当说着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9.

On the Narrative Style of British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YANG Hui1,TAN Aiping2
(1.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th Sichuan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2.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is a series of novels written by C.S.Lewis,the most famous British Christia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in the early fifties.It is mainly developed by space,structure and sound,and it embodies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strategy of multiple spatiotemporal and folktale structure in the modern Brit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shows the unique,abundant and huge imagination space and the era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in Brit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Narrative Style; British Children’s Literary

周哲良

I106.8

A

1672-2094(2017)05-0051-04

2017-06-10

杨 慧(1976-),男,四川苍溪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谭爱平(1975-),男,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纳尼亚叙述者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坚持,造就传奇
日落纳尼亚
左脑风暴
“仙境”与共同体想象:《纳尼亚传奇》的文化意义
逍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