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实践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

2017-04-11杨阳陈佩赓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专业实践比较

杨阳+陈佩赓

(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由学校、学院、导师负责的三种不同的实践方式的实践效果,以2013、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得出由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基地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对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践方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73-02

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范围,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北京化工大学自2009年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经过数年的教学探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明确,对如何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质量越来越重视,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成为工作重点。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北京化工大学2013级和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的实践方式的效果,寻找出适合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佳专业实践方式。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方式基本情况

北京化工大学目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方式总结为以下三种,分别做出研究,以寻求出最佳的实践方式。

1.由学校(研究生院)选择与学校科研大背景相关的企业建立专业实践基地,学生由研究生院根据相近的领域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践,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生院与洛阳黎明研究院、西安华陆集团及辽阳石化研究院共同签署协议共建校外基地,并对基地挂牌聘请企业导师。

2.由各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并将该学院的学生根据专业领域送到相关企业中去实践学习。在本次研究中的实践基地有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等28个校外实践基地。

3.导师自行安排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一般是送到与课题组合作的企业中去实践学习。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评价体系建立

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对不同专业实践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不同专业实践方式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派出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对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实践评价方式的调研以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细化专业实践目标为手段,重视调动学生专业实践的主动性、企业积极性,不断加强发挥导师作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评价体系: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效果基本情况

我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规定时间为6个月,在此期间,学校、学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在实践结束后,向参与了专业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在参与这三种实践方式的同学中,各随机抽选20名的学生展开座谈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参与实践的同学普遍认为在企业实践的6个月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但是在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中,不同专业实践方式的同学收获相差很大。在此我们归纳总结出各个实践点存在的问题。

1.由学校(研究生院)与企业建设的实践基地:该专业实践方式具有实践安排规范化、实践时间统一、实践评判标准统一、时间基地可持续化等优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单位的课题与学生研究领域课题不匹配,导致学生的项目参与深度不够;另外专业实践课题与校内课题衔接不起来,校内导师不懂学生的企业课题,企业导师不懂学生的校内课题,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基本上没有沟通,在这种情形下,专业实践对毕业论文没有多大帮助,实践结束回来后学生仍旧进行实习前的研究内容,专业实践成为完成必修环节的一种形式,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收获仅仅是职场技巧的获得而非专业的工程知识的提升。

2.由学院与企业建设的实践基地:该专业实践方式无论从时间安排上还是与毕业论文的课题衔接都比较合理,学生到企业去会很快进入课题,绝大部分能够深度参与到项目中去,并且校内导师能够掌握他们的课题动向,校、企导师经常沟通,学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工程实践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专业实践的内容与毕业论文的课题有较大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毕业论文课题的开展。由于是与本专业、甚至是本方向紧密相关的优秀企业,这样的实习经历对于学生的就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目前存在的缺陷就是校内导师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学术研究上,更看重理论的创新和文章的发表,缺乏工程意识,导致院系缺乏一支专门的建设及维护基地的师资队伍。

3.由导师联系的实践企业几乎都是与导师合作的企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所从事工作与校内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相关度非常大,甚至有的就是毕业论文课题,这部分同学的指导基本上以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导师形同虚设,学生所做工作均向校内导师汇报,其工作与在实验室工作类似。另一方面当导师的课题结束后,导师与企业的合作基本也就走向尾声,导致以后的学生实践学习不能持续化。由此可见这类由导师负责的实践随机性较大,没有统一的实践时间,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实践活动基本由导师操控,主观性很强,基本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没有区别。

四、对策及建议

从课题的衔接性,实践的评判标准,实践基地的可持续性及规范性等方面比较这三类实践方式,我们发现由学院负责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是比较合理的。针对于校内导师对全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出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培养过程的偏理论化等问题,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研究生院在招生时跟导师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导师签订培养协议,必须保证学生得到规范的、保证工作量的专业实践。

2.学院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比如学生外派期间对学生的指导方式、去实践基地实地考查学生的实践情况等),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导师的业绩关联起来。

3.研究生院对于学院建设并维护基地方面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通过资金保障、政策导向建立起一支持续稳定的建设与维护实践基地的队伍,建设一批高质量,持续性的专业实践基地。

4.为提高校内导师的工程素养,建议新入职的青年导师参与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并在假期期间参与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工程素养的同时将学院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时刻了解企业课题与校内课题的动向,以便在学生实践时能有效地制定实践计划。

五、总结

本文以寻求合适的工程实践方式为目的,以北京化工大学2013和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三种实践方式的效果,最终总结出学院与企业共建基地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要求。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各大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娟,徐亮,王超.“產学研”合作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1,(02):61-63.

基金项目: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资助研究成果(编号:G-JG-XJ201419)

作者简介:杨阳(1984-),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科员,讲师,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教学;陈佩赓(1983-),男(汉族),山东烟台莱阳人,博士,科员,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专业实践比较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探析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