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2M在中继网络中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算法

2017-04-10刘亚利曹东晨

关键词:资源分配时隙博弈论

刘亚利, 陈 雯, b, 曹东晨

(东华大学a.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b.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620)

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已经进入物与物的通信时代,即物联网时代.有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球M2M(machine to machine)业务将是H2H(human to human)业务的30倍之多[1].M2M通信具有低移动性、容延迟性、小数据传输、安全性管理、小并突发业务等基本特征[2].最小化发送功率和最大化传输速率是M2M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在M2M通信结构中,上行链路对大量小数据的传输是以消耗巨大能量为代价的,而大部分终端机(MS)由能量受限的电池供电,若经常更换电池会增加巨额成本.因此,MS更注重如何以尽可能少的功率上传数据,延长终端机器的工作寿命.

干扰是实际网络系统不可忽略的因素,所以研究单基站场景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网络的性能,研究多基站的场景成为了更合理的选择.M2M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已有一些研究.文献[3]在考虑FBS(femtocell base station)场景下,运用博弈论分析上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但应用场景受限于FBS.文献[4]考虑了宏基站和家庭基站场景,运用合作博弈论和偏置因子提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但没有考虑边缘用户的通信性能.中继作为一种可以扩大区域覆盖范围、解决覆盖漏洞问题的技术得到了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明确支持[5-6].因此,将中继技术应用于M2M通信来解决上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献[7]考虑了含中继的多小区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使用非合作博弈论并引入定价因子,与等功率分配和注水算法相比,其可有效地提升系统吞吐量.文献[8]对OFDMA网络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协作中继技术来最大化系统的传输速率.文献[9]研究了蜂窝中继网络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有效地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但是对于资源公平分配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虽然上述文献对M2M通信的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但都没有考虑包含中继链路的情况.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应用合作博弈论对M2M在中继网络中的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包含中继(RN)节点的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MBS)和家庭基站(femtocell base station, FBS)网络模型,然后给出不同子时隙的功率合作博弈模型,并运用最大最小(max-min)函数和Shapley值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论的分配优化算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性能.

1 系统模型

1.1 模型描述

FBS是一种功能类似标准基站但覆盖区域更小的家庭基站.MBS是覆盖面积大且有专用机架的基站.本文基于文献[4]的MBS和FBS网络模型,提出一种包含RN节点的MBS和FBS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b) FBS

由于本文考虑上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终端机器(MS)可以自主选择基站(BS)或中继(RN)进行链路接入.因此,考虑两种上行链路接入:第一种是从MS到BS的直传链路;第二种是先由MS发送到RN,再从RN转发到BS的中继链路.上行链路一个发送时隙的帧结构如图2所示[7].由图2可知,每个发送时隙由2个子时隙组成.第1个子时隙,中继链路的第1跳在传输数据,发送节点为MS;第2个子时隙,中继链路的第2跳在传输数据,发送节点为RN.

图2 上行链路一个发送时隙的帧结构Fig.2 Frame structur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time slot

1.2 模型建立

(1)

(2)

对宏基站m运用香农公式求得第1个子时隙中MS的上行链路容量Rik为

(3)

式中:B为系统带宽;N为正交的子信道数目.

同理,在第2个子时隙中,RN的上行链路容量为

(4)

RN最终所能达到的上行速率Ri由第一跳链路速率和第二跳链路速率的较小者[7]决定.

(5)

本文的资源分配目标:在满足第一跳MS和第二跳RN功率约束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子载波和功率的分配,从而最大化系统上行链路的吞吐量,即

(6)

2 基于博弈论的资源分配算法

2.1 博弈论模型

由于2个子时隙的发送节点类型不同,因此需要分节点建模.对于第1个子时隙,博弈论模型[10]为

(7)

对于第2个子时隙,博弈论模型[7]为

(8)

由于传输子信道为非重叠信道,所以联盟成员之间不存在干扰.引入υ(*)作为联盟体的值函数,K和F采取竞争手段实现各自收益的最大化.

定义联盟K的值为相应联盟体内各个成员效用函数和的最大化[10],所以联盟K的值函数[3]为

υ(K)=maxPiminPj∑ui(P1,P2, …,Pκ)

(9)

Pi∈K,Pj∈F

同理,对于第2个子时隙,以中继建立博弈论模型,联盟的值函数[3]为

υ(R)=maxPirminPj∑ui(P1,P2, …,Pκ)

(10)

Pir∈R,Pj∈F

2.2 资源分配算法

文献[3]针对解决多人合作对策问题提出了Shapley值法,该方法忽略了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每个合作成员对联盟的贡献大小分配效益,结果易于被各方接受.本文引用Shapley值来进行资源的公平分配.

Shapley值函数[3]为

(11)

首先引入拉格朗日乘数法[8]来解决式(6)所述问题,即

(12)

因为在联盟中每一个子载波只被分配给一个机器,所以MS发送功率[3]为

(13)

同理,中继发送功率为

(14)

式(6)是一个凸函数,次梯度优化拉氏乘数可以得出

(15)

(16)

3 算法实现

本文的中继上行链路资源分配节能算法如下:

Step 2计算第1个子时隙值函数的最大值υ(K)和第2个子时隙值函数的最大值υ(R);

Step 4通过Shapley值法将吞吐量Ri以公平分配的方式分配给MS.

4 仿真分析

本文采用Matlab实现所提出的资源分配算法.根据文献[4, 7-8]进行仿真参数设置:可用子载波数为64个,带宽为2 GHz,中继为5个,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为3 km,中继与基站的距离为2.0~2.5 km,其中假设用户均为中继链路.两跳链路的噪声方差为1,路径损失根据中继到基站和用户的距离来确定.根据M2M上行链路通信特征,系统总传输功率最大值设为40 dB,观察系统吞吐量以及各个用户吞吐量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说明本文所提功率分配算法对系统性能的优化结果,与经典的注水算法和等功率分配算法进行比较.等功率分配算法不必考虑信道增益,只需将总功率等分在各个子信道上,其复杂度极低.注水算法考虑自身的信道增益,根据信道增益的高低来分配功率,其复杂度稍高.

在中继链路下3种功率分配算法的吞吐量如图3所示,其中横轴表示系统总传输功率.

图3 3种功率分配算法的吞吐量比较Fig.3  Throughput comparison of three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s

由图3可知,随着传输功率的增大,3种算法的系统吞吐量均呈缓慢增长,但是在同样的传输功率下,相比于另外两种算法,本文算法对系统性能改善更为明显.

当传输功率小于25 dB时,虽引入中继节点,但考虑到路径损失、中继位置及用户传输功率等因素的影响,其对通信链路质量改善较小,所以本文算法的吞吐量增长曲线比较平缓.当传输功率小于30 dB时,随着传输功率的增大,注水算法性能优于等功率算法.由于等功率分配算法没有考虑信道增益,只是将功率平均分配到MS选择的所有子载波上,而注水算法是根据信道增益的高低来分配功率,因此MS获得的信噪比较高.而本文算法不仅考虑信道增益还结合博弈论的特点,所以其性能明显优于注水算法. 当传输功率很大时,注水算法的功效消失,功效等同于等功率分配算法,所以二者曲线呈现重合的趋势.综上可知,本文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即在同等吞吐量的要求下,传输功率更小.

根据博弈论可知,MS的收益跟其自身的贡献有关,也即与传输功率有关,传输功率越大,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3种功率分配算法的单用户吞吐量比较如图4所示.其中,纵轴表示通过Shapley值计算出来的单用户吞吐量,横轴表示系统总传输功率.由图4可以看出,单个MS的吞吐量和传输功率成正比,传输功率越大,吞吐量也会越大.即在同样传输功率的条件下,本文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注水算法和等功率分配算法.

图4 3种功率分配算法的单用户吞吐量比较Fig.4  Throughput comparison of three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s for single user

综上可知,本文提出的算法可在为系统获得更多吞吐量的同时降低MS的传输功率.

5 结 语

本文研究了M2M在中继网络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问题.首先建立针对该问题的博弈论模型,并提出优化算法,算法主要分为载波选择和功率分配两个部分;然后借助Shapley函数实现资源公平分配;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优势.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注水算法和等功率分配算法相比,有效地提升MS吞吐量,又能大幅度地降低MS传输功率.

[1] LE T G, Hermant O, Manceny M, et al. Using event-based style for developing M2M application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Springer Berlin Heideberg, 2013:348-357.

[2] GHAVIMI F, CHEN H H. M2M communications in 3GPP LTE/LTE-A networks: Architectures, service requirements,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15, 17(2): 525-549.

[3] SAFDAR H, FISAL N, ULLAH R,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plink M2M communication: A game theory approach[C]//Wireless Technology & Applications(ISWTA), 2013 IEEE Symposium on. IEEE, 2013: 48-52.

[4] SAFDAR H, FISAL N, ULLAH R,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plink M2M communication in multi-tier network[C]//Communications(MICC), 2013 IEEE Malay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3: 538-543.

[5] 江小威.LTE-A中继与M2M随机接入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2011.

[6] ALDHAILBANI J A, YAHYA A, AHMAD R B, et al. Effect of relay location on two-way DF and AF relay for multi-user system in LTE-A cellular networks[C]//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Colloquium(BEIAC). IEEE, 2013:380-385.

[7] XIANG Z, FANG X M, XU P.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in uplink OFDMA multi-hop relay networks[J].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2012, 33(3): 67-74.

[8] CHANG Z, RISTANIEMI T.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operative relay-assisted OFDMA wireless networks[C]//Cross Layer Design(IWCLD), 2011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EEE, 2011: 1-5.

[9] CHEN J J, LIANG J M, CHEN Z Y. Energy-efficient uplink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LTE-advanced relay networks for Internet of things[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Conference(IWCMC) 2014 International. IEEE, 2014: 745-750.

[10] GURUACHARYA S, NIYATO D, KIM D I. Access control via coalitional power game[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WCNC). IEEE, 2012: 2824-2828.

猜你喜欢

资源分配时隙博弈论
新研究揭示新冠疫情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精读
基于时分多址的网络时隙资源分配研究
复用段单节点失效造成业务时隙错连处理
QoS驱动的电力通信网效用最大化资源分配机制①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一种高速通信系统动态时隙分配设计
时隙宽度约束下网络零售配送时隙定价研究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