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刊”的源起

2017-04-10菜丛

文存阅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笔晨报副刊

菜丛

“副刊”的源起

菜丛

中文报纸上出现副刊性质的文字19世纪初就有了。根据清末著名报人孙玉声的说法,那时报业草创,风气未开,每日“拼凑报版”常有缺乏之虞,于是主编把文人墨客投到报馆来的诗词,选择格律严谨之作用来“补白”。久之,各类文章都来了,主编也乐于选而刊之。那些作者靠报纸打了知名度,而报纸也再不愁补不满版面,两者相得益彰(根据孙玉声《报海前尘录》)。

从新闻版面的“补白”到成为专页的“副刊”,经历过一段过渡阶段。19世纪的80年代,各报把夹在新闻之中“补白”的诗词杂文移至篇末,与新闻、评论、广告做出区隔,这个放在报纸篇末文艺性的区块有个特别的称呼,曰:报屁股。

19世纪80年代中叶,上海地区与《申报》竞争激烈的《字林沪报》,算是创设副刊的鼻祖。这两报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字林沪报》主笔蔡尔康,原是《申报》出身,跟老东家闹翻之后投效新创刊的《字林沪报》,后来为与《申报》竞争,时逢中法战争结束,全国举办乡试,所有举子集中到北京,在中国,当然是大事,相关信息都是头版头条。不过《申报》有驻北京特派员,能得到第一手信息,《字林沪报》则没有。《字林沪报》主笔抢新闻,先是贿赂《申报》排字房的工人,偷取新闻用上手段,因为连电码译错的地方也跟着错,这样明显的盗用,引起《申报》高度戒备。蔡尔康换个法子,索性去买通电报局的电报生,盗取《申报》的电讯稿,几回下来,《申报》觉察了,电报改以“密码”传送,而此事揭露出来,各报馆挞伐,《字林沪报》声誉大跌。

为了能扳回一局,在新闻处于弱势的局面下,蔡尔康决定将报纸重点转移到非新闻领域。其实从《申报》出身的蔡尔康,一直钟情文艺,也曾在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开中文报纸连载长篇小说的先河。1885年10月起,他在新闻版面中刊设了一个“玉琯镌新”栏目,专门登载文艺作品;1887年更创设了一页独立的《花团锦簇楼诗辑》版面,这应该就是副刊的前身了。不过《花团锦簇楼诗辑》不定期出刊,但也不另收费,编排成线装书版式,让读者可以独立抽出来收集装订成册;他还把《野叟曝言》排成书版形式,每日随报赠阅。这些举措使得《字林沪报》重新获得读者的支持,一雪前耻。

《花团锦簇楼诗辑》这名字好澎湃,真令人遐想,它一共出刊4年多,至1891年蔡尔康离开《字林沪报》后停刊。

在蔡尔康离开后,这张报纸一蹶不振,主笔频频更换,有借新闻敲诈勒索的,有吸毒的。到1896年初,著名文人高太痴担任主笔,这是高太痴第三度回锅《字林沪报》,前二度离职都是因为发行文艺性附张受到高层阻力,而据说礼聘他回来的条件,是同意每天出文艺性“附张”两页。于是,高太痴创立了《消闲报》,版面跟《字林沪报》一样大,每天出四版,随《字林沪报》附送,内容为诗词、掌故、笔记、传记、谐文等。高太痴在发刊词中说道:“添此《消闲报》,立意虽不外乎因小见大,以庄杂谐,而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仍随《字林沪报》附送俾阅报诸君,购一得二,既足以知中外时事,又可借以资美谈而畅怀抱。”那是1897年11月24日,这个“附张”有正式的刊名、固定的刊期、版面,被视为正式副刊的诞生。

1897年,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

但是,“副刊”这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就得谈到跟新文化运动关系密切的北京的报纸《晨报》。《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另外三大副刊分别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原是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的机关报,1918年改组为《晨报》,副刊在第七版。但“副刊”这名词的出现,根据《晨报》副刊第一任主编孙伏园的回忆,1921年10月12日,《晨报》第七版改版独立,特请鲁迅先生命名,鲁迅主张既是随着报纸发行,就用“晨报附刊”吧。孙伏园又请总编辑蒲伯英书写这个刊头。蒲先生写好送来,却是古雅四字:“晨报副镌”。孙伏园只好两者并用,报眉上横写的四个小字采用鲁迅的命名“晨报附刊”,右上角大大的刊头则是蒲伯英的书法“晨报副镌”;而大家习惯各取一字,成了“晨报副刊”,以后,“副刊”就成了这种报纸之中文艺性专刊的专有名词了(参考姚福申、管志华《中国报纸副刊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晨报副刊》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在这里发表的。

猜你喜欢

主笔晨报副刊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未来的晨报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本期主笔
5个人 50万粉丝 500万营收——都市晨报微信号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悬针竖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