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5年的鞋子

2017-04-10袁传芳

文存阅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草鞋鞋子士兵

袁传芳

1945年的鞋子

袁传芳

《国家记忆》的前页写着这样一句话:此书献给——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国军人和盟军军人。记住历史——也许这是章东磐编辑《国家记忆》的目的所在吧。

然而,滚滚红尘逝去如东流,我们这些沉浸在新中国美好时光里的平凡人,又有多少人会关注七十多年前发生在祖辈们身上的那些事呢?我只是在整理单位的图书室时偶尔发现了这本书,并且只是随意地翻阅了一下。但在这随意的一瞥间,手指下的第一张照片便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这是一位年轻的士兵,他仰面躺在地上,双手手掌向下,一只微撑土地一只耷在自己的膝盖上。军服外套半敞,白色的衬衣塞在军裤里。曾经充满神采的双眼微微阖闭着,嘴角却开启着,仿佛有话要说。士兵的面容很平和,看不见战争的狰狞,一双脚却对着镜头诉说着伤痛。脚上穿的不是军靴,而是草鞋。一只脚撑在草鞋里,5个脚趾头从草帮子上蹿出来,翘在镜头前,像5个委屈的孩子。因为左冲右突生死搏杀,另一只草鞋牺牲了,把黑乎乎的大脚板遗弃在地上,像遗弃一只死亡的羔羊。

我的胸口瞬间被堵上一块磐石,一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痛,从心头向周身散发。

“SC205999-S中国,江口,1945年4月,从江口附近战场下来的中国军队第19师第57团的负伤士兵们。”图片注解。

在这张战死士兵遗体的照片上,我们看不见任何挣扎的痕迹,如果不是那只跑丢了草鞋的大脚板和军帽下流出来的两道细细的血流,你会以为他睡着了。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摄影技术,图片的清晰度几乎能让你感觉到那年轻皮肤上的光泽,仿佛那下面的血液温度还没有散尽。你能感觉到他曾经鲜活的生命,就像我们感知身旁熟悉的人,儿子、兄弟、爱人、或者是一位父亲。而他,只是战死于那场旷日持久战争中的几百万分之一。

尖石利刺寒风冷雨,草鞋能遮挡什么?国民党抗战士兵为什么也穿草鞋作战?心痛和疑惑催我翻开了《国家记忆》,接着就看到了献词上的一段话:“印象中只有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才穿草鞋,现在才知道,连封锁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起码在南方战场,缺少的远远不仅武器弹药,而是连鞋都没有。草鞋根本就不是鞋,它无法对付泥泞,无法对付陡坡,无法对付遍地荆棘,更无法对付激战中布满尖利物体的战场。不用讲武器,只一双鞋,军队高下强弱立见。我们至今没有统计,有多少军人因为没有一双真的鞋而死在本不该死掉的脚下。让人疑惑的是,即便国家再穷,军人脚上的这双鞋不在制式被服之列吗?”

果真是抗战期间国家贫困至此了吗?史料记载:“抗战期间,国民党大官僚在美国冻结的存款就达3亿美元,从香港运到英国的白银约3000万英镑。

从实质上来看,《国家记忆》这本书不是常规意义的书,而是一本照片集册。它以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的影像来记载一场战争以及与战争相关的场景和人物乃至那场战争的大背景。全书中除了短短的几页献词外,其余的都是黑白照片,文字在此书中仅仅作为一种注脚而简单存在。

然而,纵然文字寥寥,那千帧触人心怀的照片却更能直面事实解说历史。在《国家记忆》里,更多的鞋子向我们阐述了历史嬗变的细节。

编号:SC231270。1944年11月23日,冬天蜡白的阳光将13岁的李占宏瘦弱的身影投射在同样蜡黄的土地上,小战士举着大拇指在画面中微笑着。小小的个子,穿着肥大的棉袄,几个斜跨背带从他左右肩膀交叉背下来,两个水壶、一个搪瓷缸、一个大挎包和其他的随身物品叮叮当当地挂在他肥大的棉袄下。腿肚子上扎着绑腿,冬天,脚上却穿着一双破单鞋。沉默的照片,沉默的队伍,沉默的冬日,唯有小战士那稚气未脱的笑容灿然开放着。13岁的李占宏已经在中国国民党军队里服役两年,照片中的他稚气未脱,军队的肃纪还没有磨灭一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推到了战场上?是谁让这个孩子兵在冬天里还穿着破单鞋?

1944年11月10日,东部前线。照片中3个孩子,最大的不过10岁。最小的孩子被另一个小女孩搂在怀里熟睡着。女孩赤脚破鞋,唯一的长棉袄穿在熟睡的弟弟身上。他们与父母一起,像其他难民一样从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下逃脱,逃离苟且偷生,选择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甚至是死亡。孩子的父母走失了,即使对着镜头,小女孩依旧无法摆脱恐惧和迷惑。身后是临时拼凑的窝棚,停滞的火车车厢下,“住”着千千万万逃往中国西部的难民。那么多的人拥挤在逃亡的路上,公路、铁路被拥堵。明天的路在哪里?明天的粮食在哪里?天越来越冷了,明天的鞋子在哪里?孩子们只能随着人流朝他们无法预知的地方逃去。饥饿、寒冷、疾病、孤苦,将成为他们的影子……

是谁让这些孩子流离失所、丧失父母、孤苦无依?是谁让这几个孩子在冬天里穿不上一双好鞋子?

1945年6月9日,编号:SC246169。东部前线。近300个席地而坐男人的正面图。图片中的面孔各有不同,然而,他们无一例外地愁苦着面孔,他们无一例外地瘦骨嶙峋脊背佝偻,他们无一例外地穿着草鞋。图片这样解说:“这是被军部淘汰的新兵,13军军部的新兵落选率达到25%,他们因为体格不达标而落选,他们仍然能正常行走”,“他们仍然能正常行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壮年男人到了这个地步,到了瘦弱至尚能行走的地步,这是多么大的讥讽和悲哀。又是谁让旧中国的青壮年男人瘦弱到了这个地步?

1944年2月12日,编号:SC326653,训练场地,一群在草地上奔跑的中国士兵,他们穿着棉袄棉裤,却无一例外地赤脚草鞋。

草鞋!又是冬天里的草鞋!又是士兵们的草鞋!章东磐在献词中说:“让军人以赤脚上阵与现代化的敌人玩命本来就是奇耻大辱。战争结束几十年后,滇西农民偶尔刨出战死者的骨骸,仍以腿骨下面有没有一双尚未朽烂的皮鞋来判断敌我,不令人心酸吗?”

多年抗战,积贫积弱的中国经济几乎瘫痪。1944年,在日军进攻面前,国民党战场出现了大溃退的局面,国土沦陷,人民深陷苦难。然而,国民党官僚资本,却还乘抗战之机大发国难财。时人评论如下:“自上而下,文武官吏如商人,无处不利贪污成风,廉耻扫地。抗战百万将士牺牲其头颅热血,几千万人民流离颠沛,无家可归,而后方之达官显贵资本家趁火打劫,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优势,强敌外寇之下依旧克扣抗日将士之军饷物资,借机大发国难财。官不为民,则民不聊生,国将何处而存?”

政府如此腐败,民众又怎会不受难!

腐败,让官员们心中无民无国无义无羞耻乃至无法度;腐败,让战乱中的中国愈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腐败,最终将蒋家王朝引向崩溃的深渊。

一页一页翻开这些黑白图片,你能听见它们的无声诉说。在旧中国被日寇蹂躏的土地上、在那场誓死保卫国土生死与共的抗战日子里,无论中国普通民众,无论前线战士,他们一起受苦受难,他们一起经历贫困衰弱,经历饥馑和流离失所。千帧黑白照,不仅见证了美国盟军和中国军人抗击日寇的悲壮,更见证了旧中国在腐败中由满目疮痍走向落幕的历程。

1945年的鞋子,是贫困、是痛苦、是耻辱……1945年的鞋子,是一段历史。

猜你喜欢

草鞋鞋子士兵
七十七双草鞋
“巨鞋”
混乱的鞋子
士兵独白
多么幸福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爷爷的草鞋
一日就是一生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