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依托团课培育大学新生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2017-04-10李焦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团课大学新生理想信念

李焦焦

摘要:辅导员依托团课在大学新生思想引领上的重要作用,通过确立团课基本设计思路、创新团课教授形式,增强课程吸引力,充分实现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形成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意识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新生;团课;理想信念

G641

团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辅导员通过团课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在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一、依托团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1.团课主要内容

面对大学新生开展的团课,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以鲜活生动的讲述方式,深入浅出的开展相关课程内容,增强团课的吸引力。开展10学时的团史、团情教育,团的活动,新形势下团的发展,结合青年成长成才解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事热点,使大学新生较为全面的认知大学信念教育内涵。

2.团课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通过系统讲授,利用10个学时的课程,使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较为系统的掌握共青团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团史、团情和团的活动如何开展有进一步深入了解,通过课程讲授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励志成长成才。

课程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讲授对党的大政方针、时事热点问题,新时期团的建设,青年理性发声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同时,能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使命,在大学中笃行“八字箴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依托团课开展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采取“专题讲授+课堂互动+微视频+图说+先进典型”的课程设计方法

第一,专题讲授:团史、团情、团的职能、团的活动、新时期团的创新发展、习近平重要讲话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第二,课堂互动+先进典型:针对社会热点和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启发青年理性发声;通过大学生村官、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青年榜样和典型,进行朋辈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励志成才,回报社会;通过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体会青年改变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使命和力量;第三,微视频+图说,以图片的方式将基本内容和理念教授给学生;“这就是青年”“你好,青年”等微视频短片增强课程讲授的生动性。

2.搭建团史团情与青年成长相结合课程讲授框架

探索讲授框架的巧妙搭建,增强时代感,将90余年共青团发展历程拉到青年眼前,降低违和感,有亲切的触感,有真实的体验和全景勾画,讲清、讲透,更好地去传承发展。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共青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清团是所有青年人共有的团。每代青年人的成长都是在自己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人的成长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

3.丰富思想引领与青年声音相结合的课程讲授形式

在課堂讲授、话题互动、图说、微视频并加入先进典型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制作“微课”,包含“微视频”和“微观点”,延伸课堂讲授平台,并将这种形式引进到课堂上来,增强课上互动和观点剖析的生动性和传播性,将抽象的理论和历史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要让青年发声,既有他们的困惑和迷茫,也有他们青春正能量,课堂可以是青年舆情分析和研究、疏导的出口。

三、发挥团课对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1.注重青年话语体系并发出青年声音,增强认同感;

话语体系是概念、词句、图表等符号及其言说方式的综合,话语体系的构建是思想建设的关键,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话语表达形式与青年学生之间产生关联,在坚持政治性、教育性、青年性、时代性的基础上,坚持个体理性原则,开展思想的平等对话,回应重大社会关切,探索一条与主题协同融合的话语体系,也就是说,授课话语要接地气,青年学生喜欢听、能听懂。

2.专题讲授与互动分享相结合,增强交互性

拓展团课的讲授方式,在团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在与青年学生的互动分享中,将团的理论课程带到青年团员身边,实现活动载体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转化,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凝练和形成“青年表达”,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话语体系,在专题讲授与互动分享相结合的授课实践中,逐步摸索并形成青年学生的生活话语和政治话语,并做有益引导和探索,摒弃只“讲”的传统方式,变成“叙事”与“沟通”相结合的风格,增强课程的交互性,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重视从身边寻找青年成才典型,增强亲切感

给大一学生选择的成长成才典型要重视从身边寻找,为他们集中讲述在周围成长起来的同龄人的奋斗经历,一方面使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初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自身成才之路并不遥远,从“普通”到“成功”只是奋斗的距离,大学生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复兴事业紧密相结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朋辈教育的内涵,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只有让新生看得见、摸得着才更有亲切感。

参考文献:

[1]于京京,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团课立体化育人模式初探[J].科教文化,2016(8).

[2]韩笑,浅谈高校团课工作问题与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

[3]史娟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再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

猜你喜欢

团课大学新生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浅析MG动画在高校团课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团校建设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