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7-04-06葛李王林智陈美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科形成性评价适应性

葛李,王林智,陈美娟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葛李,王林智,陈美娟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本文针对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只注重“总结性评价”的现状,提出的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多元的评价指标(11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评价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过程及效果,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具有激励性、自主性、发展性、多元性、动态性的特点,通过该指标评价体系达到提高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不断改进及新教师业务、心理素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医科院校;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的新任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部分,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终身教育,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高校新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没有经历入职前的教育实习,入职后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集体岗前培训为期1个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较之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更易出现入职后的不适应,表现在教学业务上的经验不足、人际关系的相对不融洽、及对新环境新问题的心理不适应性,入职适应性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初任教师的头等任务.然而有关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研究鲜有报道[1-7],涉及高校新教师主要来自师范、财经、外语类大学的入职现状分析,其对策研究缺乏系统性,未见来自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研究报道.故而本文提出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旨在建立适合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有效的、系统的工作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1 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现状特点

新任教师在由过去单纯的校园环境转向了人际关系复杂的工作环境时,如果不能了解自我、正视自我,而是自尊心过强,多虑、猜疑、狭窄、自我中心的性格,将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高校新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没有经历入职前的教育实习,入职后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集体岗前培训为期1个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较之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更易出现入职后的不适应,表现在教学业务、人际关系及心理不适方面:

教学业务方面:虽然新教师在普通话、板书书写与设计、多媒体运用方面水平普遍较高,但对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时间的把控、教学思路的清晰度、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对课堂的驾驭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案编写水平、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较为欠缺;尤其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的角色转换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的把握上存在很大困难,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何从一个学生的角色向传道授业者、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引导者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新教师很难对自身教师的角色做出准确的定位,难以在多重角色之中进行灵活的转换,对角色间的冲突处理不当,这些都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及效果[1].

人际关系方面:新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同事及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关系,是教师社会化的一个方面.由于初任教师刚刚接触社会,缺乏社会经验,遇事难以理智地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2].

心理不适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初任教师缺乏社会经验,面对新的工作的物理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感到十分陌生;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新任教师的自由创新精神下降,缺乏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职业成就感低落,很多新教师产生了职业不认同感,再加之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等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产生失落、茫然、紧张、焦虑、无助、自信心不足等负面情绪,这将严重影响到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3].

目前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新教师只要拿到岗前培训证、教师资格证就算完成入职适应性教育了,显然这只是完成了入职教育的“总结性评价”,缺乏对入职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样的制度并不利于入职适应性教育的改进和新教师业务、心理素质的培养.

2 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目前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将课程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思想引入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过程评价中,构建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多元的评价指标评价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过程及效果,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具有激励性、自主性、发展性、多元性、动态性的特点,通过该指标评价体系达到提高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不断改进及新教师业务、心理素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 教师环节

评价环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教师资格准入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学相关学科理论的考核;自我规划;反思;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网络资源利用;教学目标把握度;教学内容的理解度;教学思路的清晰度;教案编写水平;教学方法灵活性;教学时间的把控;因材施教情况;板书设计;普通话;多媒体运用;对课堂的驾驭度;教学的角色转换灵活性;角色间的冲突处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育科研水平;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与家长关系、与领导关系、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的和谐度;遇事后情绪控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对工作的物理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的适应度;职业成就感;职业认同感;负面情绪表现率;自我评价;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心态的乐观性;业务水平

教师环节的评价,业务水平、资格准入、人际关系、心理调适能力各占50%、10%、20%、20%,强调教师的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反思、自我调适能力,对各种关系及事件的处理能力,从而增加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

评价环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学校观念转变树立“以师为本”的教师发展观;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持续性注重情况;入职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培训及考核;公开课听课报告;集体备课记录;讲座记录;读书文摘;学术讨论活动记录;青年教师校外培训;实践环节设立“选修课”为新教师入职的实践环节,选题、备课、讲解、课后反思等环节独立完成情况考核;师徒帮带制度设立一对一老、新教师配对指导;师徒相互听课记录;指导讨论记录;新教师反思记录;工作环境建立奖惩制度,为新教师营造教育的激励机制环境;加强学风、校院文化建设,为新教师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为新教师营造先进的硬件环境;

2.2 学校环节

学校环节的评价,观念转变、入职教育、实践环节、师徒帮带、工作环境各占10%、30%、30%、20%、10%,强调学校层面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为新教师入职教育提供培训、实践的制度及考核,并创建激励、先进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2.3 社会环节

社会环节的评价,制度建设、行政和经费保障各占50%,强调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法律保障,及行政和经费支持,以便各项入职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4 反馈环节:包括纵向和横向反馈

评价环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社会制度建设制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入职引导制度;入职引导监控制度;行政和经费保障相应领导机构设置;专项资金设置;

纵向反馈:不同级别、不同层次入职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反馈调节.如国家教育部、省级教育厅、有关高校之间的相互反馈调节.

横向反馈:同一层次担任不同职能的入职教育机构之间的反馈调节.

通过反馈环节对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起到三方面作用:

预警作用: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新教师民意反馈,快速、全面掌握新教师业务、思想状况及发展趋势,提前调整新教师入职教育工作措施,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

教育过程的调整:按评价指标对入职教育的教师、学校、社会环节进行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对新教师入职教育过程的各项指标进行及时的调整,使评价指标体系得以动态发展.

教育效果的反馈:对教育效果、社会反映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对教育过程的各项指标进行及时的调整.

综上,现状分析是指标体系构建的前提,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构建适合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11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是研究工作的核心问题;建立全息动态反馈体系,解决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进行不断的效果广泛调研,逐渐完善该体系结构,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黄柯淇.高校新入职教师增强教学适应性的心得—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才智,2016,(24):97.

〔2〕梁琼.论新入职辅导员工作适应性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才智,2016(4):16-18.

〔3〕徐大真,韩笑.新入职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心理弹性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2-26.

〔4〕楼超,张艳,顾敏.英语专业师范生入职适应性调查—以嘉兴学院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5(43): 65-66.

〔5〕周玲玲,张皓.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考试周刊,2015(54):16-17.

〔6〕周丽娟.农村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叙事研究-以一位农村小学男老师M为例.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4):87-88.

〔7〕冯敏玲,黄绮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入职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科学与财富,2014(11):43-47.

G645

:A

:1673-260X(2017)03-0175-03

2016-12-13

西南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5047)

猜你喜欢

医科形成性评价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