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

2017-04-06关春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支部高校学生

关春兰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

关春兰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力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不少学者针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开展了相关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解决当前研究中的不足,论文综合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对本校220名学生开展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和深层原因。最后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若干建议,可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问卷调查

一 引 言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领导青年、联系青年,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学生中的基层组织,必须花大力气夯实基层党生党支部的战斗力,提升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1]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队伍较年轻,党的理论水平和党的工作经验善待提高,新入党的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入党后再教育,党支部建设等问题犹为突出[2],导致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较差,不仅弱化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使个别党支部在基层威信不高。如果长此以往会使党员逐渐失去对组织的向心力,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高校组织生活实效性,已成为关乎当今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 当前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目前不少学者针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文献[3-6]中指出了现前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不足表现为几点:1.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组织生活重视程度不够;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战略性认识不足,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视不足,抓得不紧,使之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3.个别党支部委员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还有一定距离;4.上级党组织检查基层党支部建设时原则性要求比较多,针对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比较少;5.活动内容及方法不够创新,组织生活主题较单一,大部分用于讨论发展对象、人党审批、预备党员转正等,缺乏吸引力;6.组织生活民主氛围不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7.组织生活存在沙龙化、娱乐化现象。

上述分析较为深刻,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理论分析空泛,缺少实际调研数据的有力支撑。此外,目前的文献中提出的措施大多局限于理论层面,对党建经验不足的学生党支部建设缺少具体引导性;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位,缺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诱因和价值趋向分析,特别是对学生对待集体和活动的诱因不足,是未能从根本上做好人的工作关键;缺乏运作平台,未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求适应新时期工作方法和模式。

三 针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针对前述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对本校220名学生党员开展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在线、无记名形式,减轻了学生党员讲真话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研结果的可信度。通过数据分析和诱因探索,现将调研结果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党的基础工作方面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坚持党性原则,在党章规定的原则上开展一切党内活动。为了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本文首先从党的基础工作方面入手,对党组织对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党外人员(团员及群众)对党的评价进行了调研,统计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党组织对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

图2.党外人员(团员及群众)对党的评价

由图1可知,党组织对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虽然学生党支部对党员的工作抓得紧,但群众工作做得不够踏实,显示了党支部的工作盲点,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党员先进性的辐射作用不足。由图2可知,党支部的定位不清晰,高校学生党支部不仅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而且也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从党外人员对党的评价可以看出,显然党支部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因此,要提高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需从党章入手,坚持党性原则,提高组织生活的思想性。具体包括几点:做实、做足党章对基层党组织所赋予的责任,切实履行组织生活的主要任务;强化党员主体性,提高党员辐射作用;党组织可定期进行开放式组织生活的方式,既有利于党内外交流,接受群众监督,又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

(二)党员心理方面

高校的学生党员,思想活跃,追求进步。要凝聚人心,就必须抓住人心,重视学生的成长,切切实实使党组织服务好青年[7]。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扣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8],深入了解学生党员的心理。

现代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9],人的一切活动都在动机和诱因的前提下进行的。人的动机主要分析三种:关于自身发展的成就动机;关于人际交往和寻求慰藉的亲和动机;关于支配力的权力动机。可见,坚持基层党员的主体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应在组织生活中满足学生党员心理动机的需要,充分做好“角色轮换”,让党员唱主角,满足党员的动机要求。

为了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本文从党员心理方面入手,对学生党组织对党内外同学的关注程度和党组织生活满足学生动机需求的程度进行了调研,统计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学生党组织对党内外同学的关注程度

图4.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满足学生动机需求的程度

由图3中对本校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56.1%的群众认为党组织只关注党员,同时6.9%的党员和14.1%的群众认为党组织对两者均不关注。这就表明了学生党组织对党员和群众的关注程度不足,或者没有让党员和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注。由图4可知,学生党组织生活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有3.3%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这表明了,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满足学生动机需求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需从党员心理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在党支部团体讨论时,让普通党员各抒己见、轮流提出意见和建议;保障党员的权利,给予党员充分的自我提升机会和自我表现机会;了解党员的需求,营造一个富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积极听取其他党组织和党外人士的意见,并给予充分关注。

(三)支部管理方面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搞好学生党支部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学生中的贯彻执行[10]。为了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本文从学生党支部管理方面入手,对学生干部对党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调研,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学生干部对党组织的满意度

图5可知,学生干部对党组织的满意度与其岗位性质无明显关系,而主要在于自身素质。因此提高党支部工作队伍的素质、吸引优秀管理人才,要高度重视各级管理机构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给予优秀学生干部在党支部工作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赋予党建工作更多的工作内涵,如此有利于提高支部组织生活的和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此外,为了研究学生党支部内部凝聚力是否能代替制度建设这一问题,针对党支部内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党支部内聚性的影响因素

增加内聚性的因素减少内聚性的因素改善措施 认同组织目标不认同组织的目标制度,阶段目标集体制定 频繁地互动群体规模扩大采用小组形式,防止规模扩大负效应 个人吸引不愉快的经历应慎重进行教育批育,积极引导以奖代罚 群体间竞争群体内的竞争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有利的评估方式集权控制民主集中,科学决策

由表1可知,增加学生党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制度建设是统一的,不能以内部凝聚力建设来代替制度建设。正确的方法是在增加内聚性的同时,实现民主管理,提高党支部的工作队伍自身素质[11]。

因此,要提高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需从支部管理入手,坚持科学管理,提高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在紧紧把握上级组织的规定的同时,学生党支部可适当制定具体的运作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具体运作制度尽量征得支部党员的充分认可和理解,以人为本,提高执行力;处理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提高制度运行的量化程度;设立学生党组织生活请假制度、优秀党员(党支部之星)评选制度、党支部委员分工职责、专题党小组运作细则等。

(四)载体创新方面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党的组织生活健全与否,党的组织生活内容丰富与否,对党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本文从载体创新方面入手,对党支部组织生活效果不佳原因和党员对各种形式党组织生活的喜乐程度进行了调研,统计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党支部组织生活效果不佳原因

图7.党员对各种形式党组织生活的喜乐程度

由图6可知,导致组织生活效果不佳的前三位分别为活动形式过于呆板、活动内容不够吸引人和缺少经费的支持,分别占88.6%,78.9%和42.3%。由图7可知,学生感兴趣的组织生活方式分别为实践活动、外出参观和义务劳动,分别占85.4%,78.1%和60%;学生不感兴趣的组织生活方式分别为时政、民生和交流学习心得,分别占82.3%,74.4%,59.5%。可见,党员不仅有着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追求较新鲜的活动形式。党的组织生活虽然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党的组织生活只能够让大家坐下来进行枯燥的学习和讨论。

因此,要提高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需从提升认识入手,坚持载体创新,提高组织生活形式的多样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可以根据内容来确定,在确保活动的时间、场所和内容,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并且有必要安排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一些,要将党员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和“双向交流”,使党的组织生活内容由虚变实,提高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上级组织开辟渠道,提供经费支持,经费方面可以采用“三个一点”,学校补一点,学院补一点,党员筹一点。

四 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根据前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和深层原因。本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若干建议,可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上级党组织应把党建工作提到学生工作的中心,提高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中心主体地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党的工作队伍中来。使党建和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同步推进,保证党支部在学生工作的主体地位。

(2)强化学生党支部工作队伍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党的章程、心理学、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持之以恒地坚持一年一培、一年一研讨。

(3)主动营销,坚持时政民生进网络。微信、QQ等社交工具以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形式,我们应推进党建工作进网络,不仅仅要在设立支部网页等宣传阵地,而且应采用主动营销的方式,例如建立支部微信公众号,每天坚持思想政治宣传。

(4)坚持调研形式网络化。一年一调研,适时把握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策略。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有利于扩大调研面,同时减少党员因顾忌答题后果而采用的隐瞒真实信息的博弈心理,提高调研的准确性。

(5)树立党员主人翁意识。坚持落实将组织生活“一固一动”,坚持固定理论学习和组织发展,坚持党员自主安排的动态组织生活相统一,切实开展“轮流主持组织生活形式”或是“小组轮流安排组织生活形式”。

(6)提高党员的社会暴光率,提高其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并提供其自我提升的和接受公众监督的机会。定期邀请党员开展经验交流,不拘一格,发挥党员所长。提供党员面对公众的机会,提高党员面对公众的能力。

(7)将党员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真正提上日程,让组织生活成为专业学习的补充部分。工科支部应注重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的普及,文科支部应注重理工计算机等知识的普及,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满足党员的学习动机。同时支部不应局限于文化上,支部的工作只要符合服务同学成长、成才、发展,都可以做。

(8)树立文化力积淀的意识。注重积累活动和党员学习成果,汇编成册,定期出成果汇编,有利于党支部,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支部推行“党支部之星”,每年评选“优秀党员”和“先进支部”,对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包括学习,工作有重大进步的党员进行精神激励。

(9)做好党的形象工程,推进凝聚人心工程。定期将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相关信息上网络,上宣传栏,定期邀请党外人员列席组织生活,定期和其他党组织进行交流活动。坚持活动不排“外”,扩大群众基础,树立支部工作品牌工程。

(10)制定阶段目标,激发支部党员的共同愿景,上级支部对先进提供激励和经费支持,在学生工作费用中应考虑党建工作的经济支持。

五 结 语

文章综合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对本校220名学生党员开展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党的基础工作、党员心理、支部管理和载体创新等四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若干建议,包括提高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中心主体地位,持之以恒地坚持一年一培、一年一研讨,建立支部微信公众号、每天坚持思想政治宣传,切实开展“轮流主持组织生活”或“小组轮流安排组织生活”的形式等。

[1]王洪松,董宁博.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04-107.

[2]张娅玲,张超,吴瑞武.关于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2-75.

[3]王冰,钱璇.高校本科生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82-85.

[4]吴清,丁红娟,牛兵.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181-182.

[5]曹红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139-140.

[6]高金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与创新性的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128-129.

[7]钟明荣.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之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6):11-15.

[8]刘志奇,刘海燕.“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9-142.

[9]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陈思杭,丁佳俊.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研究[J].管理视窗,2015,(49):57-58.

[11]JM Ivancevich,AD Szilagyi,MJ Wallace.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M].Goodyear Pub.Co.,1977.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05-16

关春兰(1969-),女,广东湛江人,硕士,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党委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管理与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D262.2

A

1673-2219(2017)01-0088-04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支部高校学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姜伯彦参加所在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