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思维之模,去模式之锢

2017-04-06姜金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现代文阅读运用

姜金龙

【内容摘要】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日常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缺失,模式答题的泛滥,学生的现代文答题出现了乱贴标签、逻辑混乱、低幼肤浅等现象,且日益严重。本文试从高考散文、小说和论述文三种常见文体的阅读,浅议筛选、整合、归纳、抽象、多角度分析等思维方法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思维方法 运用

高考语文答题模式化的做法已经盛行很多年,然而学生答题时答非所问、乱贴标签、凭空捏造、照抄原文、缺乏条理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模式太盛,思维缺乏。因为模式太多,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因为模式过于机械,缺乏思维,学生考试时几乎很难自觉运用,更无法灵活运用。表达是思维的结果,缺乏思维或思维出现差错,表达就会混乱不堪。因此,离开了思维的答题模式只会成为学生答题的禁锢。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认可和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和写作训练中的思维运用,但对在高考现代文阅读方面思维运用的研究还十分的缺乏。本文试以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三种文体,即散文、小说和论述文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答题受模式之害而普遍存在的问题,简单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思维的运用,以供方家参考。

一、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运用

散文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文体,然而散文阅读题却也成了学生失分最多的题,难度系数很难超过0.5。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一般都能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但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学生之所以看不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不会分析作品结构内部的逻辑关系,散文“形散”的文体特征更让其无所适从。

散文是借助具象来表达主观情感或感悟的文章,其文意往往潜藏在具象的背后,需要去深入挖掘。因此,散文的解读需要从形象感知入手,借助联想和想象、归纳和抽象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文意的由象及理得过程。

如2009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一文,虽然四道题均没有直接考查文章的思路是什么,但如果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对都江堰的形象感知层面,那么很难准确地读懂文章,回答这四道题也就会乱贴标签,浮于表层,甚至无从下手。如果我们通过对具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去剖析文章的行为思路,四道题也就会迎刃而解。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梳理便可看出,文章3-5段写都江堰,7-9段写李冰及其后任,由事及人。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概括,可以看出写都江堰分别写了它建造的理念正确,功能多样、持久,方法科学,“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暗合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写李冰及其后任,主要写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修筑和维护都江堰,尽心为民,同样体现了“上善若水”的思想,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由“上善之事”到“上善之人”的行文思路。至此,文章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也便显而易见了,第2题都江堰为什么“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理由和第4题“上善若水”的几层深意也都有了答案。

高考散文的阅读如果仅有答题模式,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套用模式,而不是静心阅读,思维就会受到束缚,答题也就只会乱贴标签、乱凑字数,只会低幼肤浅、挂一漏百。相反,如果去模式之锢,运用思维方法深入理解文意的由象及理得过程。

二、高考小说阅读中的运用

高考小说阅读学生一般都能读懂,但普遍考虑不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思维角度过于单一。比如2014年江苏卷的《安娜之死》一文,对安娜绝望的分析,考生一般只能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或从情节的角度揭示绝望的原因,但能将两个角度结合起来作答的很少。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三要素之间及各自内部又是相互作用的,这是解答小说阅读的思维规律,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思维规律,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概括,答案要点自然不全,内容更多的也只能是原文复述和照抄。

因此,要让学生答全要点,不能只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赋分判断要点的个数,不能只是强制要求每题不少于几点,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答题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按照文体特有的思维规律去多角度分析,同时学会概括和提炼。

三、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运用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跟其他文体一样,也要求学生能运用思维分析作品结构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要点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更是其考查的重点,这也是学生做好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思维能力。当然,也是目前学生最缺乏的思维能力。

当然,这三类文体需要学生具备的思维能力远不止这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也不是能直接告知的,需要教师借助“语文核心素养”的东风,转变观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去除模式答题的禁锢,不断渗透语文思维的训练,養成思维分析的习惯,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正如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它不仅仅是高考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的需要,因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参考文献】

[1] 邓绍超、卢嘉昕. 抒情散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初探[J]. 教研天地,2014(5).

[2] 陈欢. 在语文学习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J]. 中学语文,2014(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现代文阅读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教学法
试论数学教学的思维方法与策略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
开启初中现代文阅读之门的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