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脑肿瘤疗效的临床研究

2017-04-04何晓军陆美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莫唑胺全脑胶质瘤

倪 峰, 何晓军, 陆美芹, 王 锋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 江苏 南通, 226361)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脑肿瘤疗效的临床研究

倪 峰, 何晓军, 陆美芹, 王 锋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 江苏 南通, 226361)

脑肿瘤; 放射治疗; 替莫唑胺

脑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肿瘤及继发性肿瘤即脑转移瘤,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60%。全世界脑胶质瘤患者超过75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35%[1]。脑转移瘤的较常见原发病为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30%会出现脑转移,脑肿瘤因其生长部位特殊以及原发病的来源,一般预后均较差,放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无法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故脑肿瘤的化疗比较棘手。替莫唑胺(TMZ)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高等优点[2]。本研究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包括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共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其中胶质瘤18例,脑转移瘤62例; 男50例,女30例; 年龄28~80岁,平均(56.4±3.12)岁。对照组80例,其中胶质瘤16例,脑转移瘤64例; 男48例,女32例; 年龄33~82岁,平均(55.8±3.75)岁。2组性别、年龄及原发与继发肿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放疗均采取仰卧位,头部垫B枕,并用热塑面罩进行头部固定,脑转移患者采取全脑放疗, 6MV X线照射治疗,常规左右全脑对穿野, 3 500 cGy/14次,每天照射1次,每周照射5 d。胶质瘤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疗,从颅顶至下颌边缘行CT断层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3 mm, 采集影像资料,在MRI指导下进行靶区勾画,勾画肿瘤靶区GTV, CTV1为GTV外放2.5 cm, PTV1=CTV1+0.5 cm, PTV1给量5 000 cGy/25F后缩野, CTV2为GTV外放1 cm, PTV2=CTV2+0.5 cm, PTV2推量至6 000 cGy, 共6周完成,而观察组在上述放疗期间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 放疗结束后继续辅助化疗250 mg/(m2·d)共5 d, 28 d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治疗结束后2~3个月复查头颅MRI, 以脑肿瘤大小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客观依据。

1.3 疗效评价

近期疗效评价依据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 肿瘤完全消失, 4周以上无新发病灶; 部分缓解(PR): 肿瘤最大径之和减少≥50%, 维持此状态≥4周; 稳定(SD): 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 进展(PD): 肿瘤增大≥25%, 或者新病灶出现。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中CR 20例,PR 38例,总有效率为72.5%; 对照组中CR 10例, PR 22例,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发生胃肠道反应34例,骨髓抑制52例; 对照组中发生胃肠道反应30例,骨髓抑制47例。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神经实质或神经间质,向胶质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进而导致以颅内占位、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认知改变、癫痫、语言障碍和进行性偏瘫,恶性程度高,疗效差,病死率、术后复发率较高[3], 脑胶质瘤为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手术治疗无法完全切除,故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助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全脑放疗依然是转移病灶≥3个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文献[4]报道临床有效率仅为50%左右,脑转移肿瘤最终会因脑肿瘤进展或原发肿瘤未控制或其他脏器转移而死亡,所以有必要研究其他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TMZ属于咪嗪类衍生物,是全新的第2代口服烷化剂,该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非常高,接近100%, 且对血脑屏障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其脑脊液的药物浓度约为血浆药物浓度的1/3[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能显著改善脑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具有协同疗效,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7]。2组均会出现一定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但处于可耐受范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总之,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可改善脑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Chang L, Su J, Jia X, et al. Treating malignant glioma in Chinesepatients:update on temozolomide[J]. Onco Targets Ther, 2014, 7: 235-244.

[2] 陈达桂, 李桂生, 黄海欣, 等.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8): 76-77, 80.

[3] Massaccesi M, Ferro M, Cilla S, et al. Accelerated intensitymodulate radiotherapy plus 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a phase I dose-escalation study(ISIDE-BT-1) [J]. Int J Clin Oncol, 2013, 18(5): 784-791.

[4] 黄骏. 口服替莫唑胺同步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9): 88-89.

[5] 陈雁秋, 林清, 容景瑜, 等. 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 27(2): 166-167.

[6] 胡江, 潘军, 骆志国, 等. 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1): 166-167.

[7] 陈卫峰, 吴倩岚, 莫立根, 等.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3D-CRT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Meta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7): 543-551.

2016-12-27

江苏省南通市科技局指导性项目(HS149014)

王锋

R 739.41

A

1672-2353(2017)11-166-02

10.7619/jcmp.201711057

猜你喜欢

莫唑胺全脑胶质瘤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
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43例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