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康1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臌胀临床体会

2017-04-04邢德伦崔海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臌胀桑白皮双下肢

邢德伦,张 林,崔海明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 石柱 409100)

肝康1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臌胀临床体会

邢德伦1,张 林2,崔海明3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 石柱 409100)

臌胀是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灵枢·水胀》篇载:“臌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本病在各家方书中有诸多不同名称的记载,如“水蛊”、“蛊胀”、“膨脝”、“蜘蛛蛊”、“单腹蛊”等。虽名称不同,但其均是《内经》所说的臌胀病。笔者将近几年自拟肝康1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臌胀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臌胀系由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或黄疸、积聚等因素伤及于肝,迁延日久,终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脏俱病而成臌胀。初起肝郁日久,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困于脾土,日久则寒湿伤于脾阳,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犯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而后脾阳亏虚日久,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谷精微不能下滋于肾,日久则肾阳亏虚。脾肾阳虚致阳气无力推动全身水液运行,水湿内停,积聚腹中,而发为臌张。故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虚实交错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

2 辨证论治

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自拟肝康1号方。药用制附子12g(先煎30min),干姜15g,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30g,猪苓30g,泽泻30g,桂枝8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生姜皮15g,桑白皮15g,陈皮15g,炙甘草6g。方中制附子为“百药之长”,大补阳气,兼能散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的第一要药,故为君药;干姜大辛大热,长于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且能助附子开发阳气,故为臣药;党参、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共奏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故为佐药;炙甘草既能益气温中,又能解附子之毒、缓姜附辛烈之性、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全方共凑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效。

3 典型病例

例1:李某,男,49岁。2014年6月突然出现腹胀、纳差、乏力,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就诊于重庆市某医院,乙肝两对半检查示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肝功示谷丙转氨酶80U/L,谷草转氨酶65U/ L,白蛋白40g/L;凝血功能PT14.80s,APTT33.80s。上腹部CT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大、腹水。完善肝病筛查,进一步排除其他类型的肝病后最后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症见腹部胀满,膨隆如鼓,早宽暮急,面色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体冷凉,下肢浮肿,小便量少不利,大便稀溏、日行3~4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自拟肝康1号方加减。药用制附子12g,干姜15g,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30g,猪苓30g,泽泻30g,桂枝8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生姜皮15g,桑白皮15g,陈皮15g,炙甘草6g。共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品。2014年7月8日二诊,腹胀、纳差、乏力、双下肢水肿较前好转,饮食量较前增加,脉象稍有力。继服前方10剂。2014年7月18日三诊,面色红润、有光泽,畏寒、肢冷消失,进食量增多,腹胀、乏力较前明显缓解,双下肢轻度水肿,小便正常,大便成形、日行1~2次。舌面津液较前减少,舌边齿痕减少、脉象沉弦有力。后上方改制附子为6g,减茯苓皮30g,大腹皮15g,生姜皮15g,桑白皮15g,陈皮15g。继服7剂。2014年7月25日四诊,肝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腹胀、乏力消失,精神可,纳食可,面色红润,肢体温暖,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腹部彩超示腹腔内无明显液暗区。

例2:孙某,男,56岁。既往有10余年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既往有长期服用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及长期熬夜史。2015年3月7日因过度劳累后腹胀、纳差、乏力、嗳气、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就诊于成都市某医院,乙肝两对半检查提示正常。肝功示谷丙转氨酶84U/L,谷草转氨酶60U/L,白蛋白38g/L;凝血功能PT14.70s、INR1.26、APTT32.20s、FIB1.548g/L、TT17.1s。上腹部CT示弥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腹腔积液。完善肝病筛查,进一步排除其他类型的肝病后最后诊断为药物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症见腹部膨隆胀满,早宽暮急,面色白,畏寒肢冷,神倦乏力,纳差,便溏,小便量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自拟肝康1号方加减。药用制附子12g,干姜15g,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30g,猪苓30g,泽泻30g,桂枝8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生姜皮15g,桑白皮15g,陈皮15g,炙甘草6g。共7剂,水煎,日1剂,早晚饭后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品。2015年3月14日二诊,腹胀、纳差、乏力、畏寒、肢冷、双下肢水肿较前好转,继服前方7剂。2015年3月21日三诊,仍有轻度腹胀,面色红润、肢体温暖、纳食量较前增加,小便正常,大便基本成形。上方减制附子为8g,减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余药物不变。继服7剂。2015年3月28日四诊,肝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腹胀、乏力消失。精神可,纳食可,面色红润,肢体温暖,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腹部彩超示腹腔内无明显液暗区。

按语:臌胀病机是诸多因素致使肝、脾、肾三脏受损,功能失调,气、血、水壅结腹中,水湿不化,终致实者愈实,虚者愈虚。疾病后期尚可出现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所致的“水蛊”。以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为主要病机。当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为主要治法,单独以脾肾阳虚为主而无夹杂湿热征象者疗效尤佳。

R249.7

B

1004-2814(2017)01-0090-02

2016-08-21

猜你喜欢

臌胀桑白皮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牛瘤胃膨胀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内外兼修”的桑白皮
桑白皮对肾源性水肿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UPLC法同时测定桑白皮中8种成分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