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焦辨证论治鼻出血体会

2017-04-04李官鸿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利特尔外邪鼻出血

李官鸿,杨 杰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80)

临证心得

三焦辨证论治鼻出血体会

李官鸿,杨 杰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80)

鼻出血的原因极其复杂,鼻内镜的使用能够较快找到出血的部位,但查不到出血部位的鼻出血占41%[1],笔者用三焦辨证治疗鼻出血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上焦辨证

外邪侵袭手太阴肺或手厥阴心包所表现出的证候,鼻为气体出入之要冲,始手太阴,通于肺,故温热、风热等外邪极易犯卫或壅塞于肺。叶氏云:“从鼻吸而受,必先犯肺,及上焦。”热伤阳络,迫血妄行,血溢清道而鼻出血。表现为出血色鲜红、量少。外邪犯肺,或顺传中焦,或逆传手厥阴心包,鼻出血时出现高热、神昏等。治当遵循“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法则,以银翘散为基础方疏风清热治其本,另加白茅根、侧柏叶、牡丹皮凉血止血治其标。上焦之鼻出血有时外邪袭表,全身症状不明显,当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作全面的判断。如肺热明显加黄芩、桑白皮清肺热,减桑叶、菊花;若咳嗽当加枇杷叶、贝母润肺。

例:刘某,女,15岁,2011年4月5日诊。鼻出血2天。检查鼻左侧利特尔区轻微糜烂,可见少量渗血,鼻黏膜充血,下鼻道、中鼻道、嗅裂未见出血点,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鼻反复出血3年,每至春夏出血明显,出血量不多,经按压后可止血。证属上焦风热,迫血妄行。治以疏风散热,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30g,连翘18g,牛蒡子18g,荆芥12g,淡豆豉12g,芦根30g,竹叶12g,薄荷12g,桔梗12g,白茅根15g,血余炭15g,侧柏叶18g,甘草3g。水煎,日1剂,分3次服。同时用明胶海绵填塞左侧利特尔区。3天后复查,鼻出血停止,左侧利特尔区色淡、未见渗血。继治以清热养血止血。药用金银花25g,连翘18g,芦根20,薄荷12g,生地10g,当归10g,阿胶10g,白茅根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连服3剂,2年未复发。

2 中焦辨证

外邪传入中焦脾胃,邪从燥化或邪从湿化表现出的证候。可由外邪直入中焦,也可由上焦传变至中焦,邪入阳明,中焦燥热,火热内燔,上炎损伤鼻络,迫血妄行而致鼻出血。《寿世保元》云:“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怫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表现为出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来势凶猛。治当清泻胃火,凉血止血。用凉膈散为基础方加生地、牡丹皮、藕节治标。同时应注意胃火伤津,此时鼻部表现为鼻干,鼻部黏膜鲜红或暗红、干燥,烦渴欲饮。

例:王某,男,32岁,2012年7月12日急诊。1h前鼻突然出血、量多,急用纸阻塞鼻孔,血从嘴出,松手后血从右侧鼻流出,夹杂有血凝块。用明胶海棉填塞,效果不佳,改为矾士林纱条填塞血止。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证属胃火炽盛,迫血妄行。治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用凉膈散加减。药用黄芩15g,大黄10g,芒硝10g,连翘12g,薄荷12g,竹叶8g,栀子10g,生地15g,牡丹皮15g,藕节炭12g。水煎服,日1剂。连服2天后抽取鼻内填塞矾士林纱条,清理鼻腔,见鼻黏膜充血、深红,鼻甲干燥,未查及到明显的出血点,舌红苔黄,脉数。仍以原方治疗2天,鼻未出血,即停药。

3 下焦辨证

外邪犯及下焦之肝肾,或外邪久羁中焦,阴津被耗,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上炎,损伤阳络,血溢脉外而致鼻出血。表现为血红、量不甚多,时发时止,经久不愈,鼻部黏膜色淡。用知柏地黄丸为基础方加旱莲草、仙鹤草、阿胶养血止血。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循经上逆,血随火动,损伤鼻络脉络,血溢脉外而致鼻出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积怒伤肝,皆能动血,发为鼻衄。”表现为鼻出血来势快、量多、色深红,鼻部黏膜深红。用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加茜草、仙鹤草清热止血。

例:胡某,女,51岁,2013年10月21日就诊。10年前无明原因出现鼻出血、量少,用纸塞鼻腔可自行缓解,未到医院进行检查,此后每年秋冬复发,有时鼻单侧、有时双侧,未查及明显出血点,点麻黄素滴鼻液后可缓解,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3天前又出现鼻出血,每天出血1~2次。查双侧鼻黏膜干燥、色暗红,利特尔区黏膜未见糜烂出血,双侧下鼻道穹窿顶有少许渗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正常。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体瘦苔少,脉细。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损伤血络,血溢脉外。局部用明胶海棉止血。另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知母10g,黄柏6g,熟地24g,山药12g,茯苓12g,丹皮9g,泽泻9g,山茱萸9g,旱莲草12g,仙鹤草12g。水煎服,日1剂。连服6天,未见出血,改为成药知柏地黄丸服1个月,未复发。

4 体 会

鼻出血是鼻腔和鼻窦病变常见症状,也是全身症状表现之一[2]。因此鼻出血及时处理是第一要务,但审查鼻出血的部位和病因是治疗鼻出血重要基础。治疗多需局部压迫或堵塞止血,但易造成瘀血,止血药选择不当也易造成瘀血,且离经之血易凝滞成瘀,瘀血又是形成出血的因素,所以止血不留瘀是治疗血证的重要原则[3]。按三焦分部位辨证,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治疗原则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若因火热导致出血,多选丹皮、赤芍、茜草清血分之热又散瘀。出血后期或因虚出血,可用阿胶、当归、白芍、丹参等补血养血散瘀。同时也当注意季节对鼻出血的影响,因春季多风、夏季当暑、秋季有燥、冬季易寒,在治疗时当分别配以疏风、解暑、润燥、化瘀之药[4],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1] 后农生.69例鼻出血鼻内镜下查找鼻出血部位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11):256.

[2] 付航,陈隆晖.鼻出血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13):807.

[3] 杨岸森,李官鸿,彭熠.三焦辨证在“血证”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51.

[4] 陈小宁,严道南.百岁名医干祖望耳鼻喉科临证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4.

R249.7

B

1004-2814(2017)01-0089-02

2016-08-16

猜你喜欢

利特尔外邪鼻出血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季节与鼻出血的关系及鼻出血住院的危险因素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FBI揪出美国史上最大杀人魔
FBI揪出美国史上杀人最多的恶魔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艾森豪威尔巧妙挽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