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经营者多元角色分析
——基于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案研究

2017-04-03郭新平王俊鹏

关键词:太谷县经营者现代农业

郭新平,王俊鹏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现代农业经营者多元角色分析
——基于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案研究

郭新平,王俊鹏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分别承担着组织创建者、生产技术提供者、销售市场开拓者、政府沟通者和人际关系协调者等多元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组成了一个“角色集”。这个“角色集”中的角色涵盖了现代农业经营者完成现代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现代农业经营者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对解决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角色;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农业是国之根本,但建国以来,为改变我国落后的生产力面貌,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脚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力,甚至以不惜牺牲农业发展速度和农民利益,大力推进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发展,致使工农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继而国家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口号,后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方针,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其经营者居于核心地位,是保障农业经营主体良性运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关键环节。黄祖辉和俞宁对浙江省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农业企业经营者比农业专业大户户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显著地年轻并且受教育程度是最高的,各种培训项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中的普及情况差别不大,且显著好于农业专业大户,而担任过乡村领导干部的农业企业经营者的人员比例显著低于农业专业大户户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的人员比例。[1]然而不论现代农业经营者的具体特征如何,他们都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分析现代农业经营者在这一经营过程中表现出的多元社会身份角色,对于实现把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案研究,通过观察和访谈,对现代农业经营者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承担的多元角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角色集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这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在于“新型”,它是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物质生产设备和生产科学技术,实行商品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市场化交易,并且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2]

本研究选取的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是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西省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太谷县玉梅科技专业合作社。其中,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运城闻喜县下邱村,主要经营蔬菜种植和销售;其余三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位于晋中市太谷县,山西省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位于太谷县韩村,主要经营蔬菜制品和调味料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太谷县水秀村,主要经营肉鸡养殖、加工和销售;太谷县玉梅科技专业合作社位于太谷县程家庄村,主要经营粮食、农作物、蔬菜的种植、销售,以及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选取这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分析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这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在村庄在没有出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前,村民的生产模式以半工半农为主,农闲时进城务工,农忙时回家务农,劳动力流失严重;第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之后,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村庄和村民的经济水平,劳动力流失现象得到明显缓解;第三,这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极具典型性,在同类农业经营主体当中发展势头很猛,正处于良性运行阶段,多次被政府予以高度评价,并曾获得国家或省级领导干部的视察。其中,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西省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和太谷县玉梅科技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也于2015年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笔者曾于2015年和2016年两次在这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及其所在村庄进行实地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

(二)角色集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说“一般说来,当个体处于他人面前时,常常会在他的行为中注入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戏剧性地突出并生动勾画出了若干原本含混不清的事实”。[3]由此可知,现代农业经营者在不同的场域中以及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承担着多重的角色,并且这些多元的角色构成了一个“角色集”。

二、多元社会角色:现代农业经营者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的角色变迁

(一)组织创建者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6年将近四十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现代农业孕育和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4],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顺应新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求,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指导服务,以此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导向之下,各地纷纷响应政府政策的号召,创建出各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由于我国现代农业出现时间较晚,所以笔者所调查的这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都是其创建者。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建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投入和人力的运作,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本地资本和异地资本。本地资本支持创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由当地经济精英或原种植大户个人出资创建的,属于典型的能人带动型。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就是由现在的合作社理事长牵头和村里的另外三位能人共同创建的,他从自己家中拿出了1万余元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在2010年一手创建了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一步步地将合作社发展壮大。异地资本支持创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是由外来的投资人发现某地的农业产业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之后,携带资金参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创建。山西太谷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晋商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看到太谷县肉鸡养殖的饲料、交通以及土地的特殊区位优势之后,由来自山西太原市的投资人于2012年创建了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建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诸如资金不足、缺少技术和劳动力以及土地流转困难等等的阻碍,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建却对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能够解决大量失业、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并且吸引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对解决“农村空心化”和“留守人员”等现象所带来的相关问题都会有积极的帮助。

(二)生产技术提供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与进步会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其经营者在生产当中无论是否直接掌握农业生产技术,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农户或企业员工教授生产技术。农户或企业员工掌握了生产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还能使生产操作更加方便,更好地保证生产计划的实施和生产交期的按时完成。在调查中,我们就发现现代农业经营者在日常生产中,会定期组织员工、农户或新入社社员和新进厂员工进行生产技术的培训,也会在企业内部聘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或处理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董事长就表示企业现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工厂还招聘大学生作为技术指导人员,指导企业生产,在新进厂的农民工中,会向他们教授基本的生产技术,也会为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调动农民生产种植的积极性。在现代农业经营者向农户和企业员工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农户也会主动地向他们学习生产技术,但受限于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主动学习能力,这种情况并不常见。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表示技术人员指导理论方面,他们的意见不一定能被采纳,而且需要手把手教,好在老百姓都是技术员,大家私下交流学习,效果明显,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学习生产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时效性,每当新的生产设备上线或者新的生产技术出现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会派专人学习这些最新的生产技术,以便跟上时代发展,不被市场所淘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学习生产技术并有意识的组织员工和农户学习这些技术知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还是推动“农民”由一种身份标签向正规职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新兴职业农民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销售市场开拓者

销售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的第一步。农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所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再生产能力和水平。正如社会生产过程规律所揭示的那样: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会反作用于生产,为生产提供持久的动力和需要。所以,鉴于销售环节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现代农业经营者必须成为销售市场的开拓者。

现代农业经营者作为销售市场开拓者,在拓展销售市场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小意味着产品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号召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是销售者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品逐渐被消费市场所认可,并且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了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还先后通过了QS、ISO9001和HACCP的认证,注册了“员喜林”“喜林六味”“京佳等多种商标,其中“员喜林”商标获得了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提高了公司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产品销售到全国各省市。第二,打造迎合消费市场的产品。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还处于动态发展中,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准确地掌握市场动向,生产出符合消费市场需要的产品。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标准化基地,搞设施农业和订单农业,并积极引进和实验新品种,创造出更多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酱菜产品,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心理,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要。第三,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打铁还需自身硬,质量是产品最基本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的就是信誉度,能否赢得顾客的青睐,还需要产品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建设标准化的示范基地,投资建成了一座集约化基质育苗棚、150多亩双膜镀锌钢架大棚、一座病虫害区域观测场和全省第一家投入使用的自动购肥机,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种植条件,提升了合作社种植蔬菜的品质。第四,直接面向市场,面对消费者。在以往的销售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还有中间商,中间商的存在阻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使得生产者难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难以打开销售市场。所以,为了拓展销售市场,生产者需要略去中间商的参与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生产资料专卖店和网站,在合作社自动购肥机旁直接建成了交易市场。

(四)政府沟通者

政府是市场运行的维护者,也是市场秩序的监管者,任何企业在市场中的合作与竞争,都会与政府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就显得不可避免,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同样也会与政府发生直接的沟通和联系。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交往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二是为了合理地消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府在政策上的分歧与障碍。基于此,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市场主要参与者和竞争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寻求有关政策的资助或者消除在某些政策意见上与政府的分歧。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就表示政府每年会有资金扶持,但必须通过项目申请,而且办理的手续繁杂、时间周期长,只有在相关部门有熟人、有关系才能申请成功,否则很难办。而政府部门作为市场运行的维护者和市场秩序的监管者,为掌握地方基本情况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也会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寻求沟通与交流,委派学术性或专业性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研究并掌握其基本情况,或者派遣相关政府官员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太谷县玉梅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坚持科普惠农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培训,通过培训及时指导农民生产,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增强社员科普意识,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共同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于是,中国科协和省农业厅相关领导先后来到程家庄农村e站视察调研,对太谷县玉梅科技专业合作社及其理事长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人际关系协调者

人际关系是人为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称[5],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而在中国哲学的视野里,人际关系则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人际关系对于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现代农业经营者及时了解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各种情况,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利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作用,团结广大企业员工和农户,调动员工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创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减少来自由人际关系摩擦造成的企业“内耗”,获得生产加工的高效率;更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取得一致的方向,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可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财富。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过去曾有两个员工因工作中的一些琐事发生口角,后来企业负责人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对这两位员工进行劝解和安慰,化解了这两位员工的不满情绪,最终这两名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工作中。除了协调已经发生的矛盾关系,现代农业经营者还会通过正向的激励办法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太谷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董事长还表示公司最近几年都会定期组织员工出去旅游,效果十分明显,员工之间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且对公司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经营者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的不只是一个角色,而是同时扮演组织创建者、生产技术提供者、销售市场开拓者、政府沟通者和人际关系协调者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构成了现代农业经营者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的“角色集”。尽管这些多重角色所开展的工作都是角色扮演者作为现代农业经营者应尽的义务与要求,但角色扮演者还是要对自己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不同角色的规范及要求有清醒和充分的认识,处理好多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角色互相配合,实现他者对现代农业经营者的角色期待,并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继续努力。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村庄的衰落似乎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据中国新闻网2014年的报道称,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9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6]另据统计,1999年以后,行政村数量减少的速度加快,平均减少速度达到2.41%。[7]诚然,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有些村庄的消失是实质性的,还有的村庄是在政府撤乡并镇并村政策背景下的“统计性消失”。然而在村庄撤并的过程中,村落中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被破坏,村社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遭到了削减,其结果就是农民生产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从而加剧了村庄中农民的外流和“农村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员等现象的出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的现代农业的有效经营,不仅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客观上更是对解决由“留守人员”和“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做出了一个积极的回应。

[1]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 (10):16-26.

[2]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2013 (2):78-87.

[3][美]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5.

[4]李燕.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1 (1):128-131.

[5]崔燕改,丁利锐.从社会学视角看传统人际关系[J].沧桑,2008 (3):151-152.

[6]中国新闻网.国研中心主任.中国十年间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EB/OL].(2014-01-11)[2016-08-15]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1-11/5724905.shtml.

[7]党国英.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 (3):29-31.

(编辑:武云侠)

An analysis of multiple roles of modern agriculture operators:case study of basing on the four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Guo Xinping,Wang Junpeng

(SchoolofPhilosophyandSociology,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s an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rural prosperity.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four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the author found that modern agricultural operators play the multiple roles of founding organization,technology provider, marke texploiter, government communicator and interpersonal coordinator in unifi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management,which constitute "role set".The role in "role set" covers the whole process of modern agriculture from production to sale. In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and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modern agriculture operators made a positive response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which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left-behind elderly","left-behind women","left-behind children" and "hollow village".

Modern agriculture;New agriculture business entity;Multiple roles;Unifi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management

2016-10-28

郭新平(1963-),男(汉),山西吕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041026-5)

F323

A

1671-816X(2017)01-0018-05

猜你喜欢

太谷县经营者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经营者》征稿启事
现代农业
PV100防水卷材在太谷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的应用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山西省太谷县普及发展青少年乒乓球运动2016年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圆满收官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山西·太谷壶瓶枣获国家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