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报刊所载稀见食药用菌史料选录

2017-04-02

食用菌 2017年4期
关键词:药用菌木耳香菇

芦 笛

(伦敦大学学院)

与其它领域的文史研究一样,中国食药用菌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必须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在这方面,近年来在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较多进展,既有对常见史料的深入探讨,也有对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相对而言,新史料的发掘尤有利于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维持相关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此前曾发表两份涉及近代食药用菌文献目录,意在对相望年先生编纂的《中国真菌学与植物病理学文献》(1957)做一些补充[1-2]。这两份目录中列出的图书或文章中,部分因为年代久远等原因,是根据前人所编纂的书目和图书馆藏书信息录入的,因此存在一些漏收、误收或版次讹误等问题。读者在使用时,应尽量以查到的原文或原书为准。此外,笔者此前曾在发表的文章中公布3篇关于食用菌的近代报刊文章的全文,即《种菌之地窖》(原载于1906年4月《万国公报》[上海]第207册)、《种法国菌》(原分两次连载于1908年7月9日和1908年7月28日出版的《农工商报》[广州]第39和41期)[3],以及《关于种菇》(原载于1933年《农业世界》[广州]第2卷第1期)[4]。为了进一步推动近代食药用菌历史研究,让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参与其中,有必要适当刊布一些重要的近代相关文献。

本文选录10篇晚清报刊上发表的食药用菌专篇文章,以及1篇涉及食药用菌物产地理的文章,同时试加标点。这些文章的内容总体上中外兼收,既涉及栽培技术,也涉及物产地理和经济贸易,折射出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外之间的知识互动。需要说明的是,文中“()”内是出自原文作者之笔的起注释作用的小字,而“[]”中是笔者对文中错字的纠正,或笔者的补充说明。

1 《日本地蕈》(1898)

该文由张文彬和朱维新译,载于1898年8月8日出版的《格致新报》(上海)第16册,系译自美国《学问报》。文中所说的“休耽克”是日语“椎茸”(Shiitake)的音译,而“椎茸”即香菇。文中叙述“日本蕈”栽培方法时应至少包括香菇在内,因为日语“椎”字的义项之一就是橡树,而且橡树也的确是日本香菇栽培中较常用到的树种[5]。

日本地蕈(译美国《学问报》)

近十年来,日本商务继长增高,不可限量。美人鲍忒曾细察日本贸易,其最获利者,为锡菰海岛所产之蕈。此岛兼产樟树。二物为出口大宗,大半消[销]于中国,而欧美则十之二三焉。一千八百九十五年,蕈销路愈广,该计运至各国者,约有一百七十八万零五百九十七磅。蕈种类不一,皆为可食之物。有一种,日本名为“休耽克”,为蕈中上品,风味无出其右,产于锡菰海岛之甘修和华盖约埋随茄各府。日本蕈俱生于橡树。橡树阅三十年或二十五年,至秋间必枯槁,于是将树劈倒,截成为叚,以斧斫之,至树肉为度,斧斫处相间约离三、四寸,投诸潮湿、黑暗之区;三年后,刀痕处渐渐茁蕈,再取新截之橡树,劈成薄片,覆于其上,以助生长。蕈之长大,总在四季之中,惟春间全赖膏泽,将橡树浸水内,历数点钟取出,俟微干,依前法斫之,便易生长。秋间,蕈出最多,採摘晒干即可,装运出口矣[6]。

1898年10月13日《湘报》(长沙)第175期从《格致新报》全文转载此文(文中将《格致新报》的名称略作“《格致报》”)[7]。

2 《香菇种法》(1899)

该文未具著者,载于1899年12月23日出版的《湖北商务报》(武昌)第25期,系转载自当年11月出版的《便览报》。文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福建建宁等处的香菇栽培和产量,其中明确提到来自浙江劳动力的贡献。

香菇种法(十一月《便览报》)

香菇一项,各处皆有,而以闽省为著。建宁府一带则为西溪,桃花岭相近一带则为东溪。二处所出,每年不下三十万担左右。此项工人,以浙江衢属之龙游、西安、常山、江山四县人居多。其种菇之法:先取其极好极大之杂树,去其枝叶,横置深山丛木处,以尖斧斜鑿之务,使树身小孔密若鱼鳞,上以腐草覆之,任其雨淋日炙。湿热之气,蕴于孔内,一、二月间长成香菇,即采下晒干,运销各埠。每岁惟春、冬二季可种。在春曰春菇,在冬月[曰]冬菇。所谓香菇者,其总名也。然春菇又远不及冬菇之佳,价亦相去倍蓰。盖春菇肉薄而大,无甚香味,性甚暴而主透发;冬菇性温,小如金钱,边圈带捲势,肉厚而味香甜,此其所以贵也。至如幽谷生者,为米菇;松下生者,为松菇;名目不一,而总不及春菇、冬菇之通行也[8]。

3 《茯苓获利》(1900)

该文未具著者,载于1900年4月29日出版的《知新报》(澳门)第117册,系转载自《中外日报》。文中的“实叻”即新加坡。文中记叙了茯苓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乃至邻近外国的部分输送和贸易情形。

茯苓获利

厦门药材除西医所用各药材皆由外洋运来,其余中国药材类皆自外江各省运来。而茯苓一物产自云南,远莫易致,至厦门者皆系皖省潜山县所产。闻商人传述云:运来南洋一带之苓,向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之苓,运销广东,现在市价每担售价,洋百六十元;中等之货,运往实叻,每担售价,洋一百元;下等之货,运来厦门,现每担市价,售洋七八十元。揆诸成本,获利倍蓰(录《中外日报》)[9]。

该文与1900年5月9日《湖北商务报》(武昌)第36期发表的《厦门茯苓获利》内容相同,注明是录自“三月《中外日报》”[10]。

4 《宣化蘑菇产》(1900)和《老河口木耳》(1900)

两篇文章皆未具著者,也皆载于1900年7月17日出版的《湖北商务报》第43册。《宣化蘑菇产》发表于该册的“馆中采访”栏目,而《老河口木耳》发表于该册的“本省商情”栏目,后者摘自当年五月的《新闻报》。这两篇短文皆侧重于食用菌(蘑菇和木耳)物产的产地和销售情形,特别是前者提到了不诚信的销售行为。

宣化蘑菇产

蘑菇一项,产自直隶宣化府,以长城边外及附近张家口一带为最著。闻系受牛马粪及毛骨等气而生,不待种植。该处徧地皆是,其取菇时,以三、四月间见地面甫露萌芽即须发掘,且须连士[土]掘起,方能经久,否则一受风湿,即易生虫。其最大者,名曰“大自生”,径圆五、六寸,厚约寸余,每觔不过四枚,值银四两。此货止敷本地之用,未有运出境者,故江南一带无之;其次者,名曰“中自生”,每觔约八枚,值银二两六钱至二两八钱不等;又次者,名曰“小自生”,每觔十余枚,值银一两八、九钱,取小者名曰“边丁”,每觔约值一元左右,如买百觔以上者,价皆作八折。每岁共出蘑菇二千余担,其运销各路,照八折计算,约有三十八、九万金之谱。商人至该处贩运,须择其肉身厚而带泥者为佳,如薄而过大者,均系伪货,因该处行家以热水浸涨,捏之使大,故肉身薄而真味尽失也[11]。

老河口木耳(五月《新闻报》)

汉镇所销杂货中,以木耳为最旺,均产自老河口一带。今岁因春雨不足,收成仅得其半,故目下汉镇售价已渐飞涨[12]。

5 《稻藁造蕈》(1901)

该文未具著者,载于1901年11月10日《南洋七日报》(上海)第9册。其中提到的《穑者传》系译自法国人麦尔香的著作,译文最初于1897年7月《农学报》第5册开始连载,译文后由上海的文明书局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书籍形式出版[13]。该文文中的“稻藁”即水稻秆之意,而“南华蕈”即草菇。文中不仅记叙了草菇栽培法,而且提到了栽培技术向江西赣州的传播。

稻藁造蕈

中国稻藁,仅以备薪,其值甚贱。考此物可以造蕈,《穑者传》中亦载之。有称“南华蕈”者,以腐藁为蕈母,而积藁为长阜,广二、三尺,高三、四尺,以蕈母间杂其间,而施以泥水,不逾月而蕈生矣。每藁百斤,获蕈甚多,其利极厚,风味不减松蕈。近江西之赣州已传其术。此极易仿行者也[14]。

6 《中国产白木耳》(1902)

该文未具著者,载于1902年9月22日出版的《湖北商务报》第118册,系译自当年七月份日本刊物《通商汇纂》上的文章。文中报告了从商人和海关报告中获得的关于中国白木耳(即银耳)的产地、集散地、价格、贸易量等方面的信息,同时附带提到了四川“寻常木耳”(即黑木耳)的栽培方法。笔者对下文的部分文字加粗,以助读者阅读。根据语境,文中的“此地”指上海。

中国产白木耳(译《通商汇纂》[东七月])

主要产地能生育之树木养殖法

上海日本统领事馆报告曰:此地与本品产出地相距远,不能就其发生、採收等之光景详之,只据其商人所语,及海关报告等,所调查如左列。

产地并供用:于两湖及满洲、盛京、蒙古等处产出,虽然其重要产地为四川、云南地方云。大概备于食席者寻常品,而供药用者为好良品云。而前述各产地中最多处理该品之地为汉口。盖汉口者,地形上以集散本品之好位置,为其中央市场。

生产模样并採收时期:本品是野生之天然物,而非托人工可为制产者,发生于树根及岩石之窄狭间等,而其採收时候者专为春季云。

价格:此地卖买价格,上等品每百斤为五、六百两(上海两),下等品每百斤四、五十两左右也。下等品中混合土块不少云。尝陈列该品于佛国巴里博览会,而有每百斤千二百两之评价,想是特别上等品而其最稀有者也。此地药铺刻下未存如斯佳良品。上海英租界北京路德和号者,主处理四川产白木耳。

上海集散额:查其商人所言,每年约百担左右云。海关年报所示如左。千九百年以前之税关表者,不明记其集散额,而一千九百零一年之税关表者未刊行。

千九百年中于上海白木耳集散额

进口(经清国之内港):十五担,六千七百四十五海关两;

出口(再输送到内港):二担,八百四十七海关两;

出口(再输送到香港及诸外国):三担,一千一百七十二海关两;

进口(不再输出者):十担,四千七百二十六海关两。

尚欲供于参考,将汉口及重庆之集散额追记于左:

汉口白木耳集散额(千九百年中)

输入(经清国内港):十五担,四千九百十八两(海关两);

再输出(到清国内港):十一担,四千九百十八两。

千九百年中重庆白木耳集散额

输入:[原文无数据];

输出(到清国之内地):十四担,五千四百九十八两。

右海关年表所示,与前述此货商人所言有大差。税关表之数量亦有甚少数之感,不过就输出、输入经新海关之处理者而已。其经旧海关与厘金局之处理,以通遇之货物及各自密携带货物未含其内也。

三十五年五月三十一日,重庆领事馆报告如下:

主要产地:产出寻常木耳之地,又必产出白木耳。四川省内寻常木耳之产地为龙安、绥定、保宁之三府,故白木耳亦自此三地方到云。

发生及其收採时候:发生寻常木耳之树干,则亦发生白木耳之树干也,四川省称为“青棡木”。又闻将此树叶育养天蚕(野蚕),而其採收期在秋春之一季,查见其生长之度,后採收云。

养殖法:未闻养殖白木耳之法。欲养殖寻常木耳者,先切断山中之青棡木于四、五尺之长;木耳发生期到,灌以米之煮汁,由如斯之法发生寻常木耳。殆五、六年,而于最后之一季发生仅少之白木耳,故发生白木耳以为树干之精气已全消尽云。

于重庆市价及集散量数之概略:白木耳者,因于品质之良否,其价格亦有非常之差。此地价格,每一斤自五两左右至十四、五两左右。于一年间,其集散量数约一千斤乃至二千斤云[15]。

猜你喜欢

药用菌木耳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青风杯”《食药用菌》2021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香菇接种三招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方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安惠 坚定食药用菌梦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食药用菌产业在陕北地区发展前景探究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