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孢蘑菇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7-04-02朱正威

食用菌 2017年4期
关键词:调水培养料出菇

朱正威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辽宁朝阳122000)

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 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

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

1.1.1 原因 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 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

1.2菌种萌发不吃料

1.2.1 原因 培养料太干或太湿,也可能是培养料偏酸。

1.2.2 解决方法 如培养料太干,可用报纸覆盖后向报纸上喷洒1%石灰水增湿,或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如培养料太湿,可采取反打扦或撬料处理,再加大通风,使料内水分蒸发;如培养料偏酸,可喷洒pH8.0~9.0石灰水。

1.3覆土后菌丝萎缩

1.3.1 原因 多数是由于调水时一次喷水过多,导致水分漏入培养料,覆土后料内的透气性明显降低,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加之覆土影响热量扩散,最终导致菌丝萎缩死亡。

1.3.2 解决方法 通过勤喷、少喷逐渐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加大通风量,高温时不喷水。一旦发生退菌,应通风打扦或撬菌,提高菇床的透气性,菌丝会逐渐恢复爬土,但出菇期会推迟。

亳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时代背景下,译介与国际传播亳文化,是亳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亳州的重要一步,对传承创新特色区域文化,提升皖北文化软实力,助力皖北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强市强省建设,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4覆土后菌丝不上土

1.4.1 原因 覆土层水分过多,或水分不足,也可能是覆土层酸碱度不适宜所致。

1.4.2 解决方法 如果是覆土层水分过多,水分渗透到培养料内,料面菌丝萎缩或死亡,造成菌丝不上土,此时应停水并打扦加强通风,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如果是覆土层与培养料面接触的土粒较干,菌丝无法上土,此时可加大调水量和喷水次数;如果是土层酸碱度不适宜(pH低于5.0),菌丝不能上土,此时可用pH 8.0~9.0石灰水调节。

1.5覆土后菌丝徒长

1.5.1 原因 调水后菇房温度在22℃以上,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通风又不良,在这样条件下,只适于菌丝生长而不利扭结出菇,菌丝只会徒长。

1.5.2 解决方法 调水速度要慢不可过急,掌握表层土适当偏干一些以促进菌丝在土中生长。喷水安排在早、晚气温低时,并加大通风降低湿度,使菇房环境适于出菇。在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加大通风使菌丝倒伏,抑制菌丝向土面生长。如气温较高,不适于出菇或床面已经轻度冒菌丝,可加盖一薄层细土,待气温下降后再调结菇水。如果菌丝已经形成菌皮,可用刀片、钉耙、竹片等将菌皮刮去,并适当补土,加强通风,促使断裂的菌丝扭结出菇。如果温度不适合结菇,最好连同菌丝及表土一起扒掉,另覆一层细土,待温度适宜再调水促菇。

2 出菇期常见生理病害

2.1死菇

2.1.1 症状 菌床上长出的幼菇开始萎缩、发黄,最后成片或成批死亡。

2.1.2 病因 ①出菇时温度高(22℃以上),或春季气温回升过快,连续数天温度超过21℃,造成营养倒流,菇蕾或幼菇因得不到营养而萎缩死亡。②菇房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大,小菇因缺氧而死亡。③覆土后至出菇前,菌丝生长过快,出菇部位高,出菇太密,部分菇蕾也因得不到营养而死亡。④气温较高(22℃以上),空气相对湿度高(95%以上),通气又差,造成菌丝体或覆土表面积水,小菇由于得不到充足氧气窒息而死。⑤采菇时操作不慎,伤及小菇而死。⑥覆土层盐分偏高,或含有害物质,或喷洒过浓的肥水,造成养分不畅。

2.1.3 预防方法 首先要查找和分析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播种期,避开高温时出菇;调整好菇房温度,防止高温侵袭;喷水的同时要开门窗通风,防止床面积水,采菇时小心操作;如果是覆土不适,要换土,追施营养浓度要适当,出菇期间不宜使用化学药物。

2.2地雷菇

2.2.1 症状 地雷菇又称顶泥菇,是在培养料内、料表或粗土层下发生,长大后破土顶泥而出的菇。多出现于产菇初期,质量差、出菇稀。而且在出土过程中,会常常伤害周围幼小菇蕾,影响正常出菇的产量和质量。

2.2.2 病因 ①培养料过湿、料中混有泥土、覆土层过干,使菌丝在覆土层下或培养料内扭结成原基,顶泥而出。②土层调水时间过长,加上菇房通风过度室温降低,都会抑制菌丝向土内生长,提早结菇;土层过厚,调水不及时,调水过快、过急或调水后通风过量,土层湿度不够,菌丝迟迟不上细土,会使结菇位下降而形成地雷菇。③喷结菇水过早、过急或过大,均会抑制菌丝向土层上部生长,使菌丝在粗土粒之间扭结成原基,造成出菇稀、结菇部位不正常的地雷菇。

2.2.3 预防方法 科学调制培养料,料中无杂质、不混入泥土,含水量适中;覆土层厚薄要均匀,干湿均匀;覆土后及时恰当调水,调水的同时要适当通风。但调水后要减少通风量,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勿使料温和覆土温度相差过大,促使菌丝向土层生长、幼菇顺利出土。并要做到适时适量喷洒“结菇水”。

2.3薄皮菇

2.3.1 症状 菌盖与菌柄的间隙偏大,柄细、盖薄,提早开伞。

2.3.2 病因 ①出菇期间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在10~15℃或受冷空气侵袭。②温度偏高而湿度又偏低,床面也偏干,子实体生长快,因得不到适宜的水分,致使幼菇早开伞。③培养料薄而偏干,覆土薄、水分又不足,幼菇由于得不到充足营养和水分,菇体小、菌盖薄、提早开伞。④采收偏晚。

2.3.3 防治方法 调控好菇房温度和湿度,防止昼夜温差过大,气温骤变时要适当关闭通气窗,或在菇房顶及窗口加草帘,以保持菇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料要发酵到位,含水量适中,铺床厚度适当。覆土调水要及时、适宜。采收要适时,不能过晚。

2.4硬开伞

2.4.1 症状 菇床常出现未成熟的菇体其菌盖与菌柄分离裂开,裸露出淡红色菌褶的现象,就叫做硬开伞。

2.4.2 病因 晚秋至初冬,温度突然下降,昼夜温差超过10℃,造成料温、土层温度与气温之间的温度反差过大,土层中的菌柄生长快,而土层外的菌盖生长慢,两者生长不平衡造成开伞。尤其是菇房相对湿度较低时更易发生硬开伞。

2.4.3 预防方法 注意天气预报,在低温到来之前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勿使冷风吹入,以降低昼夜温差;向菇房走道、墙壁及地上喷水,调节好空气相对湿度。

2.5鳞片菇

2.5.1 症状 菌盖表面出现龟裂起皮,似鳞片叫鳞片菇。

2.5.2 病因 产菇期土层板结、土层含水少、空气相对湿度偏低,不能满足菇体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菇房温度低、干湿变化大,菇体处于低温及干燥的环境中,菌盖表皮细胞失水快、发育慢;可能是受甲醛气体刺激菇体;与栽培菌株性状有关。

2.5.3 预防方法 产菇期保持适宜的覆土层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菌床缺水要及时补水;长菇期不要用甲醛等刺激性药物;选用优良菌株。

猜你喜欢

调水培养料出菇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草菇出菇为何怪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