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

2017-04-01朱武钟文彬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高校学生

朱武+钟文彬

【摘 要】精准识别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并进一步展开针对性资助工作,是有效提高资助效益的根本途径。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思考对策,以期为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健全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经过国家的多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全面落实高校资助政策,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在高校学生资助上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还是暴露出诸多不足,如资助对象不准、资助体系资金分配不均、资助管理低效等,从而无法满足贫困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实现贫困资助的深层目标。

1.资助对象不準

关于贫困对象的认定往往是比较难操作的一环。目前主要是以学生提供的由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等开具的低保、残疾或家庭年收入证明等作为评选的依据,经过班级民主评选、学校相关部门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后期的公示对贫困学生进行相应的认定。这种做法看似公正,实则缺乏量化标准。比如:各地区最低生活水平存在差异,比如人均月收入500元在农村可能可以生活,但在城市中人均月收入500元可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统一的收入标准评定是不公平的。另外,评选过程中掺杂的人为因素也较多:虚假不实的贫困证明的开具,民主投票时受人际关系的影响等,这些都极易造成资助对象的不准确。

2.资助体系资金分配不均

国家为高校资助工作所颁布的政策较多,典型的如:奖助学金、生源地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但受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的限制,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国家颁布了分散执行以上资助政策的规定。虽然高校表面上都来分散执行,但也会时常出现各项措施交叉执行的情形,形成重复资助、覆盖面较窄等分配不均衡现象,致使高度关注的困难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而使其他程度稍轻的困难学生无法得到受助。

3.资助管理低效

资助管理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如:资助金额发放不当、发放不及时、受资助后管理脱节等。据统计,很多高校的学生资助金额都难以及时到账,导致学生缺钱而拿不到钱的状况。另外,有的学校发放资金后就不再进行管理,有的受助学生并未将受助资金用于学习,而是进行吃喝玩乐,肆意挥霍,甚至产生懒惰心理,不再愿意靠自己勤工助学来贴补家用,而是希望通过国家、学校的各项资助来解决经济困难。这些行为都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资助体系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度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暴露出的诸多不足,笔者就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1.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

首先,学校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在这一过程中,了解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动态信息是第一步。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科学判断其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对于递交的相关评定证据,校方要进行真伪的鉴定,严格按照标准及要求办事。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对申请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逐个谈话,然后可采取学生参与测评,实现民主决策与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最终根据学生的贫困程度排名确定经济困难的学生名单,在班级内公示,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界限。在评定过程中,每个人都应严格遵守贫困生认定的各项制度、原则与程序,克服认定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以此来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2.重视资助登记统计,合理制定资助规划

只有加强学生资助统计信息的分析与整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学生资助工作。因此,学生的受助情况、特困生姓名、人数及比例的登记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每一笔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及奖助学金的发放都要通过登记与统计,这样学校才能明确特困生是否得到了应该的资助,各项具体的资助政策才能按规定落实到个人,有效避免由于情况不清,造成重复资助,或是应该资助的特困生没有得到资助等不良现象。另外,在经过评定后,校方要致力为每一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完整的资助计划,并关注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助过程,使资金到位,防止贫困生资金浪费现象,确保资助金额公平、有效地分配,公正、公开地实施帮困助学活动。

3.重视资助后的学生管理,展开榜样教育

高校资助工作并不是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上后便结束了,后期对受助学生的监督与管理也十分重要,校方要对受助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和激励,避免其产生攀比、依靠等不良心理。对此,学校可以对受助贫困生展开榜样教育,定期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个人事迹汇报,给予受资助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与熏陶。长期对贫困生进行“学习激励”,要让广大的贫困生心怀感激、艰苦奋斗,使他们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不等、不靠、不依赖。校方要致力将过去单一的助困机制调整转变为以激励为主、助困为辅相结合的新机制,将贫困生接受帮助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展开榜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以此来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是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的核心与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重视资助登记统计,合理制定资助规划,是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的关键,有助于实现资助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助效率。重视资助后的学生管理,展开榜样教育是发挥学生资助价值重要保证,有助于给予受资助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与熏陶。这三个举措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是建立高校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建立精准资助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在2015年全国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会议上的讲话[Z].2015,2.

[2]靳京阳.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资助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16-19.

作者简介:

朱武,男,硕士研究生,江西中医药大学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资助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高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学生写话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