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 在于引导

2017-03-31张新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儿童

张新奎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选择一种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的任务就是促使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教育的作用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力求儿童學习的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的投入过程,成为其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成为其回归生活的过程。如何利用品德课堂引导学生爱生活、会生活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对品德课堂如何回归生活这个问题的浅薄认识。

一、发现生活,细一点

1、教师先要热爱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学生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要培

养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爱心有责任感地生活、有智慧有创意地生活,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细心地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的价值,挖掘生活的意义。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去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带动学生,用美好生活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生活,是使儿童生活更加有意义。如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平时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热爱通过语言和神态传达给学生,也许只是描述社区一角,甚至仅仅是一花一草,学生也会从教师那捻花微笑的动情描述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生活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微感动的作用。

2、引领学生发现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们应该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关注、实践和创造他们自

己的生活,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实生活。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自觉得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也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有效的教学。例如在《发现春天》一课中,我就引导学生“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就在你们的身边”。教师带领孩子们进入大自然,投入春天的怀抱,观察春天的变化,探究春天的秘密,让儿童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通过各种感官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孩子们发现堤岸上的蓬头柳抽出嫩绿的枝条;发现秋天里还是光秃秃的树又长出新芽;看到冬日里有些泛黄的小草换上了新衣裳,听见成群的鸟儿在蓝天中欢唱,知道春天来了。他们从公园里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所散发的芬芳,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二、开放视野,活一点

1、放开思路,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

庭、学校、社会、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生活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日、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儿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发掘也课程的宝贵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一个资源性、话题性、主题性的教材。所以我们的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有一种开放的、生成的意识,要有一种开拓的精神。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地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

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留白,有的可以让学生书写,有的只需口头讨论,有的可以让他们绘画,有的可以把实践活动时的照片、查找到的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剪贴。对儿童而言,最有教育意义的教材是他自己的生活。留白使教材成了和儿童对话的文本:引导儿童自己去选择,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去操作、创作教材。

2、解放手脚,灵活地运用活动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

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手做过的。不管是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还是从儿童这一角度去谈这门课的教学都是如此。有些知识教师讲解、演示多次却不如让学生亲自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比如《保护我的身体》,怎样吃才营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图表,引导学生回家把一星期吃的情况记录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营养,是不是合理。还有《我很整洁》每天刷牙、洗脸,我是不是做到了,这些都是让学生做到的,即“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领悟”。《品德与生活》课中有大量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比如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好朋友,咱们赛一赛收拾书包、看谁收拾得好。再比如《看我多精神》,主张学生走一走、唱一唱,这都是让学生实际操作,再比如做贺年卡等,都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好途径。

三、开展活动,实一点

1、教师也是参与者。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教师应该在教材儿童生

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师主要面对的是教材和儿童,在教材与儿童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时顾及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去调动和维持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循循善诱的引导或指导,而不是把现成的道理、方法简单地教给学生。

2、重视活动过程。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往

往忽视了这一点,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就是要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我们应当在课堂上注重活动过程、活动反馈及活动的再加工,在多向的合作交流中,巧妙地引领、点拨,让同伴的智慧启迪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如:在活动中有的失败了,老师仍应该耐心地等待并鼓励他再去试试看。做实验失败了,应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再做。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一种巧妙的引领,是高于生活的引领。如果老师只按预定的教案一步步走下去,而不善于捕捉这些新的生长点的话,那么课堂生活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该当好“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大使”,善于经营活动,使课堂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新课程改革赋予《品德与生活》课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作为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自身做起更新理念,发现生活,以学生为本位开展活动,力求做到“细一点”、“活一点”、“实一点”,切实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以培养出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