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对策分析

2017-03-31田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牧区教学质量学校

田慧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2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政府农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地区不断统筹教学资源,在合并各类村庄和牧区学校后,统一优势资源、优秀师资,集中建立县、镇学校,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但在农牧区教学中,任然还有很多问题,制约着牧区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本人在青海海北州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教学实际,浅析在农牧区学校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2011年海晏县民族完全寄宿制中学与县域教学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形成了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学校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学,目前有学生宿舍楼1幢,食堂1幢,综合教学楼1幢,实验室楼1幢,共设24个教学班级,在校生936名,现有教职工111名。

二、农牧区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困难

随着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海晏县教育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在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

(一)教师人才流失显现严重

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内,气候干燥、寒冷,夏季時间短暂,紫外线辐射强烈,县域常住人口在3万人左右,城镇常住人口在3千人左右,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工业基础,受限于气候条件,农业只能种植青稞、油菜籽,且产量有限,从而导致县城建设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在如此的环境条件下,县城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在教师队伍中的年轻优秀教师流失尤为严重。近年来,学校大力培养年轻教师队伍,以1年打基础,2年强业务,3年成骨干的模式打造年轻教师队伍,但是,已经培养出来的年轻教师常常以考录行政企事业单位、考录其他地区教师、办理调动等方式流失,导致学校现任教师课程繁忙,且老龄化现象严重,高原地区老龄化教师在承担过多的工作任务后,已无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进一步提升学生教学质量上,同时,由于培训任务、长期病假等原因无在学生学习期间无法避免频繁更替教师的现象,使学生在不断的适应更换教师授课风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对毕业班学生,在复习关键时期带来了很大影响。学校和本地教育、人事部门为解决教师严重缺乏,以临聘、大学生见习岗位、三支一扶等形式招录编外人员缓解教师压力,然而编外人员也存在流动性大、业务熟练不够、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人才恶性循环现象普遍

由于与地理、气候、经济等硬性条件的束缚,海晏县教育教学质量与其他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在国家高校扩招的号召和对牧区学生优惠照顾下,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够到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由于学生基础不扎实,在经过学校几年的学习后,虽然很多学生学业已完成,但是实际水平还远不能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而为了进一步加大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缓解学校教学压力,在通过本地区教师在编招录和见习岗位等形式,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被吸纳到学校担任授课教师,从而导致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业质量,出现了县域人才的恶性循环现象。

(三)传统观念与就业形式的影响

县域生源除了县镇生源外,大多数学生来自牧区,农村牧区由于地处偏远,社会文化交流较慢,家长与子女在接受外界现代文化的范围有限,同时,在现有的生活范围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量不大,常年的农牧生活造成了家长险隘的观念,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式的严峻,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在县城各单位占据见习岗位,收入低微,只能寄住与亲戚家或租住房屋,生活水平远不能与在农村牧区经营农牧业的子女相比,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意识中只要孩子识字,能够尽早的掌握农牧业经营技术是最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技能。从而,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下,各地区能够让孩子上完初中教育,然对子女学习成绩不闻不问,以至于学校组织召开的家长会多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学校家庭双面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各乡、村牧区对教师的家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夏季,牧区家长经常迁移草场放牧,更是很难进行家访。在寄宿制的学校中,牧区家长也普遍认为,学生寄宿于学校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只能由学校和教师来决定。由于家庭条件受限思想观念局限,对于子女更多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是很多农牧民家庭不能承受的。传统观念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单方面的努力,也使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

(四)应试教育与地域文化

应试教育虽然在近年来饱受诟病,然而在基层的教学工作中,应试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更是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的最终标杆,同时也是家长关心的重中之重,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学校、教师共同的目标就是不遗余力的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海晏县地处偏远,很多学生对书本的知识很生涩与生活之间基本没有联系,而为之骄傲的本地域“两弹一星”精神、西海古郡、藏羌文化等历史文化知识却无法在书本中了解更多,更不可能在考试中体现,而在教学中教师更是为了更多的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本地域文化的传承,从而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化,减少了文化知识的吸引力。

三、几点意见建议

农村牧区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是一种先进理念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进,是一种改变创新创造的积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下,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减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稳定因素。

(一)稳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师资来源主要为自海北州境内历年高校毕业生和省内各地区教师招聘考录,非本县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都只是以暂时过度的想法在海晏县教学。因此稳定海晏县教师队伍需要因地制宜多面推进。一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和学校两级共同努力,打造和谐型校园、文明型校园、事业型校园,强化学校领导班子配备,确实组建一个有为、有能力、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净化校园风气、打造良好的教职工工作环境,积极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学校工会作用的发挥,实事求是解决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打造高原学校教职工之家,团结学校教职工,不断增强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使广大教职工能顺心生活,舒心工作。二是搭建教师事业平台。学校领导班子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学校课题研究项目,组建学校各科目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小组,并按阶段跟进,在项目取得成果后进行全校的评价表彰。关心教师职称评审相关工作,在每年的评审阶段组建相关领导机构,为评审职称教师解疑答难,确保符合条件教师能顺利获取职称。确保每一位有事业心得教师都能在海晏县有成就感。三是吸引本土人才进入师资队伍。在每年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回流本县后,由于缺乏企业吸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以见习岗位、临聘、代课等形式临时就业于学校中,作为年轻一代本土人才只要能纳入编制管理,将有很大的稳定性,学校在对这些人员管理中兼顾公平公正,强化培训,作为后备骨干教师培养,提升学校形象,在本地区教师招聘中这些人员将不遗余力的报考本土学校,以减轻自身的生活压力,这些人员具有稳定性,能够长期奋斗于高原教育事业。四是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及时了解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注意了解掌握非本土教师和年青教师思想动态,这类教师想法多、流动性强,要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解决后顾之忧,做到以情感留人。

(二)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能力

教师业务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增强学校课题研究项目实效性的同时,要搭建本土学校教师和学生与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是“走出去取经”,近年来,在国家对西部教育工作的关注下,学校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到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是,这类交流活动往往是以看和听为主,而且时间短暂,教师很难得到实际操作,使得学习无法解决存在的困惑,常常是流于形式,学习回报也多以照片和文字材料应付了事。因此,在外出学习教学经验务必注重于时间、经验学习、实际操作、交流解疑等方面,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在交流中解疑答難,在实操中融汇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真达到教师“外出取经”的目的。在外派教师学习项目中应当延长教师学习时间,参与具体工作事务,参与学校课题研究,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实践和经验交流总结学习心得,同时在回校交流学习心得时以实操为准,通过具体的备课、说课、授课、作业布置等流程让在同科教师的评价交流中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确保先进教学经验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带动同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请进来学习”。积极与内地同级学校交流沟通,引进其教学骨干来本土学校挂职带课,参加课题研究项目,组织开展交流座谈,在共同工作和研究交流中为本土教师传经送宝。三是“送出去上课”。本土学生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和媒体传播,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法少,在自学、拓展思维等方面差距较大。将处于初中、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送出去,在经济发达地区接受较先进的学习方法,接受先进理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综合性的提升,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再录入到高等学府深造,毕业后回流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再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思维,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很有必要,也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西部地区人才恶性循环的现象,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新途径。

(三)多方联动推动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农村牧区学校中改变家长观念至关重要,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营造氛围,逐步转变家长观念。县、乡、村三级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拓展本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加大对回流学生就业安置工作,提升外出学生的就业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根植教育理念。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信息登记,掌握学生家庭情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组建家访小组,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同时,对学生家长分类划分,对部分教育理念薄弱的学生家长,要分类进行家访,并及时汇总在家访中存在的问题,在家访小组会议上集中进行解决。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家长会,通过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逐步转变家长观念。作为寄宿制中学,学校要做好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学习对学习的爱好和学习自觉性,并以学生带动家长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四)强化对地域文化的重视,提升学生向心力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沉淀。通过不断将本土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在优秀的地域文化熏陶中让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道德水准,丰富学生情感学生。学生对本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因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本土文化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家乡的向心力,为人才回流本土,提升本土教育师资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育是改变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农牧区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很多,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每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希望在不就得将来,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能扎扎实实踏阶而上,并未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牧区教学质量学校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学校推介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