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探析

2017-03-31李军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职院校互联网+

李军伟

【摘 要】 “互联网+”作为新型的认知资源,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出了严峻挑战。“互联网”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和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互联网视角下,如何利用新技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成效性,如何利用好网络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个人观、世界观是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当前,互联网行业已进入高度发达状态,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网民比例接近于100%,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正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为人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已成为现实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第一,网络上的内容具有生动性和广泛性。面对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新时期、新环境中的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仅很难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甚至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而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网络时代实现了跨地域的资源共享。互联网营造了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空间,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了现实,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快捷性和及时性。面对这样一个呈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被喻为“高速公路”的计算机网络,其信息传输的快捷大大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第四,互动性。大学生们都在进行自己所想要的一种人机互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首先是正面影响。第一,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第二,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各院校建立了完备的网络资源平台,学生可随时接受先进知识。第三,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通过上网学生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得到培养,网络中丰富的图书资源使学生触类旁通,自身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其次是负面影响。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网络垃圾、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管理漏洞等。据统计,美欧大学生色情行为明显上升,因特网变成不受国家法律约束的犯罪活动交易市场。我国部分学生生活方式趋于西方化,很容易使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变化,他们面对庞大繁杂的网络信息量常难以分辨其真实性,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影响,则会导致其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网络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是网络对教育者权威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的,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调,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权威性。网络媒体信息文化传播快、范围广,所以当教育者在传授不具时效性的知识时,会受到学生主体的质疑,失去优先教育的优势,从而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二是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对一些网络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得不到证实,难以控制和管理。这样的网络环境会导致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思想道德和人格上的缺失,一不小心就会越过法律约束的界限,造成网络犯罪,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三是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网络是传播文化的途径之一,西方社会的文化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造成冲击,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使政治信仰产生偏差。

四、“互联网+”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对策

1、更新“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理念。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社会的网络化、现实环境虚拟化,但也代表了“互联网+”的趋势,这种趋势充分诠释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辩证关系,必须紧扣互联网浪潮,与时俱进,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充分感悟学生发展需求。

2、利用互联网建立新型的思政教育机制。各院校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院校通过各大论坛、BBS、网站等学生较为常用的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其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广大院校在对教育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进行互联网思政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互动机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利用网络资源与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网络教育环境。

3、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一方面,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以正确的交互信息,通过网络唱响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拥有高用户量的外围网站资源。各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善于利用这些优质网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互联网+”从容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依靠这些网站的较高点击率来带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从而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4、提高学生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互动参与的积极性。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的主体是学生,其目的是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甄别网络虚假信息,进行信息价值判断的能力。学校要不断创新网络互动形式,选取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互动题材,从情理与兴趣的基本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参与网络互动的兴趣。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高,才能在情理互动机制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实现思政教育互动机制水平的提高。

5、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质,才能进一步了解和熟识网络环境,凭借优秀的信息能力,从网络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展开教育和管理工作。

6、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国家、民族或学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增强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地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畅.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前沿2015,(10)

[2]董敏杰.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5(5)

[3]张金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1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职院校互联网+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