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探讨

2017-03-31宋梦岚朱海涛

教育界·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应用型大学生

宋梦岚 朱海涛

【摘 要】目前,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不适的困惑心理、就业压力造成过分担心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紧张心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恋爱情感问题引发的不健康心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四点建议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应用型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际交往不适的困惑心理

调查数据显示,87%的学生认为朋友交往中最重要的是“真诚、信任”。但是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却有36%的学生感到过于拘泥,9.33%的学生不相信别人,15.26%的学生感到自卑,11.2%的学生感到别人轻视自己,16.8%的学生感到被别人误解。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对现行的人际交往不适应的问题,以至于产生心理上的孤独、焦虑不安[1]。

(二)就业压力造成过分担心的心理

目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实际的工作情况等使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毕业生由于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心向往大中城市和高收入的行业,同时又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条件,致使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暴躁、抑郁、悲观等不同情绪。调查发现,47%的应届毕业生感到精神疲惫劳累、经常失眠;对就业的前景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占38%[2]。

(三)贫困生的自卑心理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域、家庭都存在贫富悬殊;对城镇的部分学生,企业不景气,有的家庭生活困难或家长下岗等因素引起部分学生产生自卑等方面的心理现象。调查中有47%的学生自认为家庭经济困难,22%的学生把自己归为贫困生行列,自认为是特困生的学生也高达到12%。沉重的生活负担使這一特殊群体的心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并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出自卑、胆怯、嫉妒、孤僻、冷漠、悲观等心理特征。个别同学过分地抱怨社会和命运的不公,从而引发仇恨和报复的心理,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部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四)恋爱、情感问题引发的不健康心理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张扬而疏于理智的思考,在感情方面往往比较执着。由于缺乏经验,经常为感情的纠葛而忧郁、苦闷和烦恼。有的同学忙于谈恋爱,而与其他同学关系逐渐疏远,把自己孤立于集体之外;有的同学害怕别人抢走自己的异性朋友,整天胡思乱想,坐立不安,不能一心一意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由于现实中的许多原因,一些恋人不得不分手,对感情的执着和痴迷使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失恋问题,往往陷入情感的漩涡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自杀报复的仇恨心理,在高校中因学生恋爱危机而发生的自杀、报复事件时有所闻。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我们要大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立系统的可操作的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通过广播、宣传栏、校刊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解除学生疑虑以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定时、定点和有专人负责的心理门诊咨询,学校要为门诊咨询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既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做到:首先,学校课程设置多元化,增强教材中心理健康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其次,教育者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或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的难度体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将这种外在的求知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身坚韧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三)教育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同样,青少年在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挫折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就是青少年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其次,要训练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技能;再次,要加强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体验;最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实践训练。实验研究表明,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训练需要经历“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环节。

(四)联系本地实际开展挫折教育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挫折教育的方案设计得如何,是否富有成效,这还要将理论纳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检验。挫折教育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挫折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挫折教育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精心选择课题,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为解决本校开展挫折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友洋.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63-64.

[2]蒋乃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应用型大学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