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浅探

2017-03-31陆小莲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陆小莲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 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8-01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情境,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以生活为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出新颖、有创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是为了导入新课,更要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探究,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方向》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生活中认识方向的情境,如太阳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山;指南针指向南方,则对面是北方等,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东西、南北是相对面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太阳一天中运行的轨迹,就可以知道中午太阳在南边,当面向太阳时,则左边为东,右边为西,从而建构起方位的空间观念。这样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辨别出方向。在下一个环节学习认识地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结果在展示时出现了不同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解释可知,不同的学生把“上”定为了不同的方向,所以出现了让人分不清位置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达成一致呢?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出绘制地图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学生对于方向的认识就能达到一个全面认知的层次,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以常识为情境,诱导学生向纵深探究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常识性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将常识数学化。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常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探究未知世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时,教材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这样在给出一个数字后学生就能快速地判断出它是谁的倍数。此外,其他数的倍数是否也有一定的規律呢?比如4的倍数。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年、月、日》中平年、闰年的内容,列举出几个闰年的例子,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究4的倍数做好了准备。如学生举出闰年有2004年、2008年、1992年、1996年等,这时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就可以发现4的倍数单看末位没有规律,但是只要看后面的两位是不是4的倍数就可以得出该数是不是4的倍数。这个发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下继续探究7的倍数的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化发展。

三、以旧知为情境,强化学生的探究精神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前后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教师应以旧知为情境,让学生在重新解读和分析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探究得出新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发现,而不是包办代替,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加强,探究精神得以强化。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时,教师可以用已学过的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来引导学生尝试求出圆的周长。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无法用尺子直接量出,那么怎样得出曲线的长度呢?在小组探究中,有的小组用细线绕圆一周,然后拉直测量出周长;有的小组将圆在纸上滚动一周,量出滚动的距离得出圆的周长。这些操作都体现了学生开展思考与探究,并用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探究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总之,在教学中创新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情境设置既要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又要充满探究气息和挑战意味,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打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设情境,构建灵动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