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分层次培养模式研讨

2017-03-31钱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

钱璟

【摘 要】 分層次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探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千年历史的积淀,分层次培养在我国独立高校中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根据在独立学院中多年教学工作的实践,对分层次培养的理念、其在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探索和经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因材施教理念;分层次培养实践;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01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将全面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有新突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要有新的探索。我们的分层次培养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分层次培养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因此,分层次培养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千年历史的积淀。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对分层次培养的探讨、工作实践和经验,做粗略的研讨。

一、我国分层次培养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教育家孔子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孔子这一思想的创立,是源于他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之后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孔子教育经验进行了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1]。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自创立后就被我国历代教育家所继承,随着我国历史的演进,在各个时代,“因材施教”思想也在不断发展。

近现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开启了现代化进程,近代教育也随之起步,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民国的教育改革等一学院列的改革中,许多教育家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因材施教”进行表述: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写到:“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他创办育才学校时,也将“因材施教”的思想充分运用于实践中,“设了音乐、戏剧、文学、社会、自然、绘画六组,依据智慧测验、特殊测验选拔难童加入最适合其才能兴趣之一组学习,以期因材施教,务使各得其所”[2]。再如:蔡元培先生说:“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玻璃。”[3]

两位教育家均提出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兴趣爱好、智商和身心发展状况等,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讲到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4]

综上所述,在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经历了千年的积淀,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二、现代独立院校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次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之一,独立院校进行分层次教学尤其显得重要。首先,在当前,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扩招一方面使得更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另一个方面也使得原本高校的精英化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化,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政策、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接受高校教育的时候,对选择知名大学,公立大学有明显的趋向性。不同于国外的一些知名私立大学,目前,我们国家的独立学院,是作为公立大学教育外的补充,因此,在招生结构体系中,难免会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环境中,生源水平普遍低于公立大学也是现实,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分层次培养机制,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应更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以期培养出社会更需要的人才。

其二,在当前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人的社会化分工也更加细化,如何让我们的高校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要求,也是目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社会的固有思维中,名牌大学毕业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优势更明显,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又该具备什么样的优势让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脱颖而出呢?事实上,相对于传统高校,独立学院也是具有自身优势的,作为独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会更加灵活,相较于一些传统高校多年沿用一套成体系的课程,加之更换课程复杂的程序,独立学院能更轻松的完成课程的置换,根据社会工作的需求和新知识的发展,灵活的制定培养计划,也可适当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转而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难度相对小的课程,来使学生更好的具备就业能力。

另外,独立学院虽然是公立教育的一个补充,但同时也是作为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学习情况和个人意愿,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同学,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习愿望,而应该在教学安排上有所体现和倾斜。以求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独立学院分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分层次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么独立学院的分层次培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体现呢?我们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做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1、通过专业方向设置体现分层次培养

以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下分别设置“网络集成”和“数字媒体”两个专业方向,新生进校后通过一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学生再根据自身的兴趣,对未来的工作规划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自由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两个专业从课程难易度上来说,“数字媒体”专业除了对学生的工科基础相对“网络集成”要求要低一些,但对学生的艺术感觉有一定要求,而“网络集成”方向,因为将来的工作方向是网络工程师,因此对学生的工科和计算机编程等能力要求较高。两个方向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交叉,如: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但专业课程针对不同方向分别设置,如:数字媒体方向设置“造型基础”、“三维游戏引擎设计”,而网络方向设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

2、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分层次培养

除了正常开设的课程外,在选修课程中开设部分拔高能力的课程。对于有考研要求的学生开设相应培训课程,如考研培训课程。对于想要就业的同学开设就业培训相应能力培训课程,如软件工程师培训,网络工程师培训,Adobe认证培训等。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使考研和就业的同学都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收益。

3、通过课程内容难易度控制进行分层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同一个班,甚至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样的课程,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即不会因为迁就成绩不好的同学而拉低教育水平,也不会为了满足成绩优秀的同学,而造成成绩不好的同学掉队。

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出好的,或者淘汰差的,也不仅仅是让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加优秀,而是让大家都能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学到东西,因此,怎么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呢?

以我学院为例,自2006年起,我学院在“课程设計”中就提出了“难”“中”“易”理论,并一直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具体做法是,“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设计时,要给出“难”“中”“易”三个难度级别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题目难度,评分标准是“难”题,满分100,“中”题满分80,“易”题达到老师要求评分60。这样即便是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同学,也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优秀的学生可以使能力得到提升,而落后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不会做而放弃,能真正学习到一些知识。

4、通过校企合作体现分层次培养

高校培养学生,最终还是要交付社会检验,校企合作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环节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起门来办学,培养出的学生就会与市场脱节,不适应社会。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中,会很有优势。以我校为例,很多企业会联系学院,希望能够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作为学校,建立不同层次的企业合作平台,能够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培训就业体系,也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加快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分层次培养,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一种具体实践,其中所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还有很多,本文所涉及的部分仅仅是作者本人近年来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中,与同仁们共同探索和实践的一些经验之谈,分层次培养对于独立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也会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找到更加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汪润近代中国“因材施教”实践观的变迁基础教育研究2014.09.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21.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