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境外消费“井喷式”增长看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

2017-03-31赵洋

经济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赵洋

摘 要:中国人境外消费的“井喷式”增长令世人瞩目,文章在考量这种现象的真实状态和程度的基础上,利用供给和需求曲线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认为中国境内的低水平供给无法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推动国人境外消费的深层次原因。如果任由其发展将造成中国国民财富外泄,阻碍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通过供给侧改革,重塑中国人对中国商品的信心。

关键词:境外消费 供给侧瓶颈 财富外泄 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0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10-03

近年来,中国游客海外“爆买”现象引起世人瞩目。2012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此后三年蝉联第一。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人数超过1.28亿,旅游花费2920亿美元,当年第二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美国的出境人数为7300万,旅游花费1200亿美元{1},中国无论从出境人数还是境外消费额,都是美国的两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剖析这种超常现象的程度、根本原因、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境外消费的现状

2005—2015年數据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境外消费增长的轨迹。表1可见,2005—2015年11年间,我国境外消费从2005年的218亿美元攀升到2015年的2920亿美元,增长13.4倍。同期GDP增长3.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倍,境外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内的经济增速及消费的增速。

从表2可以进一步看到,2005—2015年,全球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长4%左右。而同期中国出境游人数逐年增长30%以上;从消费总额看,中国人境外消费在全球境外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3.1%增长到2015年的24%。2012年前,中国人均境外消费低于全球平均消费,而2012年后,中国人均境外消费超过全球水平,2015年中国人人均境外消费金额达到全球人均消费金额的2倍有余。

可见,中国人境外消费的增长无论从速度上还是规模上都远远超出全球的整体发展水平,这种增长是超常规的、“井喷式”的增长,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中国人的境外购物清单主要集中在名包、名表、珠宝首饰等奢侈品和品牌服饰、高档化妆品、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有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其中910亿美元在中国境外发生,占比高达78%{2}。

近几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的商品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从奢侈品向食品、保健品等日常用品蔓延的趋势。有报道称,2016年猴年春节,600万中国游客出境过年,他们的境外购物单中,儿童感冒药、卫生巾、丝袜、指甲钳、保温杯、电动牙刷、钢笔榜上有名,电饭锅、马桶盖更是经常卖到断货,可见人们的目标也开始瞄准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3}。

二、境外消费暴涨的背景及制度原因

首先,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提高是境外消费增长的基础。我国经济30余年的持续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持续升级,对高档消费品,精神、文化用品和旅游服务的需求日益显露出来。有研究表明,收入水平每提高1%,出境旅游人数将增长2%{4}。

其次,国家出境管制的放宽、外交环境的变化、航空公司的发展、银行结算体系的完备都为中国游客出境及境外消费提供了日益便利的条件。简化居民办理护照的流程,大大便利了中国公民持有出境“身份证”;日本、美国与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放宽了对中国旅游签证的门槛,一些国家还实行免签和“落地签”政策,方便国人获得目的国的“通行证”;境外目的地国越来越重视保障中国公民在旅行和消费中得到公平、公正、优惠的待遇,包括提供更多的中文标识和服务,准备更符合中国人喜好的产品;国际航线的通航使交通更加便利,航空公司不断推出打折活动,也刺激了中国公民出境;中国银联海外业务日益拓展,成为最主要的境外支付平台,不仅为中国公民境外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节约了交易成本。

第三,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刺激了境外消费。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2005—2015年间,人民币升值近24%。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结果是“人民币更值钱了”,以外币计价的境外商品更便宜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商品相对偏高,这种因汇率产生的明显的价差驱动中国公民境外消费。

第四,国内税收和交易成本过高导致同类商品“外贱内贵”,拉动国人境外“扫货”。数据显示,境内与境外相比,酒类产品平均价差高达64%,最高价差达85%;腕表平均价差33%,最高价差83%{5}。

三、境外消费暴涨的供给侧原因及作用机理

中国境内的低水平供给无法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推动国人境外消费的深层次原因。供给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商品结构不合理,低端商品多、高端商品少;二是国内商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偏低,售后服务不完备,假冒伪劣商品、“山寨产品”盛行。

中国经济30余年的持续增长带来消费的升级,客观上要求供给方面能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升级后的需求,而事实是30多年来供给侧的升级并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国内的生产厂商大多徘徊在低端制造业,商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质量水平一般的产品,很少有高端的品牌商品;国内生产厂商的竞争手段也多为打“价格战”,陷入盈利水平越来越低、缺乏有效积累、无力创新、质量和服务缩水的低水平循环的泥潭。

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国内商品假冒伪劣、“山寨产品”盛行,还频频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使国人失去了对国产商品的信心,认为海外市场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更完善,质量标准更严格,质量水平更有保证,所以纷纷转向海外寻求“替代品”。

这种供给侧的瓶颈对出境消费的影响机理可以用供给和需求曲线加以诠释。由图1可见,假定供给曲线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直线AB代表这种供给水平下的质量标准。消费需求的层次是逐渐提升的,当需求曲线由D提升到D2时,国内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此时超出国内质量水平AB的这部分消费就会流向海外,规模相当于图中标注为①的阴影面积。此时,如果客观因素将这部分需求锁定在国内,那么,这种升级后的需求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消费者会有两个选择:一是不买,无法转化为国内消费;二是买,转化为国内消费,无论哪种选择,都会产生抱怨和不满,前者抱怨的是限制出境购买的机制,后者抱怨的是国内产品的质量,抱怨和不满的程度是标注为②的这部分阴影面积。

可见,国人通过境外消费满足自身需求无可厚非,国内供给侧的瓶颈是境外消费暴涨的根本原因,要想抑制境外消费暴涨的趋势,必须从供给侧入手,通过提升供给的水平来解决这一基本矛盾。

四、境外消费暴涨的影响

在一定人均收入水平约束下,居民的消费总量是有限度的,这种有限的消费如果发生在境外,必然减少境内消费,国人消费“内冷外热”的巨大反差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境外消费产生贸易逆差,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抑制国内经济增长。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8年,我国仍然是旅游服务净出口国,并有47亿美元的结余。从2009年开始旅游服务出现逆差,当年的逆差40亿美元,以后各年翻倍增长,到2014年,此项逆差达到1080亿美元,占当年货物贸易顺差的23%。相当于商品出口带来的贸易顺差的近1/4被旅游这项服务贸易逆差吃掉。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境外高消费不仅影响国内消费,还抵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国内经济增长起到双重的抑制作用。

其次,境外消费造成中國的国民财富外泄。表面上境外消费是中国的购买力外流,在购买和交易过程中仍然遵循公平交易原则,无非是购买中支付了大量外汇,形成了表面上的财富流出。但进一步分析中国付出财富的构成和买回商品的构成会看到,中国付出的财富大多来源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业,换回来的商品却是高附加值的品牌商品,这种附加值的差额全部留在了境外目的国,中国就像传送带一样将财富源源不断地外泄到境外目的国,长此以往,势必掏空中国的国民财富,造成中国越来越贫穷,境外目的地国家越来越富裕。

第三,境外消费彰显贫富差距,强化社会阶层认知,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据统计中国持有出国护照的人数仅占人口总量的5%,少数人在境外的高消费使越来越多的国人看到自身的差距,产生不公的感觉和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团结和安定。

第四,境外消费有蔓延和隐蔽化趋势。近年来境外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范围从一般商品和服务向房产、休闲、医疗、养生等更高层次的消费领域蔓延,这些消费都是高端的就地消费,在国内没有手段进行把握和控制,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对中国经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不利影响,因此,从问题的根源——供给侧入手实施改革已迫在眉睫。

五、对策建议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方面入手,解决供给方面存在的结构和质量问题,形成有效的供给,满足国人升级后的消费需求,将境外消费引回境内,从根本上遏制境外消费的畸形增长,构建健康的国内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积累国家财富。

政府和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主体。政府用“看不见的手”,通过设置合理的公共政策和监管体系引导供给各个环节提升质量、降低交易成本,让国人在国内就可以享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自愿地选择在国内消费,而不是远赴重洋,舍近求远地从境外购买,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完善产品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树立行为红线,使市场的各参与者有法可依,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第二,建立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改善目前相对落后的标准化状态,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让生产者有据可依,让消费者树立信心。

第三,加强标准的执行和监管。明确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的监管,特别是对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领域要重点加以监控,不能让假冒伪劣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

第四,设置更为合理的税赋体系、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市场的繁荣。对进口产品所征收的各项税赋应统筹规划,避免叠加征收;优化进口商品商检、报关流程,收费透明化;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较少运输、流通环节各项不合理的收费,降低交易成本。

第五,利用财政、税收各种政策工具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发展自主品牌。企业作为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自身也获得持续发展所需的收益。

对企业来说,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品牌经营意识,将品牌理念贯穿到研发、生产、质保、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打造国产知名名牌;其次,要把握需求升级的方向,通过创新设计、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第三,要严把质量关,提升质(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水平,让人们买的放心,用的省心。只要用心关注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严把质量关,努力降低成本,就能向市场供应适销对路的产品,将境外消费吸引回境内。

总之,让“井喷式”的境外消费回流到国内,关键是要抓住这一现象的病根“对症下药”,通过政府的前瞻性引导和切实监控,通过企业的扎实努力重塑国人对国产商品的和世人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注释:

{1}http://media.unwto.org/press-release/2016-05-03/exports-

international-tourism-rise-4-2015

{2}张莉.中国游客正成为全球旅行业的“香饽饽”.中国对外贸易,2016(3):70-71

{3}中国游客春节海外消费刷出900亿元新纪录,感冒药牙刷统统带回家.沈阳日报,2016.02.17

{4}邓爱民.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12):79-83

{5}中国游客春节海外消费刷出900亿元新纪录,感冒药牙刷统统带回家.沈阳日报,2016.02.17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延边 133002)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