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教学中培育幼儿的思维能力

2017-03-30李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诗歌幼儿

李娜

《学前教育纲要》明确要求,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目标”下,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也有相应的语言与思维能力目标的设定。因此,要培育幼儿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表现采取一定的语言教学措施。

一、对幼儿期思维特点的认知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3-6岁幼儿正处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前运算阶段,正处在“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他们开始尝试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事物;其思维则呈现两个特点,即表象性与直觉性。对前者,明显的例子是,幼儿对事物的概括是以个体感官能够感知到的实物的具体形象为支撑的。如对玩具的概括,女孩表达为“玩具就是布娃娃”,男孩则为“玩具就是小汽车、宝剑、枪”等,均为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可做玩具的物品。即便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认知,也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实物出现的。如对“友好”的理解,很多幼儿的表达是“小朋友间不吵架、不打架”等。对后者,则更多体现在一些语言的表达上,且以语言表达的存在“问题”的形式来表现。如有小班幼儿的省略句式表达“宝宝,瓜”,结合具体语境,他的真实含义表达,可能是“我要玩瓜的模型”或者“我要吃瓜”等。显然,这是幼儿语言表达思维的不健全所导致的思维跳跃产生的后果。因此,幼儿教师着眼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时,必要伴随着相关语言的表达。如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对游戏规则的解释、对幼儿行为的引导等,以引导幼儿在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如分析、比较、想象、联想、概括等。

二、语言教学中相关措施的采取

1.故事教学

与幼儿的形象性思维特点相关,具有单一明确主题的幼儿故事,多具有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便于幼儿听取故事时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幼兒明确感受到故事中人物做法的好坏忠奸,进而也就懂得哪些事情必须做、可以做或不能做等道理。以讲述教学故事《晴朗的一天》为例,在首次活动的多次讲述中,结合相关卡片资料的操作,教师即可分别询问幼儿“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次听故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等,来引导幼儿在回顾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每种物品与故事角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而在再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前者为基础,作类如“如果小狐狸真的找来牛奶给了老婆婆,老婆婆应该怎么办呢”“如果小狐狸没有能够从母鸡那里换来鸡蛋,这说明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等问题来询问幼儿,请其回答。这时的教学,在事实上已经进入对幼儿的假言推理、反事实推理的思维训练过程了。

2.诗歌教学

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想象力丰富,是一般儿童诗歌所具有的三大特点。因此,引导幼儿多读多背一些儿童诗歌,对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丰富想象能力,进而发展幼儿思维,是非常有益的。如教读儿童诗《灯塔妈妈》,将灯塔与航船分别比作妈妈、宝宝,就非常符合幼儿思维的形象化特点,而将“灯塔妈妈”为等待“船宝宝”回家的神情表达为“睁着眼/到处瞧”,也会激发幼儿以妈妈的等待形象来替代诗中的等待形象而作优美的联想,产生美的享受。教学中,为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主题及各节之间的关系,教师对诗歌的含义与层次进行适度讲解是必要的。这也有助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如教学儿童诗《小弟和小猫》,对其主题“爱清洁讲卫生”及全诗五节之各节间的相互关系的讲解,在有效强化幼儿的主题认知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同时,也有助学生对各节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逻辑感知。

3.看图讲述

“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情节”是前述《指南》中“倾听与表达目标”下的对幼儿语言与思维能力建设的教学建议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结合幼儿喜欢看图画、讲图画的特点,赋予幼儿的这一常见活动以一定的任务承担,即要求幼儿以仔细观察画面内容与合理想象为基础,将“死”的画面讲“活”,以求得活灵活现之效果为佳。这一过程中,由于“想象”因素的加入,可能会促使幼儿作近乎天马行空式或荒诞内容的添加。对此,教师必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肯定幼儿的想象、创造、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中,适度关注幼儿语言发展背后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必要的。毕竟,二者之间密切相连,“没有语言,我们的智慧就不可能比猩猩、婴儿有多少进步”(皮亚杰语),而“思维”又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语)。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诗歌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诗歌岛·八面来风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