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2017-03-30刘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代文水生文学作品

刘朋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阅读欣赏要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要让学生能在阅读中得到性情的陶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确,语文阅读并非是灌输,而是一个自然浸透的过程,要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需做到“润物细无声”。为此,笔者试就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谈一些感想。

一、细读文本,阅读生活化

阅读,重在读,而在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理解,而要理解文本,就需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进行。小说有三要素、议论文有论点、散文有脉络,在阅读中抓住这些要素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理解文本,再深入体会,才可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食粮。如《听听那冷雨》的阅读中,若学生没有把握住作者所写的是哪些地方和哪些时候的雨,也就很难体会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漂泊他乡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为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定要结合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要素,在细细的品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

其次,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束缚,构建富有生活化的阅读。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来看,过于注重文本,原因在于教师希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而获得理解,以此应付考试。其实,阅读要做的,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还得领悟其内涵。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例,这是一篇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课文所写多是母亲的生活琐事,而正是这些生活琐事,让我们感受母爱的伟大,亲情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应该、但、既不、反倒”而体会作者的内疚、痛惜的心情同时,可引导学生就生活而谈起,说自己的母亲,说自己和作者相似的经历和感悟,以此促进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想。

二、抓住问题,合作探究

文本阅读,必须让学生去读,在读的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理解文本为基础。但结合高中语文来看,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较为被动,理解更多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另一种则是过于夸大学生的主体性,把整个阅读活动都甩手丢给学生。提倡合作,目的是要在现代文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阅读文本,展开对文本的交流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如《荷花淀》中对水生嫂性格特点的分析,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对夫妻话别层次中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结合对话对水生嫂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

当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要以问题组织学生交流,且要做好指导。如《荷花淀》中对水生嫂与水生的对话探究,如“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女人为什么要这样问,从女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在结合“站起来要去端饭”而体会其贤惠。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很多学生会觉得人物形象分析很难,而大多教师又喜欢从描写方法着手,很少将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其实,很多时候,把文本中的人物和生活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获得感悟。

三、提倡个性,注重多元化

语文阅读,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容易受教师所讲内容的影响,如《敬畏自然》中也就只有“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这一观点,没有其它的理解,这种阅读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阅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并非是单纯的接受,而是会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思考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敬畏自然》的阅读中,一些学生就提出了要合理开放自然资源的想法,认为人类征服自然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且要注重保护自然,这样的见解更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多元化解读作品。如《我不是个好儿子》中可用问题“‘我为何不是一个好儿子”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展开讨论,通过对有关母亲的生活琐事和“我”的想法、做法等分析,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又如《雷雨》中对周朴园的分析,周朴园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到底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引导学生辩论,以此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化阅读已经盛行,碎片式、快餐式的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不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而要紧扣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入到经典文学作品中,去阅读、理解、品味、感受,用经典文学作品来铸就学生的灵魂。同時,要注重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现代文水生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