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玫瑰门》为例论铁凝小说儿童视角的特点

2017-03-29卢琳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铁凝玫瑰成人

卢琳琳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以《玫瑰门》为例论铁凝小说儿童视角的特点

卢琳琳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玫瑰门》是铁凝后期小说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在铁凝的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小说刻画了眉眉这个儿童形象,通过这个儿童形象的设置,铁凝将她要揭示的复杂又充满争斗的成人世界从一个孩子的眼睛中推了出来。儿童视角的成功运用是铁凝小说一个成功的设置,在儿童的观察角度中,读者能够体验到曾经熟悉但是如今又有些不同的异化了的成人世界,进而反观生活与社会,反观人性,反观自身灵魂。这是铁凝儿童视角设置的意义,也为她的创作扩展了新的意义空间。

铁凝;《玫瑰门》;儿童视角;异化;成人世界

一、铁凝小说的风格

铁凝是我国现代文坛中的一员大将,她出身于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自小受到文学气息的熏陶,加之幼年的独特经历,因此她的作品不但具有很强的文学功底,还有着深刻的情感经验①。从处女作《会飞的镰刀》直至《玫瑰门》的问世,铁凝的小说从早期初出茅庐到后来逐渐成型,作品风格经历了从稚嫩唯美到深刻练达的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铁凝将人生经验累积之后深刻反思形成了量与质的转换,从而将一种拷问人性、揭露灵魂的深刻而练达的创作风格作了充分的体现。铁凝早期作品的整体风格偏向唯美和诗意,如《哦,香雪》中对于山村人家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优美如画的自然风景作了如诗一般的描绘;后来作品风格走向理性深刻,如中后期作品“三垛”的逐步形成,而位于创作中期的长篇小说《玫瑰门》是铁凝小说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铁凝的小说语言精准干练,向来不拖泥带水,刻画的人物类型也大多具有鲜明深刻的特色,她的很多小说都是透过儿童形象的描写来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和人情冷暖,儿童视角的运用则是铁凝小说的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表现方式。铁凝的小说中有一些儿童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儿童形象在文中的出现恰恰成了铁凝小说中引人深思的一个重要亮点。铁凝小说中出现的儿童形象类型很多,比如《盼》中的“我”终于穿上了心心念念好久的绿色雨衣时的心理描写:“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只觉得无数羡慕的眼睛都在朝我张望。好像连雨点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哒哒哒,哒哒哒’,像是围着我跳舞。”②少年儿童式的思维娇憨可爱又流露着一种对美的爱恋和纯粹的赤子之情。此外,《哦,香雪》中善良勇敢的香雪、《村路带我回家》中的乔叶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叛逆的安然、《大浴女》中的尹小跳以及《玫瑰门》中机敏的眉眉等等,这些孩子或单纯美好,或敏感早慧,或活泼调皮,或安静乖巧,但总归都是惹人怜爱、如新芽一般可爱的小天使。童年作为个人的历史折射的是民族的一段公共历史,它为这段历史提供了空间的和时间的坐标,童年中的那个孩子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③。

儿童的天真和原始性是人类初期模样的缩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希望和动力。与《玫瑰门》风格差异很大的《哦,香雪》是铁凝早期小说的代表作,曾经得到当时评论家的高度赞扬。这篇充盈着诗般轻盈美感的小说中,刻画的主人公是香雪这个具有同样纯美特质的少女形象,而她的眼睛所触正是描绘这如诗世界的关键切入点。后来出现的小说《玫瑰门》虽然在小说风格和主题上与前者有着很大的反差,但二者都运用了儿童视角,都具有灵气。《玫瑰门》主要刻画的儿童形象——眉眉生活的环境与香雪所处的世界完全不同,眉眉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青山绿水和淳朴的笑脸,而是浮躁的众人,混乱的社会,残破畸形的亲情和残暴兽化的人性。香雪的视角带给我们的触动和眉眉是不同的,前者纯美,后者冷峻,前者是诗意的享受,后者是心灵的拷问,但归根结底,我们所为之触动的都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正是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最真实的善与恶,也关注到了不同时代并无太大差别的儿童的本质,为他们的幸福和不幸心潮起伏。笔者将以《玫瑰门》中的儿童眉眉形象为例,结合铁凝其他作品中的内容,分析其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几个特点。

二、铁凝小说中儿童视角的特点

(一)原始性

铁凝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细腻的笔触所刻画的儿童都带着一种本真的、干净的美感,他们的幼小心灵如春光里的雏鸟,稚嫩的模样常常感动读者,使人体悟到一种生命的纯粹与美好。与前期多出现的明朗风格不同,《玫瑰门》略显阴郁的文风中,眉眉这个小女孩的性格则呈现出了另一种特点。眉眉不同于寻常儿童的欢乐娇憨,常常沉默又封闭,在遇到自己无力拒绝或是十分害怕的事情时,表现出的是与寻常儿童哭闹撒娇寻求长辈庇护完全不同的冷静,甚至有的时候在这种冷静的状态下还能寻找到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她的这种表现令人吃惊。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于后天环境的塑造,但她毕竟仍是个幼小的孩子,在细细观察她反常又刻意的举止之后不难发现,这些举止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一个正常儿童心中尚未褪去的原始本能。表现为两个特点:

首先是对爱和温暖的追求。相较《麦秸垛》里在母亲呵护下的大芝的童年,眉眉的幼时记忆是算不得幸福的。《玫瑰门》中,无法避开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冲击着成人的世界,也在那些被冲洗过后愈发清晰的人性残破的成人群体的夹缝中冲荡着儿童的心灵。在这个环境的冲荡中变得极度自私、极度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而忽视子女的司猗纹没有给女儿一个做母亲的正确的示范,女儿庄晨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母爱温柔的传递,释放在眉眉身上,就表现为一种畸形的似是而非的母爱。眉眉妈妈庄晨不懂得用柔软的怀抱理解和安抚一个不安的孩子,在这种稀薄的温暖中,眉眉慢慢养成了独立自我的性格。眉眉像一只孤独又不安的小兽,但是总会流露出骨子里对温暖的爱的追求。小说中眉眉被无暇照顾自己的妈妈寄养在外婆司猗纹家,在比妈妈更冷淡的“婆婆”司猗纹的掌心中,眉眉长期品尝着孤独。所以在等到妈妈来看她的时候,眉眉无法抑制地扑向妈妈,希望自己的委屈和内心的不安都可以被理解、被接受:“也许这才是她久久的渴望久久的梦想,一个真正的妈妈的胸怀才是她的一切。”然而“妈妈的抚摸和安慰茫然而又无力,充满着一种心不在焉的无可奈何”。眉眉在迅速恢复自我保护模式的过程中心中一片凄凉,她渴望妈妈的爱,可是她擦干眼泪挣脱妈妈,“就像挣脱了妈妈所在的那块荒野”。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和渴望爱的弱小者,眉眉无法如愿又时时不甘心,忍不住想要去尝试着感受身边爱的存在,所以她依恋舅妈竹西,爱护妹妹小玮。铁凝的小说中,尤其是中后期的作品如《玫瑰门》和《大浴女》,母性的消解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由此延伸出的儿童心理往往都容易带着创伤式的对爱的渴望,他们也更希望将爱与被爱的能力努力延伸出去,希望空气中爱的浓度能够高一些。

其次是对于成人世界强加给自己的丑陋的默默抗拒。《玫瑰门》中,妹妹小玮被送到外婆家之后家中经济条件大不如以前,婆婆司猗纹不从根源上努力照顾这些孩子,却试图用小玮的排便做文章,逼迫姐妹二人屈服,以达到名正言顺克扣小玮吃食的目的。眉眉虽然年幼,没有力量和司猗纹反抗,但她用不理不睬作为抗拒的方式,使等着看好戏的司猗纹大唱独角戏地方寸大乱:“眉眉不近前。眉眉越是不近前,司猗纹便越发愤怒地重复这磕碰。眉眉拉开小玮。两人远远地看司猗纹在这饭桌上的表演。”④眉眉的沉默和不理睬对司猗纹的变态压制起了有效的反抗效果,婆婆司猗纹最终并没有得逞。这种默默的抗拒是弱小的儿童面对大人的最无奈最保守的反抗,眉眉要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心里的那一点干净和正义,还有妹妹们心里那点不曾被污染的童真。每一个孩子最初的内心都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干净透明,向往温暖和美好。眉眉的表现正是对残忍丑恶的抗拒,她没有改变现状的力量,只能本能地抗拒,本能地把自己保护起来不受这些东西的侵袭。在眉眉的抗拒中我们看到了那个疯狂的、人性破碎不堪的年代里还存在的干净和温柔的部分。相似的例子,如《峡谷歌星》中那个喜爱唱歌的少年,虽然目睹了同龄的孩子如何利用哭和说谎讨来金钱,但他的本能让他抗拒这种虚伪没有尊严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纯真美好的歌声为前来峡谷旅行的客人带来美好的回忆。这些孩子的纯真和保持爱人的能力的希望正是儿童身上的原始本能。正是这种原始性的本能,才使得儿童的视角中所看到的世界中闪现出莫名的感动,或许正是这种东西代表了人类最初的精神渴望,它的闪现能够使人追溯不可名状的内心深处接近灵魂之所的原始信仰。

(二)折射性

教育学认为儿童的学习行为在本初的时候,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模仿。也就是说,儿童的行为更多的时候是对周边成人行为的观察之后的一种模仿和折射。所以说儿童像一面镜子,虽然受到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这面镜子呈现给我们的并不是完整、原封的故事,但我们透过他们无意识的视角推进,可以观察到折射变形后更逼近真相的成人世界。《玫瑰门》中的小姑娘苏眉的行为中一些举动就十分值得关注。在苏眉五岁的时候,本着“看不惯妈妈怀着妹妹的大肚子”的想法,冲着那肚子推了一把。被呵斥之后,她的表现十分有趣:“开始她说什么也不为,后来又说因为妈的肚子太大太难看,她最不喜欢妈有这样一个大肚子。”⑤在她的遮遮掩掩的前言后语以及透露着洋洋得意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眉眉推妈妈的时候是怀着一种莫名的恼怒情绪的,她动手时并没有犹豫,事后也没有后悔。她不喜欢妈妈的肚子,以及肚子里那个未知的、可能攫取她原本就稀薄的母爱的东西存在。然而她所编的理由和半真半假的嚎啕大哭却使她伪装得太像一个冲动无脑毫无逻辑的小孩子。小说中对于眉眉的心理刻画十分精彩:“她哭,嚎啕着大哭,好像无论爸妈原谅还是不原谅她,她都得哭。也许她哭是因为没把真正的理由告诉爸妈,她对真正的理由做了藏匿。然而那理由她似乎又说不清楚。可谁能说妈的大肚子好看。”⑥没错,这个孩子掩饰得很好,将内心中的自私和带着邪恶的部分深深藏起,给父母留下无害的成分。她四周的大人又何尝不是言行不一,每日为她做着重复的示范呢?眉眉是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孩子,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冷静和心机,同时她的愤怒和冲动令人惊讶,这实在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小孩子应有的。眉眉的性格和举止,不能不说是有一定的折射性的。她的冷静和对妈妈的愤怒,她的烦躁和不肯说出实情,与眉眉缺乏母亲温柔的呵护有着莫大的关系。眉眉的母亲庄晨身上母性的稀薄是既定的前提,她的对身外之人、身外之物的漠然和敷衍,使得尚未到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年纪的眉眉凭内心好恶做出决定,这与眉眉对于可能造成一个生命消失的行为毫无怜悯和后悔的心理是有着无法切断的牵扯的。

这种折射还贴切地表现在铁凝的另一部小说《午后悬崖》中,小姑娘韩桂心自小便受母亲的“教诲”,自懂事起,脑袋中关于父亲的印象便是母亲定义的令人怨恨、鄙夷和唾弃。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在仇恨的氛围中体会亲情,然而韩桂心的童年注定在这种成人变质的汁液中浸泡。她的敏感和多疑,她的戒备心和敌意不得不说是很好地承袭了母亲的影子。最终陈菲的死亡给小说带来了无法抹去的悲凉,这不仅仅是无知的孩子成长路上的悲哀,更是一种应该引起人们反思的成人世界如此污瘴的悲哀!

(三)异化性

儿童天真的眼光和幼稚的心理,注定他们难以描摹真实世界中的许多事情的真实意思。然而,社会中的形形色色一旦投影在他们的眼中,便能清晰地映射出来。作者把现实生活倒映在儿童简单、朴素、纯真心灵的镜面上,不经意中把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反映出来,呈现出陌生化的面孔,造成一种新奇的效果。儿童的眼中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饶有趣味的东西。如《玫瑰门》中司猗纹将预备交公的祖传家具临时堆在院子里时眉眉的直观感受:“……她面前的家具就是山涧就是山的悬崖绝壁。她在山涧里挪来挪去,就像一只失散在山里的小动物。故事里被丢失的小动物大都丢在山里,有的因为不听父母的话,擅自行事;有的则是因为父母只顾自己不管孩子,于是孩子失散了,在山里乱跑乱喊。”⑦面对庄家即将“交公”的厚重家底,眉眉心中还没有成人的辛酸和曲折的心思,她的脑海中涌现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眉眉觉得自己就是个被遗弃在这家具山中的小动物。这种想法让人忍不住想到眉眉对于爸爸妈妈将她留在外婆家的心情:她的孤独感,以及想要将这种孤独倾诉给妈妈听却无法如愿的更深一层的失落感。但是儿童的思维模式又将这种深沉的情绪异化成一种童话故事式的幻想。“失散在山涧里的眉眉不喊也不跑,只觉得和失散了的婆婆离得很远。她不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婆婆在一个什么地方。”⑧在儿童式的新奇的画风中眉眉的心情被刻画得十分传神,与此同时,眉眉身边各个亲人对其疏于爱护的情感淡漠的形象亦凸显得十分清晰。这种异化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少,比如眉眉发觉婆婆司猗纹半夜偷偷吃零嘴时对于食物如何好吃的细微传神的描述就带着“儿童”的色彩,但同时,我们在新奇的体验中无法忽略对于司猗纹这个性格扭曲极度自私的形象的深刻感受。这种异化性是小说创作中十分吸引人的一个特点,《玫瑰门》以及铁凝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运用,例如《不用装扮的朋友》中的小朋友全全的心理描写:“风,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怎么还能刮跑一个人呢?也许红鼻子比别人都轻吧?……还有他那个红鼻子,是风吹的哪,还是烧红的?摸一摸一定会烫手吧?”⑨在全全的眼里,那个红鼻子粮站站长所说的“右倾翻案风”是个什么东西,是超出他认知范围的概念了,什么风能把人刮走又刮回来呢?他只感受过田间山野的晨风,吹起叶子和风筝的清风……经过他儿童式的过滤和异化,便成了这番模样,显得十分孩童气,既可爱,又引人深思,作品的深刻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三、结语

铁凝是一位对文学内蕴把握很深、文字驾驭能力很强的作家,无论是对语言的运用还是对小说节奏的控制和情感的把握,都做得恰到好处,同其他女性作家相比,她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儿童的出现,是小说世界中的一笔暖色。就铁凝的小说来说,虽然作品风格在进入中后期之后偏向理性冷酷,作品中甚至不惜笔墨大量描写人性的复杂,但是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细致塑造和温柔刻画使得这些沉重阴郁的气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中和和净化,体现了铁凝融入其中的情感希冀,使得她的作品在人性揭示和拷问以及表达人类对于纯洁灵魂的本真渴望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表现。《玫瑰门》描写的是一场女性的玫瑰战争,在成年人的主场之中,幼小的孩子们亦被搅在其中。小说的成功之一便是对眉眉这个孩子形象的塑造,她的身上有异常的聪慧也有儿童的笨拙,有倔强者的勇敢也有弱小者的懦弱,她的复杂性正是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我们联系眉眉的那份纯真,愿意通过眉眉的眼睛代替我们看小说中那个混乱的年代中“人性”的成人世界。眉眉作为亲眼目睹这场玫瑰战争的直接见证人,被铁凝作为寄予故事的一颗种子植在文中略显阴暗的时空中,使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厮杀增添了一份希望和明媚的颜色。

注释:

①张光芒、王冬梅:《铁凝创作年谱》,《东吴学术》,2013年第2期,第120-137页。

②铁凝:《盼》,载《夜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16页。

③何卫青:《论当代小说中的童年回忆叙事及其视角转换》,《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71-75页。

④⑤⑥⑦⑧铁凝:《玫瑰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283页,第17页,第17页,第70页,第70-71页。

⑨铁凝:《不用装扮的朋友》,载《夜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32页。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6.011

2017-03-02

卢琳琳(1991— ),女,硕士研究生。

I207.42

A

1673-0887(2017)06-0044-04

庄亚华

猜你喜欢

铁凝玫瑰成人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铁凝三谢张守仁
刺玫瑰
刺玫瑰
成人不自在
一声姥姥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