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科技科普宣传工作发展思路探讨

2017-03-29刘彬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

刘彬

摘要:近年来,气象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日益密切,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成为气象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气象部门越来越重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近年有很多专家在气象科普宣传及防灾减灾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此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气象科普宣传渠道,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气象科技;科普宣传;发展思路

1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

全国总体来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来,气象部门以科学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为重点,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科普体系,逐渐形成了“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气象台站对外开放、“气象夏令营”、“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以及“校园气象站”等独具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品牌或载体。并先后与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科普宣传工作的文件,建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基地管理规章等规章制度,努力推进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品牌化运行。“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局继续围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重点任务。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内外联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管理顺畅的气象科普工作新格局,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品牌化运行。但全国不同地区气象科普的现状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全民科技素质高。气象科普事业发展较快,科普场馆设施齐全、规模大,建设品味等级高。90%以上的地区具有气象科普场馆。在科普项目的投融资和管理等方面,思维方式超前、管理科学、经营有方,科普的社会效益显著。比如,浙江舟山中国台风博物馆完成投资2200多万元,新规划未来3-5a将投资5亿元建设台风乐园。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普设施少,功能低下,不利于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2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覆盖面有待拓宽

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引发国内一些地方出现碘盐抢购现象,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科普知识的了解还有待提高。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时刻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在全社会对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知之甚少的时期,就容易造成国民在气象灾害面前无所适从,而导致恐慌。由此可以看出,气象信息的覆盖面还不够全,气象科普知识的传输时效还不够高。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使社会各界形成联手共同推动气象科普宣传的良好形势。

(2)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各地开展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大多是围绕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宣传周等载体开展活动,形式以发放科普资料、街头宣传、气象台站和气象科普馆开放为主,缺少与其他部门科技科普活动的结合。同时,科普宣传的内容缺少多样性和创新性,主要集中在与业务相关的预警信号说明、防雷、影视制作、人工影响天气原理、气象法律法规等方面,缺少与农业、环保、交通、旅游、城建这些气象相关行业的科普讲解,与经济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较少。如科普宣传活动时制作的预警信号展板,只是介绍了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区别,防范措施局限在学校停课、工地停工等这些笼统的大面上的做法,尽管有些展板前会配备气象科普知识解说员,但大多数情况下解说员只是将展板内容原文读一遍,缺少必要的解释和引申,细节的缺失使得人们据此获取的科普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可操作性不高。

(3)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气象科普宣传主要针对广大公众进行气象知识普及,但是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科普宣传不到位。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率有所增加,对多发气象灾害及气象灾害多发地区的科普宣传工作要到位,对处在灾害多发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知识普及。近几年多地因暴雨出现城市内涝,这就需要气象、城建、交通、消防部门联合做好科普宣传,从如何区分雨量、辨别预警信号、到城市路段的选择、雨中行车安全及被困自救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普及。有针对性的教会公众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工作是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部门科普做好联动科普宣传的着力点。

3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考

(1)发挥本部门气象影视作用的同时,加强媒体合作

近年来,随着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气象科普知识也不断增多,甚至气象科普节目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式出现。气象科普知识可以针对不同的播出平台和受众,做成不同内容、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影视节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形成气象科普宣传的舆论氛围。如2013年3.23世界氣象日,潍坊市气象局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一项是召开新闻媒体交流会。通过细致交流,多个媒体对气象部门尤其是气象科普知识做了多角度正面宣传报道,潍坊市气象局与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气象科普专题片《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在热播频道黄金时段滚动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改变科普馆建设单一的老路

科普的力量、科普的社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目前由于科普资源的分散性,各个部门独立搞科普,使得科普工作,如科普馆建设等,都存在着内涵单一或薄弱的缺点。因此,单靠某个部门是很难做好这一工作的,需要各个部门联合起来提高科普馆的内涵。同时,组织专家走进科普馆,传播科普知识。如山东菏泽科普馆就是一个以气象为主线,涉及天文、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类科普馆,是在中国气象局、山东省科协的支持下,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和“东西帮扶”的机遇下,由菏泽市气象局主办建成的。气象科普不能仅限于“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技周”等短时间的科普,要使气象科普活动能够成为一个长期的工作。

(3)利用微博等网络手段,增加互动

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抓手。微博为气象部门与公众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互动平台。便于让气象融入公众生活,同时让公众亲密接触气象。2012年8月,中央气象台通过新浪微博以“一天一题”气象科普知识问答的形式引来众多粉丝“围观”。幽默生动的语言,配以活泼鲜明的图片,答题的内容涵盖暴雨、台风、寒潮、雷电、干旱、高温等多种气象灾害的预警知识和防御措施,一个月的气象科普知识问答活动,每天参与答题的粉丝接近500人,粉丝们以转发题目的形式作答,进一步扩大了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面。

4结论

当前,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尚窄,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针对性有待加强。气象部门要将气象科普工作融入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针对不同人群需要,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创新气象科普宣传形式、打造气象科普宣传品牌;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全国性气象主题科普活动,有力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工作开展:强强联合,构筑气象科普共建平台:大力推动各级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开发网络数字化气象科普资源,扩大气象知识普及工作的覆盖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
江苏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新常态下珠海市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思路研究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