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7-03-29宋雅丽

文理导航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宋雅丽

【摘 要】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性教学措施或者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来讲,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收获到的知识的多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和研究,为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在不断的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一节课是否是有效的,主要是看学生在这个课堂中有没有得到进步或者或者是学习到知识,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所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即使教师教学的很辛苦很认真,但是学生并没有从中学习到知识,对于课堂没有兴趣,那么这种教学也只是无效的教学。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学,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为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需求不同,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设计出不同的情境演绎,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和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的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管是知识的导入或者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在一定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所以,对于教学来说,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思考大多是受到其新奇的情境来源所吸引。对于教学情境的多样化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生活中的熟悉,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勤于觀察和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追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需求,希望自己可以是一个发现者或探索者,这种需求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突出。所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潜能的激发,是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比如在学习某一节知识的时候,必然是要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设计出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到陌生的知识点,逐步的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带动起思维的发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接下来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产生和持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相处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说的话就是知识,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所以很多人都说学生是学习的机器。而学生也都习惯于以来教师,诸如“这是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只能这样做”等等,这些僵硬的观念严重的阻塞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学生的思考和进步。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教学活动中,身为教育者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允许课堂中的不同声音的出现。对于数学来说,逻辑性和客观性较强,很多时候问题的结果只有一个答案,比如“1+1=2”,我们都知道“2”是其唯一的答案,但是在解决问题中我们采取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所以教师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立刻否定,这会使得学生对于思考失去信心,对于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对于教师过分的依赖,不敢再次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的鼓励学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对于的态度给予肯定,进而分析其观点和表达。这样师生之间就能够产生很好的信任关系,这是促进学生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还需要对于学生具有包容性,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即使出现错误也没关系,只要积极改正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三、有效的处理计划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进行,是学生和老师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沟通,思考和补充,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定的计划性,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变通。

当学生提出了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疑问,而教师给予的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失望,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挫伤,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无法有效的。所以,当学生有了质疑或想法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其以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即使当场可能不具有条件进行完成,在课后之余也有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不是作为作业布置下去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年龄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果教师不进行下一步的跟进,学生也许这样的一次机会就会失去。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捕捉到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质疑精神。

总而言之,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有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于教学研究探索的过程,是促进教学和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在新课标的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将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发掘出新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李安鹏.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龚海彬.教育游戏在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