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宣怀用人观浅析

2017-03-28谭淑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盛宣怀维格招商局

谭淑雅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盛宣怀用人观浅析

谭淑雅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他在经营洋务实业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用人的重要性,在用人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唯才是用,绝不任人唯亲,并且用人不疑。他还坚持“任其所长、久于其任”的用人原则,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在用人过程中要求严格,奖惩分明,并制定了轮流坐办的方式。盛宣怀独特的用人观促进了晚清实业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盛宣怀;用人观;唯才是用;用其所长;严格用人

G127;K251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幼勖,号次沂、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江苏武进人(今江苏常州)。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慈禧太后认为他是“不可少之人”[1]36,张之洞认为盛宣怀没有“环顾四方,官不通商情;商不顾大局;或知洋务而不明中国政体;或易为洋人所欺;或任事锐而鲜阅历;或敢为欺谩但图包揽而不能践言”的缺陷,并且能够“承上注下,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2]23-24。在晚清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他积极创办洋务企业,是清政府办理洋务事务不可缺少的人才,一生兴办了诸如航运、采矿、煤炭、电讯、纺织、铁路、银行等多项实业。王韬曾称赞他“所创各事,皆开千古未有之局”[3]3494。在兴办各项实业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办事以得人为主”[4]60,而“用人最难,得一人则一事成矣”[5]225。基于此,他“惟于用人之道素尚讲求”[6]21,从而保证了各项实业的稳定发展。

一、唯才是用

盛宣怀一生注重经世致用之学,青少年时代由于避乱离开家乡,去往父亲衙署所在地湖北。在此期间,他的父亲盛康鼓励他习“有用之学”,而后,盛宣怀通过与社会的接触,也慢慢开始致力于经世之学。虽然从小就被认为颖悟洞彻,于同治五年(1866年)考中秀才,但是后来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并未考中举人。盛宣怀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其以后的用人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并非一味重科举人才,而是任用实际有用人才,不分华洋;重视任用新式人才,认识到办新的事业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否则将一事无成。并且用人不疑,绝不任人唯亲。

盛宣怀对于人才极其渴求,曾多次遍访人才,他非常重视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论是何国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会被他聘用。而若是毫无学问毫无阅历,则“断不可请”。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培育出来的人才根本无法胜任新式企业的工作,在此种情形之下,盛宣怀只能华洋兼用,“总以得人为第一宗旨”[7]416-419。虽然其有心想用华人,但是大多数华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并不懂得这些专业的知识,他便只好作罢,起用洋人。当1874年怡和买办贝锦泉推荐他的英国友人法乐,“意欲当招商局保险行掌管”,盛宣怀认为华人能胜任的职务,不必任用洋人[4]23。然而,华人在技术上确实不如洋人,所以盛宣怀认为用人必须要看其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弟深喜华人能自做,然不能不虑华人做好之后为洋人挑剔另做,则前功尽弃,如实在做不到,……仍派铁路局洋人来造为妙”[8]21-22。所以他虽然想要华人来做,但是若是华人没有如此才能,还是会聘用洋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只要其有才,便聘用。盛宣怀最初寻得洋匠师马立师,因其无所胜任,便将其辞退。不久之后委托金敦干与赫德代聘洋矿师郭师敦,此矿师谙熟采煤开铁之事,且“文秀谦抑,实心办事”[4]70,在其帮助之下,勘得大冶铁矿。

用人者难免会任人唯亲,但盛宣怀在聘用人才时却真正做到了任人唯才,不论这些人与其亲疏远近,只要有真才实学,便能得到重用,而若是无用之才,因私人关系而进来,未免滥竽充数了,这样便会导致徇私舞弊。盛宣怀对于这点认识得很清楚,所以凡是局中与其有亲戚关系的人,“无论若何出众,均宜引嫌辞去”[4]86,以防徇私舞弊的情形出现。即使是顶头上司推荐的人,他也不会因此放低标准,而是看其是否具有有用之才,如若没有,那仍然不能任用。他甚至在湖北煤厂的章程里直接写明:“凡厂中用人,均须力求结实可靠之员,其有荐托员弁、幕友,概不收录,庶归实济。”[9]24-27

有用之才实非好找,而找到有用之才后还须对其加以信任,以此才能保证人才真正地为自己所用。当马建忠从招商局出去之后,局中缺人,且招商局又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竞争激烈,盛宣怀乃请精通洋务之人才——郑观应重新入局,以期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议定和约,并整顿局务,加强竞争能力。郑观应从香港至上海之后,一入局便发现“妒忌者甚多”,并有人对其加以诽谤[4]386。后又“为太古晏尔吉所忌”[4]393,且招商局之沈能虎在上盛宣怀函中列举郑观应的种种缺点,最后认为其入轮船招商局“于实济无益,于声名大损”[10]1189。更有甚者,有人谓如若郑观应再入商局,“各司事当即告退,三公司之和约亦必不成等”[11]825-827,凡此种种,更可证明郑观应恰恰不是一位庸才,因庸才是不可能招致嫉妒的,而有能力有才华之人,才最易被人谣诼。盛宣怀在此种情形之下,不为所动。对关于他的谣诼、诽谤,一概置之不理[4]394。正如郑观应所说,“幸我公识力坚定,不为诡计摇夺”[11]825-827。最后,郑观应也确实不负盛宣怀的期望,在他的努力下,轮船招商局、太古及怡和三公司和约复谈成功。镇局姚岳望称郑观应“精于商务,熟悉商局情形,性气平和,上下融洽,所办一切,确称其才,听其论说,添购外海轮船制驭长江野鸡,稽查各局利弊,诚有平其言之有味也”。盛赞盛宣怀“可庆得人”[4]404,而后郑观应与盛宣怀共事长达半个世纪。可以说,郑观应对于盛宣怀创办及发展各类实业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是盛宣怀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由此可以窥见盛宣怀用才之高明[4]394。

二、用其所长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万物不齐,才有高下,如何发挥每位人才的作用,做到用其所长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盛宣怀作为一个成功的实业家,清楚地认识到用其所长这一用人之道。盛宣怀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有有用的知识,还得有自己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他察能授职,量才使用,即根据每个人能力的大小和个人的专业技能来分配不同的职务。盛宣怀正是通过此种方式,保证了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了人尽其才。为解决制造局、招商局所用的煤铁问题,尽可能少地采购外国人的煤,1875年,盛宣怀聘请有探矿采矿经验的张斯桂去湖北,让其对当地的煤矿等进行勘查。张斯桂是一位具有科学知识的人才,并且具有实践经验,曾经在台湾鸡笼山勘查过煤铁矿,熟谙开采煤矿事务,盛宣怀聘请他查勘湖北的煤铁,正是用人所长的表现。虽然马建忠等人有自身的缺点,但盛宣怀“总可用其长而化其短”[12]42。他虽然与马建忠不合,但并未辞退他,而是请谢家福出山,“调和盛、马”,而不致使两人关系彻底决裂,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4]340。

中国乃泱泱大国,自古至今,人才辈出。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中,人才济济。可是,面对人才众多的情形,盛宣怀依旧发出“乏才”之叹。究其原因,无非缺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盛宣怀认为如若人才并不具备所需的专业技能,就无法使用,因而自然而然便会“乏才”了。当盛宣怀的顶头上司李鸿章推荐了王钟祥、王文灏两人进入电报局时,虽此两人在同文馆讲习化学有年,但盛宣怀却一口回绝,说电报局所用的学生,须“重在熟谙报以及测量之法”。此二人虽然擅长于化学方面,确实有真才实学,但是对于电报了解不多,那么就不能进入电报局办理电务。如若他们通晓外文文字,然后再进入学堂学习数月,便可成为优等生,能够胜任电报局的工作之后方能进入电报局工作。

用其所长,须得让人才久于其任。这在盛宣怀任用李维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李维格最初为汉阳铁厂的译员,在汉阳铁厂有过长期的任职经历,被盛宣怀派遣出洋考察学习,最终在钢铁方面有所造诣,于1902年成为汉阳铁厂的总办。当1903年清廷想要调走李维格的时候,盛宣怀请示清廷暂缓调离李维格,“并声明用人之道必当用其所长,尤当久于其任,若用之不专,或朝令暮改,皆不足尽其才”[13]23。之后,1904年又派李维格出洋考察,当李维格归国不久,端方和周馥便想借调李维格,因其刚从欧洲购回汉阳铁厂所需的大批机器,需安置机炉,“万难更易生手”[14]2-3。且对于枪炮厂中的事务,盛宣怀认为其不能分任,“只能帮同考核机价”[15]42。正是由于盛宣怀用李维格之所长,并让他久于其任,从而使其“颇有名誉”。正因如此,1906年,袁世凯想调李维格去闽厂查视一个月,盛宣怀也依旧回绝,认为李维格所擅长的是炼钢,而对于去闽厂监造的鱼雷艇是不熟悉的,并不能用其长,因而认为“虽仅一月为期,而汉厂安置全工,便须停办一月,于闽未必有益,汉厂则吃亏匪细,且恐总办一动,诸债毕集变动难以逆料”[16]19-20。

三、严格用人

企业拥有人才是不够的,还得对人才有严格的管理办法,从而才能保证企业欣欣向荣,永葆生机。盛宣怀深谙此道,对于其所聘请的人才,不论洋人抑或是华人,对他们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并且把用人权操纵于自己的手中。对于优秀者予以提拔,对于不称职不守本分的人,随时辞退更换。而且在用人方式上也有所创新,实行严格轮流坐办的方式。

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工作层面,盛宣怀对人才的要求都十分严格。1876年,他聘用的第一个洋人矿师马立师,“曾经承办外国开矿机器事务二十余年,实系熟手”。盛宣怀于是聘用他充当湖北开采煤铁总局监工。如若其“所称开矿熟手全属诞妄,应将其欺妄缘由刊布中外新闻报,以示惩戒”。然而事实证明,马立师并非熟手,没有地理学及化学知识,盛宣怀于是立马解雇他,并访寻其他有才之人。盛宣怀对于工作上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矿师马立师无论大小各事都得听从盛宣怀的指示,须勤慎妥当,诚实办事。甚至礼拜日也得照常工作。“并须随时随事先行禀明本道,斟酌妥当,方准照办,不得擅自主张。如有不遵约束,即就近送交领事官。”除此之外,“若非本局差遣,不准自往他处看山,私自取利,以及乡间打猎,致扰乡民。倘有事告假,须先期报明缘由,允准之后方可动身”[4]41。足见盛宣怀用人之严格程度。

因遭遇第一个聘用的矿师并非熟手的情形,盛宣怀更加严格挑选所需之人,1890年,他开办煤铁矿时拟请矿师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矿师不仅得须头等出色之人,“须要矿务暨头等考单”[4]343。而且矿师本人要开过煤矿及铁矿,得让矿主出示凭据,以此证明矿师能够胜任此项工作。除此之外,矿师应通晓地理学、化学、算学、机器等与开煤开矿有关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他还应该亲自布置及安置机器,不得假手借用他人。而且,盛宣怀对待不听调度、违反规则以及连病至一个月不能办事之人,可以随时停止薪水,撤销合同。但若是合同期满之后,矿务有所成效,矿师可以得到酬劳规银三千两。这种奖罚并行严格用人的方式,能够积极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做事。当初针对轮船招商局“论事之人多,任事之人少”的情形,盛宣怀便认为应在用人方面须严格规范,对人才实行考核,“凡成事者优予拔擢,偾事者严予惩处”[17]36。以此来鼓励“成事者”,而严格惩处“偾事者”。对于局员有贪污的情形,盛宣怀也绝不放过,若是“有敢侵蚀分文,察出立即从严参办”[18]42。

人总是趋利避害,喜功畏过。当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希望所有的功劳都是自己一人的,而当企业岌岌可危之时,则尽力避免承担责任。盛宣怀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深刻地体会到此人性之弱点。因而,当轮船招商局须整顿时,他制定了严格的轮流坐办制。自1879年6月开始,局中五人分别分年去上海总局坐办,一人在上海总局时,其他四个人须得听他调度,此四人辅佐其办理各种事情,须“和衷商榷,力破积习,坚忍不渝”,若有所成效,则功劳是五个人共有的。而每年应该轮到坐办的人员,不能寻找借口推掉。如果有人不想为招商局出力,“应令赔缴五分之一方准出局”。而若是“五人不愿某员与闻局事者,应免该员赔缴五分之一禀请出局”。通过这种严格的用人方式,使得局员不会推卸责任,也不会相互倾轧,亦可以通过他们当年的盈亏,对于他们的办事成效有所了解[4]86。

四、结语

盛宣怀在中国封建社会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启实业救国的道路,创办了多项实业,随着各种新式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新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盛宣怀在苦心孤诣地经营实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人观。他的用人观包括唯才是用,用其所长,严格用人等。他的这种用人观是对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有益探索,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为各类新式企业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晚清实业的发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于抵抗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盛宣怀重视各类人才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不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古人,盛宣怀在那个时代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善于借鉴和利用新式人才,创办新式企业,在今天来看仍具有现实意义。

[1]盛恩颐等.盛宣怀行述[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首).

[2]张之洞.张香帅至王菱帅电(光绪二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24).

[3]王尔敏,陈善伟.近代名人手札真迹:盛宣怀珍藏书牍初编[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

[4]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盛宣怀.盛宣怀拟节略[M]//王尔敏,吴伦霓霞.盛宣怀实业函电稿(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93.

[6]盛宣怀.寄军机处商部(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初二日)[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97).

[7]盛宣怀.盛宣怀札李维格文(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M]//陈旭麓,等.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盛宣怀.盛宣怀致张世祁函(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底)[M]//陈旭麓,等.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盛宣怀.湖北煤厂试办章程八条(光绪元年九月下旬)[M]//陈旭麓,等.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荆门煤铁(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沈能虎.沈能虎致盛宣怀函(十二)[M]//王尔敏,吴伦霓霞.盛宣怀实业朋僚函稿(中册).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97.

[11]夏东元.郑观应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2]盛宣怀.盛宣怀上李鸿章禀[M]//王尔敏,吴伦霓霞.盛宣怀实业函电稿(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93.

[13]盛宣怀.请准李维格暂缓调部电奏(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初二日)[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23).

[14]周馥.江督周玉帅来电(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98).

[15]盛宣怀.寄江督端午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一日)[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97).

[16]盛宣怀.寄张宫保(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M]//盛宣怀.愚斋存稿(卷69).

[17]盛宣怀.盛宣怀拟办理招商局节略[M]//王尔敏,吴伦霓霞.盛宣怀实业函电稿(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93.

[18]盛宣怀.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试办开采章程六条(光绪二年十二月十七日)[M]//陈旭麓,等.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荆门煤铁(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5.004

2017-04-11

谭淑雅(1992— ),女,硕士研究生。

A

1673-0887(2017)05-0017-04

责任编辑:庄亚华

猜你喜欢

盛宣怀维格招商局
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寻找戴明王子
주간지 편람
招商局码头的青岛往事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粤汉铁路及铁路借款上的恩怨
YuniquePLM:助维格娜丝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