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真为根,找回中学作文教学的魂!

2017-03-28闫爱芬

新课程·中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师

闫爱芬

(喀什市第八中学)

中学生天真烂漫,对世界仍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真实自由,向往轻松自在。可在教师眼里,希望他们能像作家、记者、文秘人员一样会写作,而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总是和老师想象中的差距甚远!因此,面对写作,孩子们越来越不快乐,怕写不好作文,怕受批评,他们逐渐把写作当一件苦差事,久而久之,对写作感兴趣的孩子越来越少!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失败!细思其因,罪魁祸首应当是失“真”,孩子们感受不到因习作带来的快乐!感受到的是生活、课堂、老师都缺少“真”!因此,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关注作文教学的真实性,以“真”为贵,把“以真为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作文教学中。

一、教师真下功夫,备好作文课,提学生之趣

有些教师指导作文教学的观念一直被限制在“师教生写”“范读学写”的狭小天地中,这样的教学定势让个别教师养成了“吃老本”的习惯。因此,他们备作文课时,寥寥几笔,写个提纲,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下功夫,不考虑指导习作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考虑学生有没有习作的冲动,不考虑学生写作时是否能言之有物,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课堂上,作文题目由教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教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内容及范文模式;文章应当怎样开头结尾全凭教师来指挥,讲评学生作文时,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奖优评劣……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结构相同,思想统一,唯一不同的可能就剩下学生参差不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文章说的是别人已说过的、虚情假意的话,完全失去了作文中本应有的个性独白,这样辅导下去,会扼杀学生对事物的正确价值观。

还有一些教师已关注到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课上,他们刻意让学生“体验生活”,但由于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学生的情绪不能完全进入到情境中,所以他们不明白老师让他们体验“生活”干什么。因此,他们带着对写作困惑的心理,不情愿地写出一些言不由衷、语无伦次、甚至是自己也不全明白的话。很明显,如果老师作文指导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学生的习作能力就难以提高。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写”不感兴趣时,没有情感体验时,他们的作文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一句话:教师不在课前真下功夫,真情之根没落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中加以培植,学生肯定写不出感情真挚的作文!

二、学生真心观察,体验生活情趣,写自主之作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七至九年级作文目标为:“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指导作文应满足学生两方面的需要:第一,满足学生自主表达独特感受的需要;第二,满足学生观察生活创意思维的需要。

语文教师应从写作时间上大胆突破,回归生活,把习作自由还给学生。作文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平时应鼓励学生养成随身携带纸和笔的习惯:当他们学习、游赏、聊天的一瞬间有感而发时,当一些美妙的句子突然从大脑中冒出来时,可以快速记录下来。孩子们这时记录下来的内容一定是自己最生动的语言、最真实的想法,这些内容完全可以作为孩子们今后写作的素材。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书写能力会逐渐增强。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作的冲动绝不会等到作文课时才有。如果习作训练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会因为缺乏兴趣,言之无物而被教师引入“为文而文”的歧途!我认为中学生具有随时记录的能力,我们只需激活兴趣,燃烧他们为自己而写的热情,学生就会变老师让我写为我自己要写。我们要抓住学生体验真实生活之根,培养学生随时观察记录的习惯,随时体验随时为写蓄势,引导学生自主写作。

三、内心真实表白,挖掘创新思维,启真诚之作

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聚观察所感,诉真实独白,拓思维空间,写真诚之作: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曲、绘画等形式,运用参观、调查、采访、讨论、栽种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真实体验学生当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某句話或某一片段作为训练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心与心对话,与作者思路情感对话。在对话中与文本产生共鸣,感悟写作规律。

3.推荐名著阅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评论影视中的人物。读书笔记的内容不作规定,可以写心得,也可摘抄。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目的是通过写笔记,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电影电视欣赏、评论的兴趣,为写作积累素材。

4.为学生搭设能“议论”的平台。在班级内外墙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辟“我也是评论家”“我的好想法”“我有创意”等文化墙,引导学生敢于对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事件发表适当的言论,只要能说得有道理,是自己真实的想法,便可以张贴上墙,鼓励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写真事、说真话,自己选材立意,让学生依据观察、感悟或收集到的素材,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不限体裁,不规定时间字数。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以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充分张扬。栽种真诚,收获习作创新!

四、教师真诚评价,着眼习作发展———达成功之作

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遵循赏识、激励、着眼学生终生发展的原则,要用科学的眼光对学生习作的过程和成果给予肯定、赞赏。我们要摒弃过去作文教学形成的“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老套模式,可以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通过自己认真“纠错”,学生就能够改变,不能低估学生能力,忽视他们作为写作主体的个性化思想,评价作文时要变“纠错法”为“评优激励法”。

“评优激励法”是从学生心理学的角度,对他们辛苦写作的一种认可。激励应渗透到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学生更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书写鼓励性评语、鼓励学生发表文章等,让学生增强“我能写”“我一定能写好”“我的作文不比别人差”的信心。要深入挖掘学生作文中哪怕一点点的“亮点”,给学生自信。帮助学生知道自己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写,就一定会提高。“树壮壮根,人壮壮心。”教师应当用自己真诚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潜移默化地帮学生写出他们能引以为荣的成功之作!

总之,作文教学需要在教师全身心真诚劳动后,学生能快乐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文章。教师要把“真”作为作文教学的灵魂,用“真”,造就有思想的创新型人才;用“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用“真”,铺就学生的写作之路;用“真”,赢得学生充满远大理想与抱负的心。

参考文献:

[1]王平香.激励成功心理是提高写作质量的关键[J].新课程学习(中),2011(4).

[2]顾之川.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8).

编辑 司楠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