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27魏海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梗阻性大肠癌

魏海威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200)

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魏海威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200)

目的 观察分析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8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8.6±18.7)min;术后患者首次平均排便时间为(3.1±0.6)d。治疗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梗阻性大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临床疗效

梗阻性大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梗阻性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1]。若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控制,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使癌细胞扩散[2],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及时诊断斌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策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8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梗阻性大肠癌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精神病史及脑血管疾病等,经CT或MRI检查符合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2.1±3.7)岁;梗阻部位:直肠7例,横结肠5例,右半结肠3例,降结肠4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7例。观察组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5±3.4)岁;梗阻部位:直肠5例,横结肠6例,右半结肠2例,降结肠6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保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贫血体征及低蛋白血症,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状态,给予胃肠加压,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药物等化学治疗[3];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手术,对于Ⅰ期肠吻合手术患者需要在术中给予结肠灌洗,手术完成后给予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4]。

1.3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治疗后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后有复发情况;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感染及吻合口漏等。

1.4 统计学分析: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05~213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48.6±18.7)min;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2~5 d,平均为(3.1±0.6)d。

2.2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其临床表现以血便、腹胀、便秘及腹泻为主[5]。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定论,但大部分认为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或饮食因素相关。

3.2 手术时机:梗阻性大肠癌患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若出现急性发作,则需要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若术前准备不充分,则有较大的可能性使淋巴结清除不完全、手术切除不彻底等,甚至错误吻合Ⅰ期患者的最佳时机,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6]。若手术时间过晚,易引起病情恶化,导致肠坏死、休克及肠穿孔等合并症产生,且增加了手术难度,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因此,掌握最佳的手术时机是治愈患者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入院后,应先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检查及保守治疗措施,在确诊病情并准备充分后,才能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若病情比较危急,手术医师可根据经验快速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3.3 手术方式:Ⅰ期吻合术能及时将病灶切除,并解除梗阻,控制癌细胞的扩散,遵循“上空、口正、下通,引流放过危险期”的治疗原则[8],在将梗阻解除后才进行根治性手术。对腹腔污染比较重的患者,应将肿瘤尽量切除,先行近端造口术,在采用肠吻合术;若患者的体质较差,对肿瘤切除的耐受情况较差,应先采用近端结肠永久性双管造口术,再采用根治性手术,并尽可能不使用单纯造痿术。对完全梗阻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不完全梗阻患者,先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再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

综上所述,对梗阻性大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1] 陈振亮.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当代医学,2012,18(20): 96-97.

[2] 范红星,倪建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5):61-62.

[3] 翟中山.高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4):46-47.

[4] 蔺兵虎.大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4):475-476.

[5] 刘大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梗阻性大肠癌术后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125-126.

[6] 陈国平.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0,16(36):46-47.

[7] 费建东,安永铸,胡晓峰等.梗阻性大肠癌158例外科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10,50(12):99-100.

[8] 王珂,林桂梅.急性梗阻性大肠癌76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z1):148-149.

R735.3+4

B

1671-8194(2017)06-0088-02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梗阻性大肠癌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miRNA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